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指掌》
书名:伤寒指掌朝代:清作者:吴坤安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三 伤寒变症] 吐血(新法)

    伤寒吐血。每因失治所致。有因太阳感寒。无汗恶寒头痛发热寒邪外束。法当发 汗。若失于表散。阳气不得外泄。则逆走阳络络血妄行。则致吐血。或由其人素有 血症。寒邪犯肺而咳。震伤血络。亦致咳血。均当以清疏营卫。表散寒邪为治。古人 皆以麻黄桂枝等汤治血症是也。然未免太峻。当小其制。用羌活、苏叶、荆防、薄荷 等。以去风散寒。橘红杏仁降气芍药甘草以安营。微兼渴者。少佐黄芩以清热。 则营卫之邪解散自然嗽止身凉。血不治自止矣。 邵评∶此二方是风寒初起。邪在于表。用为表散之剂。至见吐血衄血。其邪已化 热入里。岂有再用辛温表散之理。麻桂二方。断非治血之方。古人所言风寒在 表之时。不用麻桂发表。以致邪郁成热。热入伤营分而吐血衄血。非见血之后。 再用麻桂止血也。学人切勿以麻桂二汤治血症。致误大事。此方实治寒邪不 从表达。郁而成热。热入于里。营络伤而吐血之正法。 若内有伏火。外感寒邪。热被寒束。火逼络血。而致衄血咳血者。外症亦恶寒发热。 但兼口渴舌干为异。治宜辛凉。清解营卫。须用川羌、桂枝、石膏羚羊角、黑栀、丹皮、 黄芩、桑杏之属。散之清之。次用和血清络之品调之。 邵评∶此与上条合。是伤寒而成吐血。上条寒邪在表。失于表散。寒郁化热。入里 伤络而吐血。此条内有伏火。寒束于外。火逼伤络而吐血。学人最宜甄别。 有因风温之邪。误汗动血。有因三阳热盛。沸腾经血。皆致吐衄。凡见眼闭目红。神 昏语乱。烦躁漱水。皆热伤血络之症也。宜犀角、生地、丹皮、山楂、川郁金、净银花、赤 芍、连翘川连之属。以清络中之瘀热。大便秘者。加制大黄尤妙。 邵评∶此风温症误用辛温发汗。热盛伤营而吐衄之正法。与前二条伤寒吐衄不同。 若兼胸满而痛者。血瘀于络也。当攻之。犀角、生地、归尾、桃仁赤芍、楂肉、青皮降香、 大黄之属。行之清之。 邵评∶此治瘀血阻于络中之正法。 有误发少阴之汗。动其经血。从口鼻耳目中出者。名下厥上竭。不治。有暴吐臭腐之血。名内溃。不治。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