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钩元》
书名:本草述钩元朝代:清作者:杨时泰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九 隰草部] 青蒿

    所在有之。望春便发。茎如指而肥。叶极纤细。似茵陈而背不白。至夏渐高五六尺许 。秋深开细淡黄花。结子如粟米。茎柔韧。根白硬。苗叶花实并香。功力亦相若也。青蒿茵 陈。人疑两药一种。因老嫩异名。不知叶虽近似。种却不同。青蒿叶背面俱青。且结花实。 茵陈叶面青背白。花实全无。茵陈茎干不凋。干上发叶。青蒿茎干俱凋。至春苗起根下。发 旧干者三月可采。产新苗者四月才成。是以三月茵陈四月蒿。非以苗分老嫩为说也。(嘉谟)
    茎叶根子
     气味苦寒。主治骨蒸劳热。疟疾寒热虚劳盗汗。留热在骨节间明目。疗风毒心痛鼻衄。生捣敷金疮。止血止疼。取汁服。治热黄。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皆少阳厥血分病。(濒湖)其味苦。已出乎阳。其气寒。未离乎阴。阴中之阳。阳中之枢象也。(子由) 凡阳气陷入阴中而蒸蒸骨热。用青蒿补阴退热。最为妙剂。(类明)诸苦寒药。多与胃气不 宜。惟青蒿禀天地芳烈之气以生。香先入脾。不犯胃气。独宜于血虚有热者。是以蓐劳 虚热。非此不除。(仲淳)得鳖甲地黄牛膝枸杞麦冬五味。除一切产后虚热。及寒热淹延不 解 童便三斗。文武火熬。约童便减半。去蒿。熬至一升。入猪胆七个。甘草搜和为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青蒿煎。治虚劳盗汗。烦热口干。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沙参麦冬末各一 两。同熬至可丸。丸如梧子。每食后。米饮服二十丸。疟疾寒热。端午日采青蒿叶阴干。桂 心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先寒用热酒。先热用冷酒。发日五更服之。切忌发物。温疟痰甚 。但热不寒。青蒿二两。童便浸焙。黄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论〕凡苦寒之味。能除热而不能益阴。甘寒之味。能益血而不能泄热。青蒿既苦寒矣。 乃其望春而发。得少阳春升之气。有从阴引阳以出之义焉。卢子由谓为阴中之阳。阳中之枢 象不谬也。且其气芬芳。快入于生血之地。以化育真阴。是能致肝之用于脾。更达脾之化于 肝。而最宜于血虚有热者。夫治血中虚热。他味不少。何以热之淫于外者。兹味独有专功。 以其清血分之热。更由气分以致之。本风升芳气以入脾。脾气能达而后脾阴乃化。(其由内 至外者即脾为胃行气阴阳之义)从阴引阳。即从阳生阴。不徒以苦寒除热为功也。至于风 毒心痛。乃血因虚以成热。热迸不散。即为风毒而上病于主血之心。此味总以治血虚有热者 对化之矣。 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又凡气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弗用。 〔辨治〕叶细而香。取表里俱青者。(以深青者为胜)宜四五月并茎采之。日干。至秋 则受金气矣。治上焦血分结热。生捣汁服。治下焦阴虚骨热。用童便制。使子弗使叶。使根 弗使茎。春夏用茎叶。秋冬用根实。实须炒过。缘其得金气浓。恐伤少阳春生之气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