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生女科集要》
书名:竹泉生女科集要朝代:作者:时间:

调血精义

    竹泉生曰∶调经调血,用药不甚异,然要其指归,血与经水,固有大不同者矣。故吾于女科,又有调血之说。 今夫经水,有血之色,兼精之质,两无所归,遂成废物,无益于身,故常令泄,不过藉之以会合君相,因得调和太 冲脉而已。 至于血则不然,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肉皮毛四肢九窍百骸,莫不资之以为润,得之以为荣也。使其不养心,则 怔忡矣。不养肝,则厥逆矣。不养皮毛,则甲错而焦落矣。不养筋络,则麻木而拘擎矣。此岂可与经水之废物无益身体 者,同日而语哉! 苟通其故,则知治经水有通而无补,治血苟非瘀结,亦不宜轻易而破耗也。是故经之欲补者,非亡血,即血枯也。 血之宜破者,非经闭,即血瘀也。 虽然,血之为益固不小,而其为害亦甚大,先贤有言曰∶无瘀不成劳,传尸劳瘵,其虫通灵,瘀为之也。故治血, 虽不可轻于破,亦不得偏于补,是以谓之调血。 且夫欲知调血之精义者,必先明血脉所行之道路,五脏皆有系,除系之外,脏腑皆有脂膜,互相连属,其形如纩缕, 如丝网。《经》所谓∶心脉络小肠,上肺,出腋。心包下膈,历三焦,出腋。肝脉阴器小腹、络胆、挟胃上目系, 会督脉于颠顶。脾脉络胃,挟咽,连舌本肺脉胃脘,出腋。肾脉贯脊,络膀胱,上循咽挟舌;肢者络于心。小肠脉 络心,下膈绕胃。三焦脉布膻中,络心包,下膈。胆脉循胁里,络于肝。胃脉环唇、循喉、下膈、络脾,下挟脐。大肠 脉穿膈,络肺。膀胱脉挟脊入腰,络肾。出于髀外,此即脂膜,与三焦油膜皆相连属,由三焦油膜而生无数脂膜,分走 于筋骨肌肉关节,而偏乎周身,血管即在其中,自脏腑入三焦,而外达于遍体,枝干交错,络绎不绝,血走管中,随气 而动,是为动脉也,故曰脉络,又曰隧道,而统谓之血脉,亦谓之血络。明乎此,是故知调血之道,总以充足无亏而周 流不息为大宗旨者也。 经水血脉,大有异矣。然治之颇同,何也?盖精也、血也、经水也,皆肾中天一之水所化者也。其所以化精化血化 经水,皆赖君相二火之力,故水火虚,则精血经水三者皆虚,彼固同父异母,异流同源者也,故治之同者竟无异,治之 异者竟不同。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