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调经] 古今方十九首
平胃散 治土气太过,
经血不调。《
达生篇》∶加
芒硝能下
死胎。
六君子汤 方中参、术、苓、草,脾药也;
陈皮、
半夏,胃药也;经血生于脾胃,故加归、芍之类,便是
调经
之的方。
四物汤 妇科总方,时人习用之,方中妙在
川芎一味。
新定
加味四物汤 (
方论见上。)
十全大补汤八珍汤 二方
气血双补,其用药品虽云板实,却亦平稳可从。
人参养荣汤 五脏兼补,视
八珍、十全等高一格,以药品之
轻重得法也。
生
白芍(一钱五分)
人参当归陈皮桂心(徐灵胎《
兰台轨范》云∶是小
桂枝去皮,非
肉桂心。)黄茯
苓
白术炙草(各一钱)
远志(去骨,五分)
五味(十四粒)熟地(七钱半)
加
生姜三片,
红枣二枚,
水煎温服。
四
乌鱼骨一芦茹丸(《
内经》)
调经
种子,亦治男
子阳痿。
乌鱼骨
(四两,去甲)芦茹(一两)
(长男蔚)按∶以
雀卵丸,如小豆大,食前以
鲍鱼汁送下五丸,今酌增为二钱。后人用白毛黑骨雄鸡一只,
去毛肠,
不见水擦干,用当归二两,川芎一两,入前药于鸡腹内,加酒二碗,童便一碗,蒸到汁干,将鸡取净肉,和药晒为末;
或加
香附四两,炒
茯神、人参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如
梧桐子大,酒送下,或米汤送下。
抵当汤 通瘀猛剂。(见《
伤寒论》)。
桃仁承气汤 通瘀缓剂。(见《伤寒论》)。
蚕砂酒
治
月经久闭。按∶此方较上二方更为平稳。
蚕砂(四两,炒半黄色)无灰酒(一壶)。
上
重汤煮熟,去砂,温饮一盏即通。
归脾汤 (《内经》)
二阳之病发心脾一节,此方颇合《经》旨。
当归茯神人参炙白术枣仁
龙眼肉(各二钱)
木香炙草(各一钱)水煎服。
高鼓峰云∶男妇怯弱,不论何症,止以此方去木香,加
芍药、
麦冬、
五味子,服至月余必愈。虽有他方,吾不知也。
按方中全赖木香一味,若去之何以成归脾汤乎?若有
寒热往来,可加
柴胡、芍药;若
潮热骨蒸,加
丹皮、
地骨皮、
栀子;
若起于
怫郁,加
贝母、
黄连;若
腹痛经闭,加
桃仁、
红花、
元胡索之类。
逍遥散 女子善怀,每多
忧郁,此方解
肝郁也,而诸郁无不兼治。
赵养葵谓∶
五郁皆属于肝也。方从
小柴胡汤
套出。
越鞠丸 (《丹溪》)解郁总方。《易思兰
医案》治
寒热虚实一切
杂病,皆从此方变化,屡用屡验。
香附(童便制)
山栀抚芎
苍术六神曲
以
蒸饼为丸,每服三钱,
陈米汤送下。
温经汤 治经闭或经行过多,或
崩漏不止,或久不受胎,统名
带下。
吴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
阿胶丹皮
甘草(各二两)生姜(三两,一本二两)半夏
(半升,一本一升)麦冬(一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亦主妇人
少腹寒,久久不受胎,及过期不来。歌曰∶
口干腹满掌心烧,卅六该(谓十二瘕、
九痛、
七害、
五伤、
三痼,共三十六种,详于《金匮浅注》中,不赘)带下条,归芍胶芎权各二,权(称钟也。称其数各二两)。桂
参丹草数
相侔,(八物同用二两也。)整升重用(麦门)冬胜任,减半一升减其半,止用半升也。相需(半)夏速求,更佐(吴
茱)萸(生)姜各三两,闭(至期不来。)崩(来而过多)
不育(少腹寒,久不受胎者。)各探幽。
(次男元犀按)∶当归、芎、芍药、
阿胶,肝药也;丹皮、桂枝,即心药也;
吴茱萸,肝药、亦胃药也;半夏,胃
药亦冲药也;
麦门冬、甘草,即胃药也;人参补五脏;生姜利诸气也。病在经血,以血生于心藏于肝也;
冲为血海也,
胃属
阳明,
厥阴冲脉丽之也。然细绎方意,以阳明为主,吴茱萸用至二两,驱阳明中土之寒;即以麦门冬用至一升,滋
阳明中土之燥;一寒一热,不使偏隅,所以谓之温也。半夏用至半升、生姜用至三两者,以姜能去秽而
胃气安,夏能去
逆而胃气顺也。其余皆相辅而成其温之之用,绝无
逐瘀之品,故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少腹寒不受胎
者并能治之,其神妙不可言矣!
六味丸 “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桂附
八味丸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二方治妇
人经病。
无子加香附(童便浸)、
川贝母、当归各三两,
艾叶
(醋炒)二两,多效。
当归补血汤 治
血虚发热,症类白虎,但脉不洪长以别之。
黄(一两)当归(三钱)
上水煎服。
尤在泾《
金匮翼》有生
地五钱,甘草二钱,余未知其所本。
麦门冬汤 治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止逆
下气。
(长孙男心典禀)按∶可借治妇人返经、上逆、吐衄等症。盖以此方专入阳明。阳明之脉,以下
行为顺,上行为逆;
冲任之脉,丽于阳明;三经主血,故以此方为
正治之法。若去
粳米,加
蜂蜜八钱,取百花之菁华,以补既亡之
胃阴,更
为周到。然阳明因
虚火而逆者固宜此汤,阳明因
虚寒而逆者,舍吴茱萸之温降,将何道以镇纳之乎?
噫嘻!
吐血、
衄血
之症,违众说而专主此汤,恐汉、唐以下,至今日而始闻是语也。
麦门冬(四钱,不
去心)煮半夏(二钱)
大枣(二枚)
炙甘草(一钱)粳米(三钱半)人参(一钱)
上诸味,
清水煎服。
修园与诸生,讲学于嵩山之井
上草堂,座中有谓某医,自夸为
女科名手,执其常用之方来询,余不觉
大发一叹,曰∶
女科本无纯粹可观之书,而世上医辈更不必深求之也。然而相传习用之药,不自知其为害人之品者,则有四∶一曰
丹参。
谓丹参不寒不燥,不补不攻,一味功兼四物,且能去
瘀血生新血。
李士材谓其去瘀之功,多于生血,为妇人之要药。岂
知《
本草经》云∶“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
邪气,
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
积聚,破症除瘕,止
烦满,
益气。一名却蝉,生
山谷”。通共三十八字。其云主“心腹邪气”,“邪气”二字,即下文寒热之气也。邪在心即烦,邪在腹即满,肠居腹内,
邪气走于肠中,故幽幽鸣如走水。积聚亦病于腹,积而不散、推之不移为症,症者征也,以其有形可征也;或聚或散、
推之则移为瘕,瘕者假也,言其假借而成也。其云益气者,通章以心腹邪气为提纲,邪气既除,则
正气自然受益,非丹
参能补益之也。详《经》文之旨,专主驱邪,且驱心腹之里邪,与四物汤之功用,冰炭
相反,若以平时调理
胎前、产后
之常药而辄用之,攻伐无过,
脏气大伤,即孟夫子所谓
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亡是也。此女科习用丹参之害人一也。二曰益母,谓益母能通
血脉,调经水,
去瘀生新,为妇
人之
良药。岂知《本草经》云∶“
茺蔚子味辛微温,主
明目益精,除
水气,久服轻身。茎主
瘾疹痒,可作
浴汤。一名益母,
一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池泽。”通共四十一字,无一字言及妇人经产之症。其云“微温”者,得春木之气也;味辛者,
得秋金之味也。木有制则其性和,性和则有轻身之效,《经》所谓
风能生物是也。其云“明目”者,以
肝开窍于目也。其
云益精者,以精生于饮食之
精华,先散于肝而后藏之于肾也。茎主瘾疹痒者,以洗浴能去肌表之风也。若产后肤表微微
发
热,是
外感微风,与此物甚为对症,若重症则不足恃矣。况症重药轻,则
病势日甚一日,终至败坏而莫挽。若辈东请西
延,别有杀人不见血之技,修园恶之,此女科习用
益母草之害人二也。三曰
何首乌。时医以
熟地黄大
补阴血,恐其腻膈
减食,竟以何首乌代之。岂知何首乌《本草经》不载,而《开宝》有之,极赞其功,但为后人添加之品,或逞其臆见,
或得之传闻,不足尚也。余惟于
久疟偶用之,取其味涩之能
截疟也;
久痢偶用之,取其味苦之能坚肠也。若谓其能
滋阴
补肾,如《开宝》所夸之效,吾不信也。盖药之能滋润者,必其脂液之足也;药之能补养者,必其
气味之和也。试问滞
涩如
首乌,何以能滋?苦劣如首乌,何以能补?正与
地黄相反,何以谓其功用相同而相代乎?此女科习用何首乌之害人
三也。四曰
郁金。谓妇人之病,多起于郁,郁金能解诸郁,为妇人之良药。而不知此物,《
神农本草经》不载,而《唐本》
有之,《唐本》云∶“郁金味苦寒,主
血积,下气生肌,
下血破
恶血,
血淋、
尿血、金疮。”原文只此二十三字。其云气味
苦寒者,谓气寒而善降,味苦而善泄也。其云血积者,血不行则为积,积不去则为恶血。
血逆于上,从口鼻而出,则为
衄血、吐血;血走于下,从便溺而出,有痛为血淋,无痛为尿血;金疮之瘀血不去,则血水不断,不能生肌;此物所以
统主之者,以其病原皆由于积血,特取其大有破恶血之功也。盖血以气为主,又标之曰∶下气者以苦寒大泄其气,即所
以大破其血,视他药更进一步。“解郁”二字,不见经传,切不可惑此邪说。若
经水不调因实而闭者,不妨以此
决之。若
因虚而闭者,是其寇仇。且病起于郁者,即《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大有深旨。若错认此药为解郁而频用之,
十不救一。至于怀孕,最忌攻破,此药更不可以沾唇。即在产后,非
热结停瘀者,亦不可轻用。若
外邪未净者,以此擅
攻其内,则邪气乘虚而
内陷。若
气血两虚者,以此
重虚其虚,则
气血无根而暴脱。此女科习用郁金之害人四也。圣经灼
然可据,杂书杂说居然鱼目混珠,甚为不解。昔人谓不读人间非圣书,吾深有味乎斯言也!尝考
神农作赭鞭钩,从六
阴阳与
太乙,外五岳
四渎,土地所生,草石骨肉心灰毛羽干类,皆鞭问之。得其所能治主,当其五味,一日七十毒,是
《神农本草经》为辨药之祖。何以后人食唐、宋以后之唾余,或取杂书附会铺张之说,及各氏臆断邪说,竟与圣经为难?
斯人也,侮圣人之言,吾有四字勘语曰∶“庸恶陋劣”,不可以为医。《
人镜经》谓当碎其碑,污其面,正非过激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