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通俗伤寒论》
书名:重订通俗伤寒论朝代:清作者:俞根撰,近代徐荣斋重订。时间:公元1644-1911年

[第十二章·调理诸法] 第四节·气候调理法

    气候调理之法。如冬温夏凉。不失时序。即所以自护其身者也。前贤知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 兴起有至和之常制。调养筋骨。有偃仰之方法。节宣劳逸。则有予夺之要则。温凉调节合度。百病不生。 《太素经》云。适寒温者。寒无凄凄。暑无出汗。居处无犯八邪。则身自安矣。不独病后调理如此。 平时无病摄生。亦当遵此。兹述四时调理各法。分季列后。
    春季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早卧宴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与而勿夺。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阳初生。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人 有宿疾伏热。春气一动。遂即遄发。又兼去冬薰衣。烘炙御寒。积藏余热。至春而发泄。致体热头昏咳嗽脘闷。四肢倦怠。如风温春温稍发。不可使行疏利之药。恐伤肺脏。宜用消风泄热和气。或凉膈化 痰之剂。若病后调养。当此春日融和之际。宜处园林宽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久卧。 以郁生化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逐渐减服。稍寒莫强忍。即仍加衣。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 致鼻寒咳嗽。肺俞五脏之表。胃俞经络之长。皆勿失寒热之节。春夜卧时。间或用热水下盐一撮。洗 膝上下至足方卧。能消风邪。利香港脚。此春季未病患。及病后调理之法也。
    夏季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花实。晏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实。使气 得泄。此夏气 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季暑气酷烈。烁石流金于外。心火焚炽于内。即或无病之人。亦应独宿淡味。 节嗜欲。定心息气。兢兢业业。保身养生。因一岁惟夏为疾病之生死关也。试看草枯木落。其汁液尽 消竭于夏季。故夏季之病。较别季为独多。而夏令调养。尤当谨慎。不论无病病后。如平居檐下、 过街棚、弄堂、无窗屋内。弗纳凉夜卧。勿露卧。勿有汗当风而卧。勿使人扇风取凉。虽大热。不得 吃冰水、凉粉冰淇淋、冷粥、一切生冷煎炒炙肥腻甜辣诸物。勿用冷水洗面。伏热在身。烈日晒 热之衣。及汗透之衣。皆不可便穿。饱腹受寒。必起霍乱。莫食瓜茄生菜。腹中方受阴气。食凝滞之品。 多为痞积。若患冷气痰火之人。尤宜忌之。此夏季未病患及病后调理之法也。
    秋季
    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风虽爽。时主肃杀。万物于 此凋伤。顺时调摄。使志安宁。若夏病暑湿将瘥。至立秋后宜善自调摄。秋不宜吐。致脏腑不安。不宜 吃炙牛猪各肉。及鸡、生、浊酒、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若夏月好吃生冷。至秋患痢疟。 夏月贪凉露卧。非即病霍乱。至秋必成疟疾。勿食新姜。大热损目。勿贪取新凉。(凡人五脏俞穴。 皆会于背。酷热之后。贪取风凉。此中风之源也。故背宜常暖护之。)凡清晨睡觉。闭目叩齿咽津。 搓手慰眼。可以明目。此秋季未病及病后调理之法也。
    冬季
    冬三月。此谓闭藏。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 毋泄皮肤。逆之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斯时陷伏在下。于时为冬。 当闭精养神。以浓敛藏。如植物培护于冬。至来春方得荣茂。此时若戕贼之。春升之际。下无根本。 枯悴必矣。调理之法。有痰宜吐。心膈多热。所忌发汗。 恐泄阳气。宜服药酒滋补。寒极渐加棉衣。不得频用大火烘炙。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 使人烦躁。冷药勿治热疾。热药勿治冷疾。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 阳气在内。不宜沐浴。勿加热汤。逼令大汗毛孔不密易感外邪。不宜早出犯霜。或略饮酒以冲寒气。勿 多食葱。亦防发散阳气。此冬季未病及病后调理之法也。 综观上述。四时应候调理。犹关平时摄生。临病调理。其他病室之气候。亦须寒温适宜。空气流通。 使清气能进。浊气可出。室中灯火。尤宜少燃也。吾绍病家习惯。凡病伤寒时疫。素重迷信。最怕鬼祟。 不但夜间红烛高烧。即日中于病室床内。亦必以多燃灯火为阳光。而满屋皆侍病之人。骈肩并足。交头接耳。 七口八啐。汗雾交流。岂知人气最热。灯火最毒。炭气、汗酸、秽气、密布满室。清气反失流通。即使 无病之人。久居此室。亦必头目昏晕。胸膈气闷。况在患时病之人乎。口鼻之所吸受。肺胃之所浸淫。往往 轻者重。重者即死。此等恶习惯阶之厉也。凡疫皆然。凡病亦皆然。此皆病家乏卫生常识故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