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证治准绳》
关闭侧栏
古籍首页
本书目录
自序
凡例
[入门辨证诀] 发热外感内伤辨
[入门辨证诀] 伤寒类伤寒辨
[卷一] 总例
[卷一 总例] 四时伤寒不同
[卷一 总例] 传变
[卷一 总例] 汗下大法
[卷一 总例] 可汗
[卷一 总例] 不可汗
[卷一 总例] 可下
[卷一 总例] 不可下
[卷一 总例] 可吐
[卷一 总例] 不可吐
[卷一 总例] 愈解
[卷一 总例] 死证
[卷一 总例] 阴阳
[卷一 总例] 表里
[卷一 总例] 伤寒杂病
[卷一 总例] 类证杂论
[卷一 总例] 察色要略
[卷一 总例] 察目
[卷一 总例] 察鼻
[卷一 总例] 察口唇
[卷一 总例] 察耳
[卷一 总例] 察舌
[卷一 总例] 察身
[卷二] 太阳病
[卷二 太阳病] 发热
[卷二 太阳病] 恶寒
[卷二 太阳病] 恶风
[卷二 太阳病] 头痛
[卷二 太阳病] 项强
[卷二 太阳病] 体痛
[卷三] 阳明病
[卷三 阳明病] 胃实不大便
[卷三 阳明病] 不得卧
[卷三 阳明病] 自汗
[卷三 阳明病] 潮热
[卷三 阳明病] 谵语
[卷三 阳明病] 狂乱
[卷三 阳明病] 循衣摸床
[卷三 阳明病] 渴
[卷三 阳明病] 呕
[卷三] 少阳病
[卷三 少阳病] 口苦咽干
[卷三 少阳病] 眩
[卷三 少阳病] 往来寒热
[卷三 少阳病] 胁满痛
[卷三 少阳病] 胸满
[卷三 少阳病] 胸痛
[卷三 少阳病] 耳聋
[卷三 少阳病] 阳毒
[卷四] 三阴总论
[卷四] 太阴病
[卷四 太阴病] 腹满
[卷四 太阴病] 腹痛
[卷四 太阴病] 黄
[卷四] 少阴病
[卷四 少阴病] 但欲寐嗜卧
[卷四 少阴病] 口燥咽干
[卷四 少阴病] 咽痛
[卷四 少阴病] 吐
[卷四 少阴病] 吐利
[卷四 少阴病] 下利
[卷四] 厥阴病
[卷四 厥阴病] 气上冲心
[卷四 厥阴病] 饥不欲食
[卷四 厥阴病] 吐蛔虫
[卷四 厥阴病] 厥
[卷四 厥阴病] 少腹满
[卷四 厥阴病] 囊缩
[卷四] 阴毒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合并病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发汗后不解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下后不解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汗吐下后不解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喘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短气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身重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难转侧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面赤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坏病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振战栗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筋惕肉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叉手冒心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惊悸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惊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悸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脏结与结胸痞气大同小异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结胸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痞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心下满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心痛心下痛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烦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烦躁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懊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咳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直视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郁冒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不能言
[卷五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鼻鼾鼻鸣
[卷六] 小便不利
[卷六] 小便自利
[卷六] 遗溺
[卷六] 噫气
[卷六] 哕
[卷六] 疟状
[卷六] 舌苔
[卷六] 动气
[卷六] 漱水不欲咽
[卷六] 衄
[卷六] 吐血
[卷六] 便脓血
[卷六] 蓄血
[卷六] 腹中雷鸣
[卷六] 蜷
[卷六] 四肢拘急
[卷六] 螈
[卷六] 风湿相搏
[卷六] 奔豚
[卷六] 肿
[卷六] 身痒
[卷六] 除中
[卷六] 下重
[卷六] 身热恶寒身寒恶热
[卷六] 表热里寒里热表寒
[卷六] 热多寒少寒多热少
[卷六] 发斑
[卷六] 狐惑
[卷六] 百合病
[卷六] 两感
[卷七] 劳复食复
[卷七] 瘥后诸病
[卷七] 阴阳易
[卷七] 四时伤寒不同
[卷七 四时伤寒不同] 冬为伤寒
[卷七 四时伤寒不同] 春为温病
[卷七 四时伤寒不同] 夏为暑病
[卷七 四时伤寒不同] 秋为疟
[卷七 四时伤寒不同] 一岁长幼疾状相似为疫
[卷七 四时伤寒不同] 多眠多汗脉浮为风温
[卷七 四时伤寒不同] 一身尽痛为湿
[卷七 四时伤寒不同] 身反张为痉
[卷七] 妇人伤寒
[卷七] 小儿伤寒
[卷七] 温病
[卷八] 脉法
[卷八] 药性
[卷八 药性] 风升生
[卷八 药性] 热浮长
[卷八 药性] 湿化成
[卷八 药性] 燥降收
[卷八 药性] 寒沉藏
书名:伤寒证治准绳
朝代:明
作者:王肯堂
时间:公元1368-1644年
[卷一 总例] 察舌
凡舌鲜红者吉青为冷青而紫者为阴为寒也赤而紫者为阳为热也黑者亢极为难治凡舌上苔白而滑者表有寒也又曰丹 田有热而
胸中
有寒也苔黄而燥渴者热盛也苔黑而燥渴者热甚而亢极也若不燥渴舌上
黑苔
而滑者为寒为阴也
舌卷
而焦黑 而燥者
阳毒
热极也舌青而
苔滑
者
阴毒
冷极也凡
舌肿
胀舌上燥裂舌生芒刺皆热甚也凡舌硬
舌强
舌短缩
神气昏乱语言不清 者死也又
阴阳易
病
吐舌
数寸者死也舌乃心之窍属火而色红者吉惟黑者乃
水克火
故难治也
上一页:[卷一 总例] 察耳
下一页:[卷一 总例] 察身
知识点:
吐舌
舌强
苔滑
阳毒
胸中
黑苔
阴毒
阴阳易
舌短缩
舌肿
舌卷
水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