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醒》
书名:儿科醒朝代:清作者:芝屿樵客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实论第八] 附方

    羌活冲和汤四时不正之气感冒风寒。憎寒壮热头痛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 此方主 寒发热。宜此方治之。以代麻黄汤用。太阳经之神药也。 羌活防风苍术白芷川芎 生地黄甘草细辛(减半) 上加姜枣。水煎热服取汗。 四柴胡饮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等症。 必须 慎之慎之。 柴胡(一二三钱)甘草(炙一钱)生姜(三五七片)当归(二三钱泻者少用) 用之) 水二钟。煎七八分。温服。如胸膈滞闷。加陈皮一钱。 五柴胡饮脾土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此与四柴胡饮 相表里 。但四柴胡饮止调气分。此则兼培血气。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者也。凡伤寒疟疾痘疮。皆 所宜用。 柴胡(一二三钱)当归(二三钱)熟地(三五钱)白术(二三钱) 白芍(炒用一钱五分)甘草(炙三钱)陈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热服。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三五七片。或炮干姜一二 钱。 或再加桂枝一二钱。则更妙。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随宜。腰痛者。加杜仲。头 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一钱。 柴胡饮子解肌热蒸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大便坚实者。 柴胡人参(各五分)黄芩白芍(各七分) 当归(一钱)甘草(四分)大黄(八分)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按此方用药颇善。但大便如常者。勿得轻用大黄。消乳丸治呕 吐。消乳食。脉沉者。伤食不化也。 香附(炒)砂仁陈皮神曲(炒) 甘草(炙)麦芽(炒等分) 上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香橘饼治伤冷积泻木香青皮(各一钱)陈皮(二钱半)浓朴 神曲(炒)麦芽(炒各半两) 上为末。蜜和为饼。每服一枚。米饮调下。病久及元气虚者勿用。 大安丸治饮食酒积停滞。胸膈痞满腹胀。 神曲(炒)陈皮半夏(制)茯苓(各一两) 山楂肉(蒸晒三两)连翘萝卜子(炒各五钱)白术(二两) 上为末。粥丸绿豆大。量大小。每服一二十粒。米饮下。(一方尚有炒麦芽一两。黄 五钱。) 泻青丸治肝胆火。并小儿急惊发搐。眼赤睛疼。 龙胆草当归川芎防风 羌活山栀大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量大小。每服十丸。 抑肝散肝经虚热发搐。或发热切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涎。腹胀少食 。睡不安。 软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当归 白术(炒)茯苓钓藤钩(各一钱) 上水煎。子母同服。以蜜丸。名抑青丸导赤散心火。及小肠热证小便赤涩而渴。 生地木通生甘草(各等分) 上加竹叶二十片。水煎服。(一方加人参麦门冬。) 易简参苏饮(方见表论) 惺惺散(方见表论) 调胃承气汤(方见里论) 四顺清凉饮(方见里论) 理中汤(方见寒论) 五味异功散(方见热论地黄丸(方见热论) 泻心汤(即泻心散方见热论) 秘旨安神丸(方见热论) 泻黄散(方见热论) 益黄散(方见寒论) 六君子汤(方见寒论) 泻白散(方见热论) 四君子汤(方见热论)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论)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