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证治准绳》
书名:幼科证治准绳朝代:明作者:王肯堂时间:公元1368-1644年

[集之七·脾脏部(上) 腹痛] 虫痛

    虫痛面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田氏云∶虫痛啼哭俯仰,坐卧不安,自按心腹,时时 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唇白,又目无精色,口吐涎沫,此为虫痛。钱氏云∶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 异,惟虫痛者当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随其证用药。虫与痫相似,小儿本怯,故胃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略相 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虫散主之。曾氏云∶蛔虫动痛,口吐清水涎沫,或吐出虫,痛不堪忍,其疾因食甘 肥荤腥太早而得,故胃寒虫动作痛,其虫吐来或生或死,儿小者,此痛苦甚,亦致危难,先以理中汤(吐泻) 加乌梅水煎服,使胃暖不逆,次芦荟丸(疳)、使君子丸化虫饮主之。有儿大者,面白而间黄色,肉食倍进,肌 体消瘦,腹中时复作痛,此有血鳖、蛔虫杂乎其间,以二圣丸下之。又有胃受极寒极热,亦令虫动,或微痛,或 不痛,遽然吐出,法当安虫为上。若以治虫,及伤胃气,固不可也。因寒而动者用理中汤加乌梅水煎服。因热而 动者用咀五苓散,亦加乌梅水姜煎投。辛氏女子五岁,病虫痛。诸医以巴豆干漆、砂之属治之,不 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睡卧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 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卧转不安。召钱至,钱详视之,用芜荑散三服,见目不除青色,大惊曰,此病大困,若 更加泻,则为逆矣。至次日,辛见钱曰夜来三更果泻,钱于泻盆中看,如药汁,以杖搅之,见有丸药,钱曰,此 子肌浓,当气实,今证反虚,不可治也。辛日何以然?钱曰脾虚胃冷则虫动,而今反目青,此肝乘脾,又 更加泻,知其气极虚也,而丸药随粪下,即脾胃已脱,兼形 病不相应,故知死病。后五日昏笃,七日而死。
    钱氏安虫散
    治小儿虫痛。 胡粉(炒黄)鹤虱(炒黄)川楝子(去皮核)白矾(枯,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大者五分,米饮调下。痛时服。 治虫动,痛极不可忍,用干漆半两,槟榔一枚生用,窑老一块再细研,三件一处为末。空心热酒调, 良久取下虫,立愈,验。(窑老恐窑中过泥物也。) 又方用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尽出,用新汲水入生麻油,空心调下。
    钱氏安虫丸
    治上中二焦虚,或胃寒虫动,及痛。 干漆(炒烟尽,二分)雄黄(一分)巴豆霜(一钱) 上为细末,糊丸黍米大。量儿大小服之,取东引石榴根煎汤下,或苦楝根,或芜荑汤下五七丸至 二三十丸,发时服。
    芜荑散
    主治同前。凡小儿痛时便高声啼叫,人中上鼻头唇口一时黑色,脉法当沉 弱而弦,今反脉大,是虫证也。 白芜荑干漆(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或一钱,米饮调下,发时服。
    使君子丸
    治腹内诸虫作痛,口吐清水。 使君肉(薄切,屋瓦焙干)槟榔酸石榴根皮(东向者佳,净洗,锉焙)大黄半生半炮。各七钱半) 上,除槟榔锉晒不过火,余三味再焙,同槟榔为末,沙糖水煮面糊丸,麻仁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淡猪肉汁空心下,或鸡肉汁亦好。
    化虫饮
    消化虫毒在腹作痛。 槟榔酸石榴根皮(净洗,焙干。各一两)红丹(过)雷丸贯众(如鸡头者佳)使君子肉(薄切, 焙。各二钱半)甘草(炙)枳壳(去瓤,麸炒微黄)大黄(各五钱) 上为细末。用清油煎鸡子一枚如春饼样,候冷,抄药末一钱于上,摊匀,空心卷而食之。儿小者,用糯 米粉水煮糊丸,粟谷大。每服十五粒至三十丸,以淡猪肉汁空心下,鸡肉汁亦好。
    二圣丸
    治腹内诸虫,及消谷逐水下气去风。 槟榔(一两)巴豆(十五粒、去壳膜心、大好者,存油) 上,槟榔锉晒为末,巴豆碎切,在乳钵内极细杵,仍入槟榔末同再杵匀,面糊 丸,绿豆大。每服七十七丸至九十九丸,用温茶清,五更初空心,止一投药,见虫下尽,进以稀粥自安。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