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辩证广注》
书名:伤寒论辩证广注朝代:作者:时间:

[卷之五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十枣汤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大枣(十枚擘) 以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 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成注云。辛以散之。芫花之辛。以散饮。苦以泄之。甘遂大戟之苦。以泄水。水者。肾所主也。甘者。脾之味也。 大枣之甘。益土而胜水。 琥按李东壁云。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陈法也。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 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因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陈无择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 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语云。伤寒方可用以治杂证者。其以汤改丸之义欤。 琥又按补亡论郭白云云。十枣汤太峻。后人未易用。当以槟榔汤代之。盖见证未的。此等汤。世医宁莫轻投。郭云。 以槟榔汤代之极是。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 色青黄。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太阳病发汗。不宜发热恶寒矣。其仍发热恶寒者。此必是中 风证误用 麻黄汤。徒伤太阳之经而虚其表。因复下之。更伤太阴之藏而虚其里。以故心下作痞。虚其里者。阴气竭也。虚其表者。 阳气竭也。是为表里俱虚。阴阳并竭。无阳则阴独者。谓痞证为天气不降。地气不升。气属阳。二气不能交通故曰无阳。 中州之土闭塞。犹之孟冬之月。则纯阴用事。故曰阴独也。医人复加烧针以强助其阳。病者虚不胜火。火气内攻。故致 胸烦也。面色青黄者。脾受克贼之色也。人身肌肤。脾藏主之。肌肤动而不宁。则太阴之真气欲脱。故难治也。今则 面色微黄。是无克贼之色。手足温者。脾主四肢。温则藏真之气可回。故曰易愈也。按此条论。仲景无方。补亡论郭白 云云。此为难治之证。须临时更详轻重。痞甚。先泻心汤发热恶寒甚。则先小柴胡火逆甚。则先救逆汤。从所重 治之。愚以小柴胡不宜用。发热恶寒甚。乃太阳表证在也。仲景法。宜更用桂枝汤解肌。又治痞法。即详下二条证中。)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申言痞病非阴寒。并言脉以出其治也。脉关上浮者。诸 阳之脉皆浮也。以手按其痞处虽濡。纯是邪热壅聚。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导其热而下其邪也。按成注云。虚热者误。 夫中气虽虚。邪热则聚。故仲景以实热治之。若系虚热。则不用大黄黄连矣。)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