《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书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朝代:清作者:张志聪时间:公元1672年

[卷二 经脉第十] 附肺经诸穴歌

    太阴肺兮出中府云门之下一寸许。云门璇玑旁六寸。巨骨之下二骨数。天府腋下三寸求。侠 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横文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腕侧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主。太渊掌后横 纹头。鱼际节后散脉举。少商大指端内侧。相去爪韭叶许。(云门巨骨下、挟气户旁二寸陷中、 去中行任脉六寸、气户巨骨下、俞府两旁各二寸陷中、去中行任脉四寸、去膺窗四寸八分。俞府巨骨 下、璇玑旁二寸陷中、璇玑天突下一寸、天突结喉下四寸宛宛中、右挨穴之法自天突起至璇玑、自璇玑 至云门、其法甚简后仿此)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 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 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 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 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牛口反鼽音求) 大指次指者。手大指之次指。名食指也。合谷。本经穴名。俗名虎口。肩端两骨间为骨。肩 HT上处为天柱骨。缺盆在结喉两旁之高骨。形圆而踝。如缺盆然。大肠手阳明之脉。受手太阴之 交。起于次指之商阳井穴。循二间三间之上廉。出两骨间之合谷穴。上入两筋间之阳溪。循臂上廉 之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上循外之前廉。历肘五里。以上肩之肩穴。 出骨之前廉。循巨骨上行。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于大肠。其支行者。从缺盆 上颈。循天鼎扶突上贯于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口。交人中之内。左脉往右。右脉往左。上挟鼻 孔。循禾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胃经也。是动则病齿痛颈肿。盖气伤痛。形伤肿。因气以及形也。 大肠传导水谷。变化精微。故主所生津液病。则津液竭而火热盛。故为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诸证。 肩及大指之次指。皆大肠经脉所循之部分。如腑气有余。则当脉所过之处热肿。腑气 虚。则寒栗不复。手阳明主气也。为此是动所生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 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盖申明盛虚者。 乃三阴三阳之气。如气不盛虚。则当取之于经。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