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心典》
书名:金匮要略心典朝代:清作者:尤怡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中]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奔豚具如下文。吐脓有咳与呕之别。其从惊得之旨未详。惊怖即惊恐。盖病从惊得。而惊气即为 病气也。火邪见后惊悸部。及伤寒太阳篇。云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 圊血。名为火邪。然未尝云从惊发也。惊悸篇云。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此 亦是因火邪而发惊。非因惊而发火邪也。即后奔豚证治三条。亦不必定从惊恐而得。盖是证有杂病伤 寒之异。从惊恐得者。杂病也。从发汗烧针被寒者。伤寒也。其吐脓火邪二病。仲景必别有谓。姑 阙之以俟知者。或云。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四部病皆以肝为主。奔豚惊怖。皆肝自病。奔豚因惊 而发病。惊怖即惊以为病也。吐脓者。肝移热于胃。胃受热而生痈脓也。火邪者。木中有火。因惊而 发。发则不特自燔。且及他脏也。亦通。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前云惊发。此兼言恐者。肾伤于恐。而奔豚为肾病也。豚、水畜也。肾、水脏也。肾气内动。上 冲胸喉。如豕之突。故名奔豚。亦有从肝病得者。以肾肝同处下焦。而其气并善上逆也。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此奔豚气之发于肝邪者。往来寒热。肝脏有邪。而气通于少阳也。肝欲散。以姜、夏、生葛散之。 肝苦急。以甘草缓之。芎、归、芍药理其血。黄芩李根下其气。桂、苓为奔豚主药。而不用者。病 不由肾发也。
    奔豚汤方
     甘草芎当归黄芩芍药(各二两)半夏生姜(各四两)生葛(五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 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此肾气乘外寒而动。发为奔豚者。发汗后烧针复汗。阳气重伤。于是外寒从针孔而入通于肾。肾 气乘外寒而上冲于心。故须灸其核上。以杜再入之邪。而以桂枝汤外解寒邪。加桂内泄肾气也。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此发汗后心气不足。而后肾气乘之。发为奔豚者。脐下先悸。此其兆也。桂枝能伐肾邪茯苓能 泄水气。然欲治其水。必益其土。故又以甘草、大枣补其脾气。甘澜水者。扬之令轻。使不益肾邪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 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