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
书名:伤寒大白朝代:清作者:高世栻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二] 头眩

    伤寒头眩,言睡在床褥,亦觉头眩眼花,非言坐起而觉也。夫外感风寒之症,坐起时,皆头 眩也。方书头眩,皆以阳虚立论,愚以为久病后、汗下吐后,方可言阳虚。若暴病及未曾汗 下吐者,则风寒邪热,痰火积饮,皆能眩晕。吴氏书以太阳中风头眩,头摇。脉浮弦而急 者,羌活神术汤,加防风天麻,此治太阳阳明外感风寒也。又云寒热呕而口苦,头眩,脉 弦数,小柴胡汤,加川芎、天麻,此治少阳头眩也。余今酌定初起暴病,有表症而头眩,无 汗脉浮者,发散表邪为主,在太阳用羌活汤,在阳明用干葛防风汤,在少阳用柴胡汤。以上 恶寒者,多加羌活,有风者,多加防风;有火者,加酒炒黄芩连。若表症已解,里有结热, 又宜清里热,如桔梗汤凉膈散。大凡眩晕之症,一见呕吐,即为痰饮食滞,急用保和平胃 二陈汤。里有积热者,加山栀黄连,最忌凝滞补剂。惟汗吐下及久病后见头眩者,当用温 中扶元,如建中汤真武汤、苓桂白术甘草汤。若气虚者,四君子汤加天麻;气虚有火,加 栀连;虚而有痰者,六君子汤血虚者,四物汤加天麻;血虚而有火者,加山栀、黄连;若 阴火上冲,知柏四物汤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太阳病,误用麻黄以发汗,是以头眩身动,一派阳虚之症,故用真武汤。伤寒若吐若下 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 术甘草汤主之。 言若吐若下后,久病胃虚,不能运化,虚邪搏饮上冲,故头眩。脉沉紧,非汗脉,强发汗 则振振身动,故用苓术甘桂汤,助中州化水饮。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咽喉眩冒经脉动惕 者,久而成痿。 此与上条同是吐下后,因此症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似火似实,又见眩冒经脉 动惕之虚候,攻补两难,故曰久则成痿。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 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此条详注项强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 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脉迟,胃寒也,饱则微烦头眩。胃寒不能消水,谷停留肠胃,则小便难。而作谷 疽。虽下之,腹满如故。何以知其然者?以脉迟。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不痛。 阳明病,不恶寒,又能食,胃热也。咳主于肺,胃热上冲,则肺热而咳,咽喉痛。设不 咳,则肺无火咽亦不痛。 少阳之病,口苦咽干目眩。 目眩口苦,胆经所主,故名少阳之病。
    羌活神术汤
     羌活苍术石膏防风天麻 此治太阳风湿发热眩晕之症。若兼阳明,加干葛,白芷;兼少阳,加柴胡、川芎;兼饱闷 恶心,加半夏神曲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川芎天麻半夏 此治少阳寒热眩晕症。若恶寒,加羌活防风,有火,加栀连。
    羌活汤
    见恶寒。 此治太阳恶寒发热眩晕者。若胸前饱闷,合平胃保和散。呕吐,加半夏、天麻。
    干葛汤
    见似疟。 此治阳明表邪眩晕者。若呕吐饱满,加半夏、浓朴;恶寒无汗,加羌活、防风。
    桔梗汤
     桔梗半夏陈皮枳实 此治痰结饱闷眩晕者。若恶寒发热,加羌活、防风;里有积热,加栀连;阳明见症,加白 芷、天麻;少阳见症,加柴胡、川芎。
    凉膈散
    见发狂。
    平胃二陈汤
    即苍朴二陈汤。 此治痰饮食积眩晕之症。胸前饱闷,合保和散,加砂仁豆蔻、胃寒,加干姜,胃热,加栀连。
    建中汤
     白芍药桂枝甘草 此治阳虚眩晕之症。气虚,加人参、白术;血虚,加当归、黄。
    真武汤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