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指掌》
书名:伤寒指掌朝代:清作者:吴坤安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四 瘟疫九传] 痰饮(参叶案)

    痰饮证治。详于金匮。今述其要语冠诸首。 脉沉弦为饮。面色鲜明为饮。治饮当以温药和之。饮家咳嗽。当治饮。不当治 咳。外饮治脾。内饮治肾。(述仲景法) 寒邪肺饮发凡外感寒邪。引动宿饮。上逆咳嗽。畏冷发热。当以温药和之。桂 枝、淡干姜半夏茯苓杏仁、炙草。 温邪犯肺饮发如温邪上犯气分。以致伏饮内发。上扰乘肺。肺气不降。喘不得 卧。发热无休。或见咳红。亦属络热。宜桂枝合越脾法。以开太阳。使浊饮下趋。且桂 枝得石膏辛凉。仍不碍于温邪之治。石膏、桂枝、半夏、茯苓、泽泻、杏仁、米仁白芍甘草痰饮挟燥火凡咳嗽。喉中燥痛或痒。仍不渴饮者。此痰饮挟燥火也。夫脾家有 饮故不渴。而肺家有火。故喉间燥痒也。宜理气分之热。兼逐脾家之饮。勿以喉间 燥痛。而妄用滋清。半夏、茯苓、(重用)橘红、杏仁、川郁金、栝蒌皮、白通草冰糖炒石膏。 (此条新法) 阳虚饮泛如年高脾肾阳虚。气不收纳。痰饮上泛。以致呕咳。或着枕就呛。乃痰 饮伏于下焦肾络之中。至阴之界。阳气衰微。则形寒畏冷。下气上逆。则着枕就呛。 治法当以温药和之。宜桂苓术甘汤以和脾。都气饮加熟附、胡桃、以治肾。 络中伏饮如胸胁刺痛。时吐酸饮。脉沉弦而口不渴者。此伏饮在络也。宜桂枝、 茯苓加姜汁炒蒺藜、半夏、旋复花主之。 咳嗽呕出涎沫。面色鲜明。不得饮食者。非中虚也。作饮邪治。宜小半夏汤。加茯苓、桂枝、杏仁。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