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萃精》
书名:儿科萃精朝代:民国作者:陈守真时间:公元1930年

[卷五 惊风门] 惊风辨

    惊风二字,立名不慎,小儿之罹其厄者,指不胜屈,揆厥原因,实不能归咎于钱仲阳,虽喻嘉言欲纠正之, 莫能翻其成案,吁!可慨也。考惊风古有八候之名。 一曰搐,谓肘臂伸缩也。 二曰搦,谓十指开合也。 三曰掣,谓肩头相扑也。 四曰颤,谓手足动摇也。 五曰反,谓身仰向后也。 六曰引,谓手足开弓也。 七曰窜,谓目直而似怒也。 八曰视,谓睛露而不活也。 此八候者,无论急惊、慢惊、慢脾风,皆见之候,故谓之惊风八候。厥后因证立名,又有三十个某惊之名, 间多乖谬,姑举之以明画蛇添足之说。 一曰急惊,口眼歪斜四肢搐掣,痰壅心迷,人事不省,谓肝经积热风火之证也。 二曰慢惊,面青唇白,四肢厥冷,人事昏迷,手足搐掣,眼翻痰壅,谓由大病之后,吐泻之余,脾土虚败, 肝木无风而自动也。 三曰盘肠惊,气吼肚膨,饮食不进,人瘦体弱,肚起青筋,眼黄手软大小便不通,肚腹疼痛,谓六腑有寒也。 四曰马蹄惊,四肢乱舞,头向上,谓因受风热被吓之症也。 五曰鲫鱼惊,口吐白沫,四肢摆动,嘴歪常搭,眼翻白,谓胃经有风,脾经有寒也。 六曰摆手惊,两眼向上,四肢反后,或两手垂下,眼黄口口,人事昏沉,谓因水唬,掐之觉痛者治之, 不痛不治。 七曰宿沙惊,曰轻夜重,到晚昏迷,口眼歪斜,四肢掣跳,黑鼻气凝,谓脾肾有寒之证也。 八曰内吊惊,两眼迷闭,哭声不止,面青眼黄,手眼望内掣者,谓肺经受寒症也。 九曰天吊惊,眼向上,哭声号,四肢掣,口眼歪斜,鼻流清水衄血,谓肺经受风,或食后感寒而成也。 十曰弯弓惊,头仰后,四肢向后,眼翻或闭,腹胀,哭声不止,谓肺受风积痰所致也。 十一曰蛇丝惊,口中拉舌,肢冷而掣,哭声不出,谓心经有热,睡中食口角入风也。 十二曰鹰爪惊,两手抓人,捻拳切牙,手望下,口望上,身寒战,谓被吓伤乳,心有风热也。 十三曰乌沙惊,四肢掣跳,口唇青黑,肚胀青筋,谓脏腑受寒之证也。 十四曰乌鸦惊,手足掣跳,口眼俱闭,大叫一声,形状呆滞,谓心有热有痰也。 十五曰锁心惊,口吐沫,鼻流血,四肢软,好吃冷物,眼白不哭,谓心肝经有热,火盛痰壅之证也。 十六曰撒手惊,翻眼切牙,手足一掣一不动,谓心经被风吓,先寒后热,有痰之证也。 其余胎惊、月家惊、潮家惊、脐风惊、呕逆惊、泄泻惊、膨胀惊、夜啼惊、看地惊、飞大惊、擗地惊、马路 惊、瞌睡惊、饕餮惊。 凡如此类,种种牵强不通名目,一若有病皆惊,无病非惊,惊之命名虽多,究不越急慢惊之范围,附会穿 插,类似雷同,以眩耀庸耳俗目,误药误儿,职此之故,吁!更可哂也。 惊字命名,均不可靠,再祥叙诸家惊风之说,加以签注,其说益明。 或曰∶急惊身热目赤,口鼻气粗,痰涎潮涌,忽然而发,发过容色如旧,有因惊骇者,亦有不因惊骇者,大 都是火燥木急,故身先有热,未有身凉而发者,证皆属阳,宜用凉剂,除热化痰,则惊自息,昔人谓痰生热,热 生风,风生惊,其实皆本气自病,世不解风自内生,徒执天麻胆星、栝蒌、贝母僵蚕全蝎,杂乱风痰之 药,治之不应,更以夺命丹、或蜡丸牛黄丸紫雪丹等药治之,及至元气损伤虚痰上逼,胸膈膨胀,则谓证 变结胸,有是理哉。 〔真按〕目赤、身热、气粗、痰壅诸见端,皆由外感内伤,安有突如其来。又云火燥木急,亦有因寒伤筋而 急者,未必尽由火燥。又云身先有热而发,此热究竟在表在里,并未指明。又云宜用凉剂,仍虑引邪入里。又云 本气自病,毫无根据。又云风自内生,安知其非由外生。此说之不足凭者一也。 或曰∶惊者吓也,由儿先有内伤,复来外感,肺窍痰迷,心无所主,一着惊而即发也。 〔真按〕先内伤而复外感,以致肺窍痰迷,心无所主者,非由于惊,而实由于病也,迨一着惊而即发,如专 治惊而不治痰,置内伤外感于不问,不揣其本,而求其末,安望其药能中病。此说之不足凭者二也。 或曰∶惊生于心,痰生于脾,风生于肝,热出于肺,此一定之理也,热盛则生风,风盛生痰,痰盛生惊,此 贼邪必至之势也,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必先解热,而解热又将以何为先乎,肺主皮毛皮毛为热 邪出入之门户,彼风、寒、 暑、湿、燥、火六淫之气,皮毛受之,即入于肺,肺本出热地也,燥火暑邪一入,则热与热根据,而热盛,风寒湿 邪一入,肺窍为之闭塞,则热无所泄,而热亦盛,故解热必先祛邪。 〔真按〕惊生于心等语,是惊风痰热,皆由本脏自生,又云热生风,风生痰,痰生惊,何以又认为贼邪,治 惊先治痰,治痰先治热,治热先治风,又明指外邪非心肝脾肺自主,即云内生,又云外至,前后语相矛盾,难以 自圆,且肺为清肃之地,非出热之地,六淫初入,无过皮毛,使知先从外解,何至使入肺窍,而致胃塞耶,其归 宿一语,又云解热必先祛邪,更与各本脏自生之说,互相抵忤,此说之不足凭者三也。 或曰∶急惊者,肝经血虚,火动生风,盖风生则阴血愈散,阴火愈炽,火动则肺金愈虚,肝邪愈炽,宜滋肝 血,养脾气,若屡服祛风化痰之剂而不效,泻火而亦不效,便宜认作脾虚血损,急补脾土。 〔真按〕所云阴虚则阴火愈炽,是不知肺为何物而言,如果火盛生风,则祛风化痰泻火之剂,不为误用, 至屡服不效,急补脾土,可见证候不确,药不对病,误治致变,虽煞费揣摩,亦终归于无济。此说之不足凭者四也。 或曰∶急惊属木火土实,木实则搐而有力,两目上视,土实则身热面赤,而不吐泻,偃卧合睛,治宜凉泻, 亦有因惊而发者,壮热牙关紧急,此内有实热,外有风邪,当截风定搐。 〔真按〕所云木火土实,不知所解,盖木邪凌土,木旺土衰,何以土亦云实,又云因惊而发,可知其神必 虚,神虚则火虚,又非火实,以截风定搐为利器,类皆以风药尝试之。此说之不足者凭五也。 或曰∶急惊者,壮热痰壅、窜视反张,搐搦掣动,牙关紧急,口中气热,颊赤唇红,脉浮洪数,此肝邪风热, 阳盛阴虚证也。 〔真按〕上述症候,明明表邪失治,未能外解,以致热邪入里,表里俱急之状,安得谓之急惊。此说之不 足凭者六也。 或曰∶小儿惊风肝病也,亦脾热肺病也,盖小儿之真阴未足,柔不济刚,故肝邪扫动,木能生火,火能 生风,风热相搏则血虚,血虚则筋急,筋急则眩掉反张强直之类,皆肝木之本证也,至其相移,木邪侮土则脾病, 木盛金衰则肺病,木火相炎则心病,木火伤阴则肾病,此五脏惊风之大概也,治之之法,一曰风,二曰火,三曰 痰,四曰阳虚,五曰阴虚。 〔真按〕人身荣卫脉度,每日寅时,起于手太阴肺,然后十度周于身,至丑时终于足厥阴肝,寅时复交 于肺,今专指肝邪,殊不适当,即眩掉反张强直,本内经太阳经所主之病,亦非专属于肝,若因肝而波及此脏, 速宜滋水养血,犹虑其迟,安能一味施以攻伐,最后所云阳虚阴虚,与惊风毫不相涉。此说之不足凭者七也。 或曰∶急慢惊风,古人所谓阴阳痫也,急惊属阳,慢惊属阴,惊邪入心,则面红颊赤,惕惕夜啼,入肝则面 目皆青,眼睛窜视,入肾则面黑恶叫,啮齿咬人,入肺则面色淡白喘息气急,入脾则呕吐不食面色淡黄,然 风非火不动,火非风不发,风火相搏而成惊风,故心肝二脏主之,然火虚则金伤,水失其母,而火无所畏,且木 无所制,而脾土又受伤矣。 〔真按〕痫为痼疾,非惊风之暴病,惊惟心脏受之,何至入肝入脾入肺入肾,既云惊入五脏,则肝风无与 焉。又云风火相搏而成惊风,心肝为主,欲证其木火生风之语,殊近牵扯。若云水盛则火伤,土失其母,而水无 所畏,且金无所制,而肝木又受伤,亦无不可。此说之不足凭者八也。 或∶急惊者阳证也,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易于生热,热甚则生风生痰生惊,且饮食难节,喜怒不常,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伤阴则泻,伤阳则惊,小儿暴喜伤乳,夫乳甘缓恋膈,又 兼外感寒邪,则痰凝壅塞,郁滞熏蒸,内有食热,外有风寒,心家热甚则生惊,肝家风甚则发搐,肝风心火交争, 故痰生于脾,风生于肝,惊出于心,热出于肺,惊风痰热四证,而八候生焉。 〔真按〕儿体易虚易实,阳未必尽有余,阴未必常不足,经曰婴儿内脆,血少气弱,未尝云血少气多,盖 谓真气未生,惟此呼吸一腺而已,阳既有余,何又有暴喜伤阳之虑,乳非属阳,何以有暴喜伤乳之词,从阳盛阴 虚、以及饮食喜怒、内伤外感,仍旧说到惊风痰热,杂乱无章。此说之不足凭者九也。 或曰∶急慢惊风,或闻大声,或大惊而发搐,发过如故,此无阴也,当下之,此证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嗜 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热也,盖热盛则生风,属肝阳阴证也,阴证指阴虚而言,故下之以除其痰, 小儿痰热客于心间,因闻非常之声而发搐,若热盛,不闻声及惊,亦自惊而自发搐矣。 〔真按〕内经之大惊猝恐,气血分离,此正神志受伤,阴阳破败,急救尚恐不及,何以谓无阴而当下,且 既云因惊,何以又云心热,既云发过如故,何以又云身热面赤二种,宜除其痰,况小儿禀受薄者,先天不足于妊 前,癸水未成于现下,元精未满,元气无根,何得因惊而牵扯及热生风乎。此说之不足凭者十也。 或曰∶小儿平常无事,忽然壮热,手足抽搐,眼目戴上,涎潮壅塞,牙关紧急,身热目赤,此急惊属阳,病在腑。 〔真按〕小儿忽发壮热,及种种恶候,非风寒入里为壮热,即饮食停滞为壮热,此实因病而发。固非平常 无事之谓,但应察其受病之原,外因则达之发之,内因则导之化之,又云急惊属腑,则与心脏肝脏渺不相关,断 无是理。此说之不足凭者十一也。 或曰∶急惊者阳证也,俱腑受病耳,小儿客痰热于心膈,是少阳相火旺,经云∶热生风,因时火盛而作,盖 东方之震木,得火气而发搐。 〔真按〕心火显非少阳相火,其云震木得火而搐,亦属杜撰。此说之不足凭者十二也。 或曰∶身热脉浮,精神恍惚,或吐泻不思乳食,发搐,即半阴半阳合病,身热脉沉,精神倦怠,或吐或泻, 又能乳食,发搐,亦半阴半阳合病。 〔真按〕脉浮属太阳,明明外感风寒,吐泻兼作,属阳明太阴,明明内伤饮食,身热脉沉,属太阳受寒,但 吐不泻,属阳明伤食,明明夹食伤寒,不得谓为半阴半阳,更不得谓之惊风。此说之不足凭者十三也。 或曰∶亦有急惊惊泻而不愈,或与吐下药太过,变为慢惊者,又有慢惊补温而不愈,变为急惊者。 〔真按〕诸书以急惊为阳,为实热,既是急惊,则用凉泻无疑,何以不愈,盖因误以伤寒表证为急惊,所以 不愈也,既系脾虚阴寒为慢惊,则用温补适宜,何以不特不愈,反加变证,盖因误以伤寒自汗为慢惊,不知此 证本有风邪,在表,正宜外解,而误用温补,所以更剧。此说之不足凭者十四也。 或曰∶病有阴阳,急惊风属实热,病在心肝二脏,谓之阳痫,慢惊风属虚寒,病在脾肺二脏,谓之阴痫,此 以寒热分阴阳也,五脏属阴,六腑属阳,急惊发于六腑为易治,慢惊发于五脏为难治,此以脏腑分阴阳也。 〔真按〕上节云急惊病在心肝,慢惊病在脾肺,此以急慢二惊属五脏,与六腑无涉也明矣。下节又云急惊发 于六腑,慢惊发于五脏,是又以脏腑皆有惊风也,属脏属腑,且分不清,治证安有不误。此说之不足凭者十五也。 诸家之说,曰风,曰痰,曰惊,曰吓,曰火,曰热,曰血虚,曰木急,曰相火,曰阴火,曰外感,曰内伤, 曰喜怒,曰乳哺,曰阳盛,曰阴虚,曰属腑,曰属脏,种种不经之言,究与惊风二字,毫无着落,夫所谓惊风者, 必须认定此两字,针锋相 对,加以急字或慢字,更须字字贴切,方可命名,独慨夫世之有是症,而不必以此命名者,使忽改此名而不仍其 旧,恐一误再误,其误伊芳于胡底,今姑从世俗最普通习惯之名称,并古之举症施治,详列辨明于后。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