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蓄血
身黄如狂屎黑
喜忘皆
蓄血之证也
许学士云血在上则喜忘在下则发狂
成
血留
下焦而瘀者蓄血也大抵
伤寒先看面目
次观口舌次观
心下至
少腹以手揣之若少腹硬满若
小便不利者是
津液留结可利
小便若小便自利者是
蓄血证可下
瘀血其阳
明病有蓄血而喜忘者证之甚也宜
抵当汤太阳有
热结膀胱如狂者证之轻也宜
桃仁承气汤经云病患无
表里证
发热七八日脉
虽浮数可下之
假令已下脉数不解
胃热则
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
大便者此有瘀血抵当汤主之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而
便脓血也此证当不大便六七日之际又无喜忘如狂并少腹硬满之候与承
气下者多矣何以知为蓄血盖脉浮而数浮则热
伤气
数则热
伤血因下之后浮数俱去则已若下后数去而脉但浮者则荣血间热去并于
卫气间热心中则饥也
邪热不杀谷则有
潮热
发渴之证也及下之后浮去而数不解者则卫气间热去合于荣血间之热
热气合并逼血下行
胃虚协热消谷善饥血至下焦若下
不止则血得以去泄必便脓血也若不大便六七日则血不得出泄蓄在下焦为瘀血须抵当汤下之此
实证之奇异
治法之元微也
太阳病六七日
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
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
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
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成太阳经也
膀胱府也此太阳瘀热随经入腑者也六七日者
邪气传里之时也脉微而沉邪气
在里之脉也表证仍在者则邪气犹浅当结于
胸中若不结于胸中其人发狂者
热结在膀胱也经曰热结膀胱其人如狂此发狂则
热又深也少腹硬满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者
血证谛也与抵当汤以下蓄血案坑仍在字则邪气为
不传于里非犹浅也
膀胱为太阳
本经曰热在下焦曰少腹硬满曰小便自利皆膀胱之证故总结曰随经瘀热也在里二字要看得活非
三阴之里乃随
经膀胱之里也)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身黄脉沉结少
腹硬小便不利者胃热
发黄也可与
茵陈汤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非胃中瘀热为
热结下焦而为蓄血也与抵
当汤以下蓄血)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去足翅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酒浸三两)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
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不下再服(苦走血咸胜血虻虫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甘缓结苦泄热桃仁大黄之甘苦以下结热)人之所
有者气与血也气为
阳气留而不行者则易散以阳病易治故也血为
阴血蓄而不行者则难散阴病难治故也血蓄于下非
大毒驶
剂则不能抵当故治蓄血曰抵当汤
内经曰咸胜血血蓄于下必以咸为主故以水蛭咸寒为君苦走血血结不行必以苦为助是以
虻虫苦寒为臣肝者血之源血聚则
肝气燥肝苦急食甘以缓之散血缓肝是以桃仁味苦甘平为佐大黄味苦
寒湿气在下以苦泄
之血亦湿类也荡血逐热是以大黄为使四物相合虽
苛毒重病亦获全济
伤寒有热
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
抵当丸成伤寒有热少腹满是蓄血于下焦若热蓄
津液不通则小便不利其热不蓄津液而蓄血不行小便自利者乃为蓄血当与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下之然此无身黄屎黑又无喜
忘发狂是未至于甚故不可与其余驶峻之药也可与抵当丸小可下之也案身黄屎黑喜忘发狂亦是推展之词若根据上文只是满
而不硬耳)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虻虫(二十五个)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
七合服之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
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
气汤(按
犀角地黄汤以治上血如
吐血衄血为上血也桃仁承气汤治中血如蓄血
中焦下利脓血之类为中血也抵当汤丸治下焦
血如血证如狂之类是下血也上中下
三焦各有主治此条当作三证看至下者愈是一证谓其血自下也疑有缺文至当先解外是
一证盖其人如狂是下焦血非桃仁承气证也自外解至末又是一证恐是自下只去得下焦血而中焦道远未能尽去故尚留于少
腹耳又抵当汤丸其中虻虫水蛭性为猛厉不若
四物汤加酒浸大黄各半下之妙见
汤液本草水蛭条下)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桂枝(去粗皮)
芒硝甘草(炙各二两)大黄(四两)上
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
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
下火先食温服
五合日三服当微利(甘以缓之辛以散之少腹急结缓以桃仁之甘下焦蓄血散以桂枝辛热
之气寒以取之热甚搏血故加二物于
调胃承气汤中也按以上证玩之当是桂非桂枝也盖桂枝轻扬治上桂浓重治下成氏随文
顺释未足据)
阳明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成内经
曰血并于下乱而喜忘此下焦本有久瘀血所以喜忘也津液少大便硬以蓄血在内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黑也与抵当汤以下瘀
血)
海
初便褐色者重再便深褐色者愈重三便黑色者为尤重色变者以其火燥也如
羊血在日色中须臾变褐色久则渐变而为
黑色即此意也当详察之)
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不解胃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若
脉数不解血下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成
当不大便六七日之际无喜忘如狂之证又无少腹硬满之候何以知其有蓄血盖以
其脉浮数故也浮则热客于
气数则热客于血下后浮数俱去则病已若下后数去而浮仍在则荣血
中热去而卫气中热在为邪气
独留心下
善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反渴也若下后浮去而数不解则卫气中热去而荣血中热在
血热合并迫血下行胃虚协热
消谷
善饥血至下焦若下不则
止血得以泄必脓血也若不大便六七日则血不得出泄必蓄在下焦为瘀血故须以抵当汤下之
张
或
问攻下之法须外无表证里有下证
然后可攻上言无表里证况脉更浮数何故言可下之曰此
非风寒之所病是由
内伤而致然也
若外不
恶寒里无
谵语但七八日发热有烁津液乃
阳盛阴虚之时苟不攻之其热不已而变生焉故云虽脉浮数可下不待沉实而
攻之夫内伤者经曰
趺阳脉浮而数浮则
伤胃数则伤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仲景之意不外是理凡伤寒当下之证皆从太
阳阳明在经之邪而入于腑故下之今不言
阳明病而止云病患无表里证此非自表之里而病也但为可下故编于阳明篇中学人
宜详玩焉
病者
胸满痞痿舌青口燥但漱水不欲下咽无
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
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海云漱水不咽胸满心下手不
可近者桃仁承气汤主之)病者如热状
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活
前集云伤寒失汗热蓄在里
热化为血其人
善忘而如狂血上逆则善忘血下蓄则
内急甚者抵当汤丸桃仁承气汤犀角地黄汤取尽黑物为效又云若用抵当
汤丸更宜详慎审其有无表证若有蓄血而外不解亦未可便用宜先用
桂枝汤以解外缘热客膀胱太阳经也
吴
凡蓄血者瘀血
留结于内盖伤寒病在太阳当汗不汗则瘀血在里必血结也大抵看伤寒病患心下两胁少腹但有硬满处以手按则痛者盒饭问
其小便何如若小便不利乃水与气也若小便自利者为有血也
陶
以手按之
小腹若痛而
小水自利大便黑兼或身黄
谵妄燥渴
脉沉实者为蓄血桃仁承气汤下尽黑物则愈若按之小腹胀满不硬痛小水不利则溺涩也
五苓散加减利之不可大利恐耗减津
液也若
按小腹绕脐硬痛渴而小水短赤大便实者有燥屎也
大承气汤下之
附
海
血证古人用药虽有
轻重之殊而无上下之别今分作上中下
三等以衄血
呕血唾血吐血为上部
血结胸中为中部蓄血
下焦为下部夫既有
三部之分故药亦当随其轻重也
汗多为衄血脉浮灸之咽燥为唾血当汗不汗热入于里者为呕血吐血此在上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凉膈散加
生地黄亦可然
衄唾
呕吐俱在上亦当以轻重分之大凡血证皆不饮水惟气证则饮之宜详审此证乃
足太阴所主脾所不里越而上行所以有吐
血呕血之候也实者犀角地黄汤虚者
黄芩芍药汤凡病呕吐者以脾所主故咸用
芍药主之是知
太阴药也
血结胸中
头痛身痛漱水不欲咽者衄无热胸满漱水不欲咽者喜忘
昏迷其人如狂心下手不可近者血在中也桃仁承气汤
主之
蓄血下焦其人发狂
小腹满硬小便自利大便反黑及脐下疼者抵当汤丸主之如狂者在中发狂者在下抵当汤丸药味同剂
如何是二法盖喜忘发狂身黄屎黑者疾之甚也但小腹满硬小便利者轻也故有汤丸之别桃仁大黄
等分水蛭虻虫多者作汤三
之二者作丸丸之名取其数少而缓也故汤用煎服一升丸止服七合也
生地黄汤 病患七八日后两手脉沉细微肤冷脐下满或狂或躁大便实而色黑小便自利者此蓄血证也若老幼
气虚
弱者宜此丸主之
生地黄(取
自然汁一升如无只用生
干地黄二两)
干漆(半两炒烟尽)生藕(自然汁半升如无藕用剌蓟汁一升半)
蓝叶(一握切细干者用末半升)虻虫(二十个去翅足麸内炒黄色)水蛭(十个炒)大黄(一两锉如豆大)桃仁
(研碎半两)上八味同一处入水三升慢火熬及二升放冷分二服先投一服至半日许血未下再投之此汤比抵当汤丸其势甚
轻如无
地黄与藕汁照升数添水同煎抵当丸恐用之太过不止损血故以此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