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识》
书名:灵枢识朝代:日本人,丹波元珍作者:时间:

[卷五] 阴阳二十五人篇第六十四

    诸本无篇字。
    伯高
    甲乙少师。张云。按本节通天篇少师之答。而此云伯高者。岂少师即伯高之别称耶。 无考矣。
    不离于五
    张云。由阴阳而化五行。所以天地万物之理。总不离五。而人身之相应者。亦惟此耳。
    故五五
    (止)
    从外知内
    张云。五行之中。又各有五。如下文以五形之人。而又分左之上下。右之 上下。是为五矣。五而五之。计有二十五人也。然此言五行之详。非若通天篇所谓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和平五态而已。故曰阴阳之人不与焉。又不合于众者五也。别而以候。欲别其外而知其内也。简案、马云。计 有二十五人之式。而彼阴阳和平之人 不与也。此政读为式。
    遵循
    简案、逡、巡同。庄子。至乐作蹲循。通雅云。古人不惟借声见形。义近者时牵率书之。故 循以借逡。又以借巡耳。
    本形之人
    (止)
    佗佗然
    甲乙无似于苍帝其为人七字。下同。此例肩下有平字。马云。比者拟议之谓。 盖以人而拟角。故谓之曰比。此言木形人有五。有全偏之分也。木形之人。木气之全者也。下文四股则偏矣。 木主东方。其音角。其色苍。故木形之人。当比之上角。似于上天之苍帝。色苍者。木之色苍也。头小者。木 之巅小也。面长者。木之体长也。肩背大者。木之枝叶繁生。其近肩之所阔大也。身直者。木之体直也。小手 足者。木之枝细而根之分生者小也。此自其体而言耳。好有才者。木随用而可以成材也。力少者。木必易摇也。 言多忧而外劳于事者。木不能静也。耐春夏者。木以春夏而茂盛也。不耐秋冬者。木以秋冬而雕落也。此自其 性而言耳。故秋冬有感于邪。则病易生。肝经属起厥阴。为根干。故足厥阴经之分肉形体佗佗然。有安重之 义。(案诗经国风君子偕老篇云委委佗佗朱注云雍容自得之貌)张云。足厥阴肝木之经也。肝主筋。为罢极之 本。故曰佗佗然。佗佗、筋柔迟重之貌。足厥阴为木之脏。足少阳为木之腑。此言脏而下言腑者。盖以厥阴少 阳为表里。而脏为腑之主耳。故首云。上角厥阴者。总言木形之全也。后云大角、左角、角、判角、少阳者。 分言木形之详也。兹于上角而分左右。左右而又分上下。正以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也。余准此。志云。佗佗、 美也。如木之美材也。
    大角之人
    (止)
    遗遗
    甲乙注。一曰左角。张云。禀五形之偏者各四。曰左之上下。右之上下。而 此言木形之左上 者。是谓大角之人也其形之见于外者。属于左足少阳之经。如下文所谓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良以及 血气多少等辨。正合此大角之人也。遗遗、柔退貌。愚按、通天篇有云。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 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是统言大体而分其阴阳五态也。此以木火土金水五形之人。而 复各分其左右上下。是于各形之中。而又悉其太少之义耳。总皆发明禀赋之异。而示人以变化之不同也。马云。 遗遗然者。如有所遗失。然行之不骤而驯也。简案、马注不允。志云。遗遗、谦下之态。如枝叶之下垂也。亦 恐非是。
    左角之人
    (止)
    随随然
    甲乙作右角。张云。左角。一云少角。随随、从顺貌。下文云。足少阳之下。 血气盛则胫毛美长者。正合此少角之人。而此言其右之下也。余仿此。
    角之人
    (止)
    推推
    甲乙。推推、作鸠鸠。张云。一曰右角角形。而并于右足少阳之上者。是谓右 角之人。此即言其右之上也。推推、前进貌。志云。大谓之。即太角也。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角之 人。比于右足少阳。推推、上进之态。如枝叶之上达也。简案、广韵。、音大。义同。然则角乃与上文大 角何别。上文大角。摅甲乙作左角。近是。
    判角之人
    (止)
    栝栝然
    正脉、甲乙。栝栝、作括括。张云。判、半也。应在大角之下者。是谓判角 之人。而属于左足少阳之下。即言其左之下也。栝栝、方正貌。凡此遗遗、随随、推推、栝栝者。皆所以表木 形之象。志云。栝栝、正直之态。如木体之挺直也。
    火形之人
    (止)
    核核
    甲乙无似于赤帝其为人七字。核核、作窍窍。(简案疑是误字形相似) 矧诸本作KT。常改。马云。此 言火形之人。有全偏之分也。火主南方。其音征。其色赤。故火形之人。似于上天之赤帝。KT者。脊肉也。 广KT者。火之中势炽而广大也。面锐头小者。火之炎上者。必锐且小也。好肩背髀腹者。火之自下而上。渐 大而狭。故谓之好也。手足小者。火之旁及者。势小也。行安地者。火必着地而起也。疾心者。火势猛也。行 摇肩者。火之势摇也。背肉满者。即广KT之义也。有气者。火有气势也。此自其体而言耳。轻财者。火性易 发而不聚也。少信者。火性不常也。多虑而见事明者。火性明通而旁烛也。好颜者。火色光明也。急心者。火 心急也。不寿暴死者。火势不久也。耐春夏者。火令行于暑时也。不耐秋冬者。火畏水也。此自其性而言耳。 故秋冬有感于邪。则病易生。手少阴心经属火。其经脉穴道之行于分部者。若核核然。有真实之义。下文言手 太阳。小肠经者。以心与小肠为表里耳。张云。核核然。火不得散而结聚为形也。
    质征之人
    (止)
    肌肌然
    甲乙。质、作太。张云。一曰质之人。一曰大征、以征形而应于左之上。是谓 大征之人。而属于左手太阳之上也。肌肌、肤浅貌。此下详义同前木形注中。马云。肌肌、肌肉充满之义也。
    少征之人
    (止)
    然
    张云。应右征之下者。是谓少征之人。而属于右手太阳之下也。、不反貌。 又多疑也。马云。、音滔。诗经东山篇。有不归。朱注。以为久意。今此当作滔滔。从水为宜。又 云。滔滔者饶洽之意也。志云。、喜悦之态。简案、说文。、说也。玉篇。喜也。志正本此。
    右征之人
    (止)
    鲛鲛然
    张云。以征形而属于右手太阳之上。是谓右征之人。鲛鲛、踊跃貌。
    质判之人
    (止)
    支支颐颐
    甲乙。质判、作判征。支支下有然字。颐颐然、作熙熙然。张云。此居质征 之下。故曰质判。而属于左手太阳之下。判、亦半之义也。支支、枝离貌。颐颐、自得貌。凡此肌肌之类者。 皆所以表火形之象。马云。支支者。支持之义。颐颐者。垂下之义也。志云。支支颐颐。上下之相应也。
    土形之人
    (止)
    敦敦
    甲乙无似于上古黄帝六字。马云。此言土形之人。有全偏之分也。中央主土。其 音宫。其色黄。故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之黄帝。曰上古者。以别于本帝也。色黄者。土之色黄也。 面圆者。土之体圆也。头大者。土之体平也。肩背美者。土之体浓也。腹大者。土之体阔大也。股胫美者。土 之体肥也。小手足者。土本大亦可以小也。多肉者。土主肉也。上下相称者。土自上而下。其体如一也。行安 地者。体安重也。举足浮者。土扬之则浮也。此自其体而言耳。安心者。土不轻动也。好利人者。土以生物为 德也。不喜权势。善附人者。土能容垢纳污。不弃贱趋贵也。耐秋冬者。土喜滋润也。不耐春夏者。土畏亢燥 也。故春夏有感于邪。则病易生。此自其性而言耳。足太阴者。脾经也。其经脉穴道。所行之分部。皆敦敦然。 有敦重之义。犹五常政大论所谓敦阜也。下文言足阳明胃经者。以脾与胃为表里耳。张云。美股胫。土主四肢 也。小手足。盛在中也。举足浮大。气举之也。敦敦、重实貌。
    大宫之人
    (止)
    婉婉然
    张云。以宫形而应于左之上。是谓大宫之人。而属于左足阳明之上也。婉婉、委 顺貌。此下详义同前木形注中。马云。婉婉者。有委曲之义也。
    加宫之人
    (止)
    坎坎然
    甲乙作然。(音咳)注。一曰坎坎然。张云。应在大宫之下者。是谓加宫之 人。而属于左足阳 明之下也。坎坎、深固貌。马云。坎坎者。亦持重之义也。仇汝霖云。加宫者右宫也。盖西北之地高浓而多山 岳。故曰加宫。
    少宫之人
    (止)
    枢枢然
    张云。应在太宫之右。故曰少宫之人。而属于右足阳明之上也。枢枢、圆转貌。 马云。枢枢者。有拘守之义也。志云。如枢转之持重。土之体也。
    左宫之人
    (止)
    兀兀然
    张云。详此义。当是右宫之人。故属于右足阳明之下也。兀兀、独立不动貌。 凡此婉婉之类者。皆所以表土形之象也。志云。兀兀、不动貌。如平陆之安夷也。
    金形之人
    (止)
    敦敦然
    甲乙无似于白帝四字。马云。此言金形之人。有全偏之分也。西方主金。其音 商。其色白。故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上天之白帝。面方者。金之体方也。色白者。金之色白也。曰头。 曰肩背。曰腹俱小者。金体沉重而不浮大也。手足小如骨发踵外者。金之旁生者必小。而其足跟之外。如另有 小骨发于踵外也。骨轻者。金无骨。故其骨则轻也。身清廉者。金之体冷而廉静。不染他污也。此自其体而言 耳。急心者。金性至急也。静悍者。金之性不动则静。动之则悍也。善为吏者。金主肃杀有威也。耐秋冬者。 金令王于凉寒之候也。不耐春夏者。金畏火也。故春夏有感于邪。则病易生。此自其性而言耳。手太阴肺经属 金。凡其经脉穴道所行之分部。当敦敦然有敦重之义也。(足手太阴皆曰敦敦然)下文言手阳明大肠经者。以 肺与大肠为表里耳。张云。敦敦坚实貌。手足太阴。皆曰敦敦。而义稍不同。金坚土重也。志云。善为吏者。 有斧断之才也。
    商之人
    (止)
    廉廉
    甲乙作太。张云。、亦大也。左右之上。俱可言。故上文云。角者。 比于右足少阳之 上。此商者。比于左手阳明之上也。廉廉、棱角貌。此下详义同前木形注中。志云。廉廉、如金之洁而不污。
    左商之人
    (止)
    脱脱
    诸本作右商之人。马云。右商之人。疑是左商之人。张云。详此当是右手阳明。 庶与右商之人相属。脱脱、萧洒貌。马云。脱脱、无累之义。志云。脱脱如金之坚白。涅而不淄。
    太商之人
    (止)
    监监然
    甲乙太商作左商。马云。左商之人。当是右商之人也。监监然有所制也。张云。 详此当是左手阳明。庶与左商之人相属。监监、多察貌。志云。监监如金之鉴而明察也。
    少商之人
    (止)
    严严然
    张云。应左右之下者。是谓少商之人。而属于右手阳明之下也。严严、庄重貌。 凡此廉廉之类者。皆所以表金形之象也。马云。严严然不敢肆也。
    水形之人
    (止)
    汗汗然
    甲乙无似于黑帝四字。面不平注。一作曲面。廉颐作广颐。戮上有殆字。汗汗作 。志亦作汗汗。皆、诸本作背。当改。马云。此言水形之人。有全偏之分也。北方主水。其音羽。其色黑。 故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上天之黑帝。色黑者水之色黑也。面不平者。水上有波也。头大者。水面不锐也。 颐廉有角者。水流四达也。肩小者。水之自高而泻下者。其高处不大也。腹大者。水之腹大而善藏物也。手足 动及发行必摇身者。水流而达也。下尻长者。水流必长也。背延延然者。亦长意也。此自其体而言耳。不敬畏 者。水决而不可遏也。善欺者。水性不实也。戮死者。水灭体消也。耐秋冬者。水以秋冬不亏也。不耐春夏 者。水以火而沸也。此自其性而言耳。故春夏有感于邪。则病易生。足少阴肾经属水。故其经脉分部。皆汗汗 然如有所依着也。下文言足太阳膀胱经者。以肾与膀胱为表里耳。 张云。大腹容物如海也。不敬畏。任性趋下。不向上也。戮死、水无恒情。故多厄也。汗汗、濡润也。志云。 汗汗然者。卑下之态。如川泽之纳污也。仇汝霖云。五行五音。上应五星。故曰似于苍帝者。上应岁星也。似 于白帝者。上应太白也。
    太羽之人
    (止)
    颊颊
    张云。以水形而应于右之上者。是谓太羽之人。而属于右足太阳之上也。颊颊、 得色貌。此下详义同前木形注中。马云。颊颊然者。其盈满如两颊也。志云。颊颊然者。谓太阳在上。如有侠 辅而尊贵也。
    少羽之人
    (止)
    纡纡然
    张云。应在左之下者。是谓少羽之人。而属于左足太阳之下也。纡纡、曲折貌。 马云。纡纡然者。有周旋之义也。志云。纡纡、纡洄之态。如水之洄旋也。
    众之为人
    (止)
    洁洁然
    马云。众之为人未详。意洁洁然者。独行之义也。张云。众、常也。一曰加之人。 应在右之下者。曰众之为人。而属于右足太阳之下也。洁洁、清净貌。诸形皆言太少。而此独曰众。意者水形 多变。而此独洁洁。故可同于众也。志云。众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洁洁、如水之清洁也。曰众之为人者。 谓居海滨平陆之大众。如水之在下。而形体清洁也。
    桎之为人
    (止)
    安安然
    马云。桎之为人未详。意水形之人。为戮死曰桎者。受桎梏之人也。安安然者。 自如之义。张云。桎、窒同。局窒不通之义。(桎音质说文足桎也徐曰在足曰桎在手曰梏又窒也庄子达生篇灵台一而不桎)居左之上者曰桎之为人。而属于左足太阳之上也。安安、定静貌。诸不言桎。而此独言者。盖以 水性虽流而为器所局。则安然不动。故云桎也。凡此颊颊之类者。皆所以表水形之象也。志云。桎之为人者。 谓居岗 陵山谷之民众。如山之在上。安然而不动也。盖水性动而不静。故水形之人动手足发行摇身。如居于高陵山谷 之中。受加宫之所胜制。则手足如桎梏而安然不动矣。倪仲宣云。不曰左羽右羽。而曰众之为人。桎之为人。 此即以众桎而为左右也。倪仲玉云。水形之人。岂应桎梏而戮死耶。经义渊微。圣辞古朴。非覃思精粹。岂易 疏也。简案、众羽桎羽。见五音五味篇。
    五形之人
    (止)
    相欺者是也
    马云。此总结上文五行之人。有二十五等之异者。乃众人之难辨而易欺者也。 张云。形分为五。而又分为二十五。禀赋既偏。则不免强弱胜负之相欺。故惟不偏不易。而钟天地之正气者。 斯为阴阳和平之人。是以有圣跖贤愚之别也。杨慎云。相法出于黄帝。虽不能通其详。其大旨可知矣。乃知此 术不始于左传荀子所载。唐举管辂之所师。当出于此。(出升庵外集五十一卷)
    形胜色
    (止)
    富贵大乐
    甲乙。惑、作害。马云。人有形胜色者。如木形人而黄色现也。有色胜形者。如 本形人而白色现也。但此等之人。不以本形之本色相见。而有他色来见。至其形色相胜之时。值有年忌相加。 则感之而病。倘有疏失。则甚可忧矣。如得本形本色相得者。其年当富贵大乐也。张云。胜时年者。如木王土 衰。而又逢丁壬之木运。或东方之干支。或厥阴气候之类。值其王气相加而感之。则病矣。既病而再有疏失。 乃可忧也。简案、张以运气释之。恐非经旨。至其胜时下句。
    凡年忌
    (止)
    是谓年忌
    甲乙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作凡人之大忌五字。似是。张云。此言年忌。始于七 岁以至六十一岁。皆递加九年者。盖以七为阳之少。九为阳之老。阳数极于九而极必变。故自七岁以后。凡遇 九年。皆为年忌。马 云。凡所谓年忌者。乃各经下上之人。大忌其常加也。如太角之人。比是于左足少阳之上。判角之人。比于左 足少阳之下。属木之人也。简案、相胜之时下句。
    足阳明之上
    (止)
    两吻多画
    甲乙髯美髯短髯少及无髯之髯。俱作须。(汉书高祖纪师古注在颐曰须在 颊曰髯)血少气多。作血多气少。气少血多。作气多血少。张云。此下言手足三阳之外候也。足阳明胃经之脉。 行于上体者。循鼻外挟口环唇。故此经气血之盛衰。皆形见于口旁之髯也。吻、口角也。画、纹也。阳明血气 不充两吻。故多纹画。简案、汉周亚夫从理入口而饿死。其理略同。
    足阳明之下
    (止)
    足痹
    甲乙足趾作足大趾。马云。KT、音祝。释文云。手足中寒疮也。张云。足阳 明之脉。行于下体者。由归来气街。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故形见于下毛。而或有至 胸至脐也。行则善高举足者。因其血多。盖四肢皆禀气于胃。足受血而能步也。足趾少肉。足善寒者。因其气 少。盖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不足。则指少肉而善寒也。血少气多。则浮见于外。故下体肉分。多为寒肿也。 悴、憔悴也。足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束骨利机关也。今气血俱少于下。故为痿厥足痹等病。楼 云。下毛、阴毛也。简案、KT、音。说文。中寒肿核。玉篇。手足中寒疮也。前赵充国传。手足皲KT。
    足少阳之上
    (止)
    无须
    张云。足少阳胆经之脉。行于上体者。抵于下颊车。故其气血之盛衰。必形见 于须髯也。在颐曰须。在颊曰髯。志云。通髯美者。俗名连鬓胡也。
    善痹骨痛爪枯
    张云。此皆筋骨之病。以少阳厥阴为表里而肝主筋也。
    足少阳之下
    (止)
    无肉
    张云。足少阳之脉。行于下体者。 出膝外廉下外转骨外辅之前。故其形见者。皆在足之外侧。
    足太阳之上
    (止)
    美色
    甲乙面多少理。作面多小理。张云。足太阳膀胱之脉。行于上体者。起于目内。 其筋之支者。下颜结于鼻。故其气血之盛衰。皆形见于眉面之间也。志云。毫毛者。眉中之长毛。因血气盛而 生长。恶眉者。无华彩而枯瘁也。少理当作小理。而多小理者。多细小之纹理。盖气少而不能充润皮肤也。
    足太阳之下
    (止)
    踵下痛
    张云。足太阳经之行于下体者。从后廉下合中。贯内。出外踝之后。结于 踵。故其形见为病。皆在足之跟踵也。
    手阳明之上
    (止)
    无髭
    甲乙。无髭上有善转筋三字。张云。手阳明大肠之脉行于上体者。挟口交人中。 上挟鼻孔。故其气血之盛衰。必形见于髭也。在口上曰髭。在口下曰须。
    手阳明之下
    (止)
    以寒
    张云。手阳明之行于下体者。上外前廉。下近于腋。且阳明太阴为表里。而太 阴之脉出腋下。故腋下毛美。手鱼肉者。大指本节后浓肉也。本经之脉起次指。出合谷。故形见于此。
    手少阳之上
    (止)
    恶色
    张云。手少阳三焦之脉行于上体者。出耳前后。至目锐。故其血气之盛衰。皆 见于眉耳之间。
    手少阳之下
    (止)
    多脉
    甲乙。卷、作拳。张云。手少阳之脉行于下体者。起名指端。循手腕。出臂外上 肘。故其形见若此。志云。盖手少阳之血气。循手表腕。盛则皮缓肉淖。故善于卷握也。多脉者。皮肉瘦而脉 络多外见也。
    手太阳之上
    (止)
    恶色
    甲乙。有多须无有字。须、作髯。恶色、作黑色。张云。手太阳小肠之脉行于上 体者。循颊上。斜络于颧。故其血气之盛衰。皆形见于须面之间也。
    手太阳之下
    (止)
    以寒
    张云。手太阳之脉行于下体者。循手外侧上腕。故其形见者如此。按本篇首 言五形者。以脏为主而言其禀。此言六阳者。以腑为表而言其形。禀质相合。象变斯具矣。此所以有左右上下 之分也。
    有约乎
    (止)
    可以知逆顺
    张云。约、度也。此言足太阳一经之盛衰。而他经之有余不足。亦由是 也。审察既明。而后调之。则不失其逆顺矣。马云。审察其形气之有余不足。而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可以知 当补而补。当泻而泻之为顺。而反此则为逆矣。志云。逆顺者。皮肤经脉之血气。交相逆顺而行者也。知逆顺 之有余不足。则知所以调之矣。仇汝霖云。脉字其字宜玩。盖用脉字。以知足太阳之脉之气血多少。加其字。 以分别肥而泽者。乃诸阳之脉之血气有余也。
    按其寸口
    (止)
    决之乃行
    甲乙。涩、作泣。张云。寸口在手。太阴脉也。人迎在头阳明脉也。太阴 行气三阴。阳明行气于三阳。故按其寸口人迎。而可以调阴阳也。禁服终始经脉等篇。所谓人迎脉口。一盛、 二盛、三盛等义皆是也。切、深也。循、察也。经络为病身必痛。痹甚则血气不行。故脉道凝涩也。血脉凝涩。 气不至也。故当留针以补。而致其气以温之。致、使之至也。决者开泄之谓。简案、王注脉要精微论云。切、 谓以指切近于脉也。张训深兆。马注。甚则不行。云甚则不能起而行也。似是。
    故曰
    (止)
    则而予之
    甲乙。休、作往。则而予之、作即而取之。马云。大凡病之气有余于上者。则 病在上求之下。当针其穴之在下者。以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则仍刺其上穴。乃推其针而久留以休息之。 候其气至可也。如针已稽留。而气尚未至。必因而迎之。随即有以推之耳。凡此者。必先明于各经。经脉之隧。 然后可持针以刺之。其间有寒热 相争者。则导而行之。有气郁陈。(宛陈素问汤液醪醴论有去宛陈自水积言本经首篇有宛陈则除之自结血言 本篇此节有宛陈而不结者指积气言)而血未结者。必侧其针以刺之。(则侧同侧针即卧针予与同)张云。休者 留针以待气也。稽留不至。言气至之迟滞者。接之引之。而使其必来也。迎、去声。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 未来而迓之使来则去声。隧、道也。必明经脉之道路。而后能执持之也。其有寒热不和者。因其偏而导去之。 脉道虽有郁陈。而血不结者。则其势而予治之。则、度也。
    必先明知二十五人
    (止)
    刺约毕也
    甲乙。则、作别。刺上有则字。也、作矣。张云。凡刺之道。须明血 气。故必知此二十五人之脉理而刺之。大约可以尽矣。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