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书名: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朝代:清作者:汪琥辨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下] 运气第六

    (按运气一书。后世有信其说者。有不信其说者。愚伏读其书。析理渊深。措辞奇玮。上穷天文。下察地气。中究 人事。入理之处。确不可易。非深于天人之际。性命之微者。孰能创是鸿篇乎。所以历百世而咸宗之。卒不可废也。今 量取其精要说理者。至其图说错综。纤悉言数者。不能尽录。欲深造者。当统观其全书可也。)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金木水火土为五运。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气。)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 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 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 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左旋。阴右旋。)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火阳。水阴。)金木者。生成之终始 也。(春木发生。秋金成实。)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太过不及。昭然可见。)何谓气有多少。 形有盛衰。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王注。太阴为正阴。太阳为正阳。次少者为少阴少阳。又次少 者为厥阴阳明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 (言盈亏无常。不足即伏于有余之中。所以有胜复相乘也。)知迎知随。气可与期。(运有盛衰。气有虚实。更相迎随。 以司岁也。)甲己之岁。土运统之。(甲己化土。)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乙庚化金。)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丙辛化水。) 丁壬之岁。木运统之。(丁壬化木。)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戊癸化火。)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上谓司天。少阴司天。 则阳明在泉。)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少阳司天。厥阴在泉。)卯酉之岁。 上见阳明。(阳明司天。少阴在泉。)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厥阴司天。 少阳在泉。)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自子午少阴始。至巳亥厥阴终。)厥阴之上。风气主之。(风木。)少阴之上。 热气主之。(热火。)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湿土。)少阳之上。相火主之。(火热。)阳明之上。燥气主之。(燥金。)太 阳之上。寒气主之。(寒水。)所谓本也。(六气为三阴三阳之本。六微旨大论。言天者求之本。)是谓六元。(是真元一气。 化而为六也。)应天为天符。(如木运之岁。上见厥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岁运与司天相合。故曰天符。)承岁岁直。 (如木运临寅卯。火运临巳午。运气与地支年辰相直。故曰岁直。亦曰岁会。)三合为治。(如火运之岁。上见少阴。年 辰临午。即戊午岁也。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年辰临丑未。即己丑己未岁也。金运之岁。土见阳明。年辰临酉。即乙酉 岁也。天气运气年辰俱会。故曰三合。)(天元纪大论)(运气书凡七篇。俱见下。马注。六节藏象论但论五运。不及六气。 但论主时。不及治岁。)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日月五星。)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 天之精气也。形气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太过不及。可观象而知之。)地为人之下。太虚 之中者也。帝曰。冯乎。(有凭着否。)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 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此句诸解未确。昂按。寒暑二字乃省文。盖兼六气 而言者也。张注。六者之气。皆入于地中。故令有形之地。受无形之虚气。而化生万物也。又按。此即乾坤专任六子。 既成万物之义。)故令虚而化生也。(化生万物。赖此六气。惟亢害然后为病。故下文言其太过。)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 地热。风胜则地动。(山崩地震。)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犹土得火。而成瓦埴。此六入而太过者也。) 天地之气。何以候之。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言司天在泉。 胜复之气。皆岁运主之。不形于脉中。王注。当以形症观察之。)五气更立。各有所先。(应运之气。)非其位则邪。(水 居火位。金居木位之类。)当其位则正。(本位。)气相得则微。(子居母位。母居子位。)不相得则甚。(胜己者。与己所 胜者。)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如木既克土。而反侮金之类。)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 侮之。(如金既克木。而土反凌木之类。)侮反受邪。(始于侮彼求胜。终则己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畏。谓克 制也。五行之气。必有所畏惮。乃能守位。即下文承制之义。)(五营运大论) 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日出显明。卯地之右。属东南方。时应春分。六步退 行。至东北止。)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 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地之四方。分为六步。一岁之中。更治时令。以应天外六节气位之治。)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夏相火极。水生承之。从微渐化。至冬而着。下同。)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 之。(风木。)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马注。其说与阴阳家水胎于午。金胎 于卯。略同。皆循环相承。以为胎也。)亢则害。承乃制。(六气各专一令。专令者常太过。故各有所承。以制其过。不 使亢甚为害也。)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外列。即损益彰矣之义。按古文作制生则化。言有制之者。生于其间。则亢害 者可化为和平。如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之化也。后人改作制则生化。似可不必。)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此段言运气有 生克。而又有制化也。盖五行之理。不独贵于相生。而尤妙于相克。有克之者。以制其太过。则亢害者可化为和平。而 盛衰之故。昭然外列而可见。若一于亢害。必至于败乱。而生化之原由此大病矣。盖生克者。运气之常数。而制之化之。 又所以转五运而调六气也。圣人作经。参赞化育。义专在此。数句实为全经之要义。王氏略而不注。林氏河间引证纷然。 求明而反晦。惟马注云。六位之气过极。则必害作。承气乃生于下。制之使不过也。只照本文解。反觉明白直捷。)盛衰 何如。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何谓当位。曰。木运临卯。(丁卯岁。)火运临午。(戊午岁。) 土运临四季。(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岁。)金运临酉。(乙酉岁。)水运临子。(丙子岁。)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天干之化运。 与地支之主岁。相合。为岁会。)非位何如。曰岁不与会也。(则有过不及之气矣。)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己丑己未岁。 上谓司天。)火运之岁。上见少阳(戊寅戊申岁。)少阴。(戊子戊午岁。)金运之岁。上见阳明。(乙卯乙酉岁。)木运之 岁。上见厥阴。(丁巳丁亥岁。)水运之岁。上见太阳。(丙辰丙戌岁。)天之与会也。故曰天符。(司天与运气相会。)天 符岁会何如。曰。太一天符之会也。(天符岁会中之己丑己未戊午乙酉。乃天符岁会相同。又名太乙天符。太一者。至尊 无二之称。即天元纪大论所谓三合为治。一者天会。二者岁会。三者运会。)其贵贱何如。曰。天符为执法。岁位行令。 太一天符为贵人。邪之中也。奈何。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谓以天 符岁会太一之日得病。)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曰。位有终始。气有国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张注。位有终始者。 谓厥阴风木主初气。君相二火主二气三气。太阴湿土主四气。阳明燥金主五气。太阳寒水主六气。此主时之五行。守定 位而不移者也。气有国中者。谓加临之六气。始于地之初气。而终于天之中气也。上下不同者。谓客气加于上。主气主 于下。应各不同也。)求之奈何。曰。天气始于甲。(天干。)地气始于子。(地支。)子甲相合。命曰岁立。(从甲子岁始。 推之有六十甲子。)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先立其岁。以候其时。则加临之气。可期而定矣。)言天者。求之本。(风寒 暑湿燥火。六元本气。)言地者。求之位。(三阴三阳。五行之步位。言人者。求之气交。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 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天 枢。脐旁穴名。胃经。)国中何也。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王注。初之气。天用事。则地气上腾于太虚之内。气之 中。地主之。则天气下降于有质之中。)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 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因是而有胜复之变。)夫物之生从于化。物 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化则正风生。变 则邪风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 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有情无情。皆有四者。)故器者。生化之宇。(凡有形者。皆谓之器。)器散则分之。生化息 矣。(人之生也有涯。故器散而分。则阳归于天。阴反于地而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小物大物。) 期有远近。(小年大年。)四者之有。(升降出入。)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道签申之粹语。)此 之谓也。曰。有不生不化乎。与道协议。惟真人也。(经以合道。真人为至。非神圣其孰能与于此。)(六微旨大论) 平气何如而名。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其不及奈何。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 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何谓。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不恒其德。(恃己而凌 犯他位。)则所胜来复。(所胜者必来复仇。)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若不肆威刑。政理和恒。则胜己与己所胜者。皆 同治化。由是言之。则医道与治道。亦有相会通者矣。)故气主有所制。(五运主气。各有克制。)岁立有所生。(每岁年 辰。各有生化。)地气制己胜。(在泉之气。制己所胜者。)天气制胜己。(吴注。司天在上。义不可胜。故制胜己。)天制 色。(天虚。故制色之盛衰。)地制形。(地实。故制形之盛衰。)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五类。毛羽鳞介也。 虫属土。毛虫属木。羽虫属火。鳞虫属水。介虫属金。各随气运之生克。以为成耗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 气之常也。(虽治之亦不能全。此气化之常。非治之过。)所谓中根也。(凡血气之属。中必有根。成耗之理。皆根于中。 在人则两肾中间。命门元阳也。)根于外者亦五。(如五味五色之类。凡有生而无知者。)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 五类五宜也。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禀乎天者。以神为主。神为机发之本。)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 则化绝。(禀于地者。以气为主。气为生化之原。)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五运六 气之加临。)气之同异。(主客胜负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也。(五常政大论) 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 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王注。肝木位东方。心火位南 方。脾土位中央及四维肺金位西方。肾水位北方。是五脏定位。然五运御六气所至。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故先 以六气所临。后言五脏之病也。)地化奈何。(在泉地化。)曰。司天同满。手热心包脉行手心。)肘挛掖肿。心澹澹大 动。(水上凌火。)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心为嗳。)嗌干。甚则色。(音台。黑色象水。)渴而欲饮。病本于 心。(皆水胜而火病。)神门绝。死不治。(手掌后锐骨之端动脉。心之气也。)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 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马注。少阴君火应心小肠。阳明燥金应肺大肠。少阳相火应心包三焦。 为天之分。太阴湿土应脾胃。厥阴风木应肝胆。太阳寒水应肾膀胱。为地之分。昂按。天气三。谓司天及左右二间气也。 地气三。谓在泉及左右二间气也。本篇后文云。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亦上下各三气也。若 大肠小肠皆在下部。何以能应身半以上之天气乎。)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天枢穴。在脐两 旁。为身上下之分。以厥阴阳明等名。而命其气。以气属某经某腑某脏。而命其处。合气与处。而言其属某病也。)故上 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王注。彼气既胜。此未能复。行无所进。退而怫郁。上胜下病。 地气郁也。以地名之。下胜上病。天气塞也。以天名之。六元正纪大论。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是也。) 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胜气已至。而报复之气。尚伏而未发。)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病 有天地异名。而治胜复之法则无异。)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时位有常。气之 发动难定。)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司天主上半岁。)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在泉主下半岁。 如上半岁之木火胜。则下半岁之金水来复。)有胜则复。无胜则否。(所以气不可必。)复已而胜何如。曰。胜至则复。无 常数也。衰乃止耳。(王注。胜微则复微。胜甚则复甚。无有定数。至其衰谢。则胜复皆自止也。)复已而胜。不复则害。 此伤生也。(有胜而不能复。是真气伤败。而生意尽矣。言胜之不可无复也。)复而反病何也。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 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王注。舍己宫观。适于他邦。己力已衰。主不相得。怨随其后。故力极而复。主反袭之。 反自病也。)所谓火燥热也。(王注。少阳火也。阳明燥也。少阴热也。少阴少阳在泉。为火居水位。阳明司天。为金居 火位。金复其胜。则火主胜之。火复其胜。则水主胜之。马注。此正居非其位。气不相得。大复其胜。则主反胜之。惟 火燥热三气乃尔也。)(至真要大论) 天地之数。起于上而终于下。(起于司天。终于在泉。)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大寒小暑。司天主之。)岁半之后。 地气主之。(大暑小寒。在泉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上下之中。又有互体。)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 始于中。(由中而长。)冬气始于标。(由标而敛于本。)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西北高燥故多寒。 东南卑湿故常温。五常政大论曰。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厥阴所至。(俱主岁气言。)为里急。为支痛。(支 格而痛。)为(软。)戾。(厥阴主筋。寒则急。热则弛。)为胁痛呕泄。(木邪克土。)病之常也。少阴所至。为疡胗(心 火。)身热。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妄言妄见。)为悲妄(皆心气不足。)衄蔑。为语笑。(皆心火。)病之常也。太阴 所至。为积饮痞隔。(湿土为病。)为满。为中满。(脾土不运。)霍乱吐下。(中宫不和。)为重肿。(湿胜。)病之常 也。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为惊躁(胆主惊。)瞀昧暴病。(皆火邪。)为喉痹(相火。)耳鸣呕涌。为暴泄。(火泄。) (肉动。)螈(抽掣。)暴死。(皆火病也。)病之常也。阳明所至。为浮虚。为鼽。(鼻流清涕大肠病。)尻(苦高切。 臀也。)阴股膝髀(音善。足肚。)足病。(胃病。)为胁痛皴揭。(金燥。)为鼽嚏。病之常也。太阳所至。为屈伸不 利。为腰痛。(脉行腰脊头项。故不利而痛。)为寝汗(梦中盗汗表虚。)痉。(头项强直。乃屈伸不利而甚者。)为流泄 禁止。(流泄象水。禁止象寒。)病之常也。(此段病形。分经并合。未根据原文。因于文理无碍。用以便人观览也。)气高 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王注。手阴阳位高。足阴阳位下。太阳行身 后。阳明行身前。太阴少阴厥阴在中。少阳行身侧。各随其位。以言病象。)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 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察六气胜复所在。以言病变也。)(六元正纪大论)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皆木盛克土。)上应岁星。(木盛则木星 光明。)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顶。)疾。反胁痛而吐甚。(肝实自病。金来为母复仇。木又制乎金也。)上应太白星。 (金 星光明。)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金火相战。)少气壮火食气。)咳喘。(火气乘肺。)血溢(血出 上窍。)血泄(血出二便。)注下。(火入大肠而泄。)嗌燥(火炎肺系。)耳聋。(耳为肾窍。火盛则水衰。)中热胸中。) 肩背热。(背者胸中之府。)上应荧惑星。(火星光明。)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髀间痛。两臂内痛。(皆心主经 脉所过。藏气法时论。言心病与此同。)身热骨痛。而为浸淫。(玉机真藏论作身热肤痛。肺主皮肤。)上应辰星。(水星 为母复仇。)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湿胜。)清厥(足逆冷。)意不乐。(脾不营运。)体重(湿胜。) 烦冤。(藏气法时论。肾病者。身重肾虚者。大小腹痛。清厥。意不乐。)上应镇星。(土星。)甚则肌肉痿。(土主肌肉。) 足痿不收。行善螈。脚下痛。(胃脉在足。)饮(水饮。)发中满。(土不制水。)食减。四肢不举。(脾主四肢。)腹满溏泄。 肠鸣反下甚。(皆本经自病。)上应岁星。(木复仇而刑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肝脉 行胁。抵小腹。)目赤痛疡。(目为肝窍。)耳无所闻。(肝藏血。耳得血而能听。藏气法时论。肝虚则目无所见。 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肝主筋。筋衰则身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玉机真藏论。肝脉不 及。则胸痛引背。下则两胁满。)上应太白星。(金星克木。)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足皆病。(火来 复仇。而金反病。下部皆痛。母病及子也。藏气法时论。言肺病同。)上应荧惑星。(火星复仇。)收气峻。生气下。病反 暴痛。胁不可反侧。(金盛刑木。)咳逆甚而血溢。(肺金自病。)上应太白星。(金星。)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 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躁。烦甚也。悸。心动也。火属于水则躁。火畏水则悸。)阴厥。(阴盛厥逆。)上中下寒。 (外 热内寒。)谵妄(妄言妄见。)心痛。上应辰星。(水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肾脉起足下。贯膈。入肺。)寝汗出憎 风。(阴盛阳虚。藏气法时论。言肾病同。)上应镇星。(土复仇而乘水。)湿气(土。)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泻。食不 化。(土气来复。反见脾病。)渴而妄冒。(脾不能行津液而渴。火被湿郁而妄冒。)上应荧惑辰星。(火星减耀。水星明莹。 按五运六气。太过不及。胜复淫郁。经文言之至为详悉。本集不能多录。然大旨略同。故量取数段。可以概其余矣。)岁 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借母气以自助。)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为所凌侮。而兼其色。)(气交变大论)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昂按。木树根于土。是土为生木之母。何以木反克土乎。盖土竭其膏液。 以荣养乎木。若或克之耳。使土而无木。则无花叶之茜葱。无果谷之成熟。民众无所资养。天地黯淡无章。不过顽然垒 块而已。土何利之有焉。木者。所以疏土之气。又以成土之德也。故经文独言达。而不同于伐灭缺绝四条也。赵养葵曰。 世人皆言木克土。而余独升木以培土。其有会于斯旨也欤。)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宝命全 形论)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