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论》
书名:金匮要略方论朝代:汉作者:张仲景时间:公元219年

[卷上]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 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桂枝五物汤方
     黄(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4.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5.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6.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7.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 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 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短剧》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
     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9.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10.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11.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12.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 则亡血失精。 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 以甜故也。)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 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 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可复常,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羸瘠百病,名曰黄建中汤,又有 人参二两。) 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一两半,余根据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 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半夏三两。) 1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妇人杂病中。) 16.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方主之。
    薯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 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 (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酸枣汤方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8.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
    大黄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 (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
    (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 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桂枝生姜(各三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参阿胶(各二两)大 枣(三十枚)生地黄(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獭肝散
    治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