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外诊杂法类] 闻法
角音人者,主肝声也。肝声呼,其音琴,其志怒,其经
足厥阴。厥逆
少阳,则荣卫不通,
阴阳交杂,
阴气
外伤,
阳气内击,击则寒,寒则虚,虚则卒然喑哑不声,此为疠风入肝,
续命汤主之。但踞坐,不得低头,
面
目青黑,
四肢缓弱,
遗失便利,甚则不可治。赊则旬月之间,
桂枝酒主之。若其
人呼而哭,哭而反吟,此为
金克木,阴击阳,阴气起而阳气伏,伏则实,实则热,热则喘,喘则逆,逆则闷,闷则恐
畏,目视不明,语声切急,谬说有人,此为
邪热伤肝,甚则不可治;若唇色虽青,向眼不应,可治。
地黄煎主之。
按,疠风者,
清燥之气,即天地肃杀之气也,西医谓之消耗之气,使人阳气消索,
津液枯结,血汁败坏,
神明破散也。
若其人本来少于悲恚,忽尔嗔怒,出言反常,乍宽乍急,
言未竟,以手向眼,如有所畏,虽不即病,祸必至矣。此
肝病声之候也。
征音人者,主心声也。心声笑,其音竽,其志喜,其经
手少阴,厥逆
太阳,则荣卫不通,
阴阳反错,阳
气外击,阴气
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掣
心悸,
定心汤主之。语声前宽后急,后声不续,前混后浊,
口,冒昧好自笑,此为疠风入心,
荆沥汤主之。若其人笑而呻,呻而反忧,(《
中藏经》作笑不待伸而复
忧。)此为
水克火,阴击阳,阴起而阳伏,伏则实,实则伤热,热则狂,闷乱冒昧,言多谬误,不可采听。
此心已伤。若唇口正赤,可疗;其青黄白黑,不可疗也。
若其人本来心性和雅,而忽弊急反常,或言未竟便住,
以手剔脚爪,此人必死。祸虽未及,名曰
行尸。此
心病声之候也。
宫音人者,主脾声也,脾声歌,其音鼓,其志愁,其经
足太阴。厥逆
阳明,则荣卫不通,阴阳翻祚,
阳气内击,阴气外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举体
消瘦,语音沉涩,如破鼓之声,
舌强不转,而好
咽唾,
口噤唇黑,
四肢不举,
身重如山,便利无度,甚者不可治,根据源
麻黄汤主之。若其
人言
声忧惧,
舌本卷缩,此是
木克土,阳击阴,阴气伏,阳气起,起则实,实则热,热则闷乱,
体重不能转侧,语
声拖声,气深不转而心急,此为邪热伤脾,甚则不可治;若唇虽
萎黄,语音若转,可治。
若其人本来少于怒,而忽反常,喜无度,正言而鼻笑,不答于人,此
脾病声之候也,不盈旬月,祸必至矣。
商音人者,主肺声也。肺声哭,其音磬,其志乐,其经
手太阴。厥逆阳明,则荣卫不通,阴阳反祚,阳气
内击,阴气外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疠风所中,嘘吸战掉,语声
嘶塞而
散下,气
息短惫,
四肢僻弱,
面色青葩,遗失便利,甚
则不可治,根据源
麻黄续命汤主之。若言音喘急,
短气好唾,此为
火克金,阳击阴,阴气沉,阳气升,升则实,
实则热,热则狂,狂则闭眼悸言,非常所说,口赤而张,饮无时度,此热伤肺,肺化为血,不治;若
面赤而
鼻不欹,可治也。
若其人本来语声雄烈,忽尔不亮,拖气用力方得出言,
而反于常,人呼共语,直视不应,虽曰未病,势当不久。此
肺病声之候也。
羽音人者,主肾声也。肾声呻,其音瑟,其志恐,其经
足少阴。厥逆太阳,则荣卫不通,阴阳反祚,阳
气内伏,阴气外升,升则寒,寒则虚,虚则疠风所伤,
语言蹇吃不转,
偏枯,脚偏跛蹇,若在左则左
肾伤,
在右则右肾伤,其偏枯分体,从鼻而分,半边至脚,缓弱不遂,口亦欹,语声混浊,便利仰人,耳偏聋塞,
腰背相引,甚则不可治,
肾沥汤主之。若呻而好恚,恚而
善忘,
恍惚有所思,此为
土克水,阳击阴,阴气伏
而阳气起,起则热,热则实,实则怒,怒则忘,耳听无闻,四肢满急,
小便赤黄,言音口动而不出,笑
而看人,此为邪热伤肾,甚则不可治,若
面黑黄耳不应,亦可治。
若其人本来不吃,忽然蹇吃,而好怒,反于常性,此肾已伤,虽未发觉,已是其候,见人未言,而前
开口笑,还闭口不声,举手叉腹,此
肾病声之候也。(《
千金方》。)
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
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
气逆,为哕。
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气盛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
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
起居如常而息有音者,此肺之
络脉逆也。不得卧,卧则喘者,水也。不
能正偃,正偃则咳者,
风水也。胃中不安,
气上迫肺故也。(《
内经》。)
语声寂寂然
喜惊呼者,
骨节间病。语
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息摇
肩者,
胸中坚。息引胸中
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
肺痿,当唾涎沫,
吸而微数,其病在
中焦实也,下之
则愈虚者,不治。在
上焦者其
吸促,在
下焦者其
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
者,不治。(病并当作痛。)
平人无
寒热、
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师
持脉病患呻者,痛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言迟者,风也。(
风温为病,
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病深者其声哕。(此
肾气之失根也,其声必微。哕乃
干呕呃噫之通名,不必苦为分明也。)
胃中虚冷
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胃气下行,以降为顺,虚则力不能降而气逆矣,是肾败之渐也。)
伤寒潮热,时时哕者,与
小柴胡汤。哕而
腹满者,视其
前后,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此皆
热结内实而气上逆也。)
湿家下之早则哕,此
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此暖气在下,寒闭于上,冲激而然也,亦有
痰闭而然者。仲景。)
经曰∶虚则
郑声。郑声者,邪音也,谓声重而转,失其本音也。凡汗下后,或久
病气虚者,往往语声
中变,是
正气怯而音不能圆满也。故《
素问》曰∶
气虚者言无常也。《
灵枢》曰∶五脏使
五色修明而声章。
声章者,言声与平生异也。
谵语者,言语谬妄,非常所见也,邪热乱其神明故也。(胃
中热浊上蒸
包络。)
有燥屎,有
瘀血,有凝痰,有
血热,热入血
室,皆有余之证,下之清之而愈,宜养津液、疏
心包络。若
亡阳谵语,为神离其舍,喃喃一二句,
断续不匀,
是汗多,津液无以养其心也。初起可治,急滋
心阴,稍久延,即不治矣。仲景曰∶
身热脉浮大者生,逆冷脉
沉细者,不过一日死。又曰直视谵语
喘满者死。又曰循衣
撮空,直视谵语,脉弦者生,涩者死。《内经》评热
论曰∶
狂言者是
失志,失志者死,此之谓也。脉弦者,内实也,脉涩者,
内虚也。
出言懒怯,先轻
后重,此内伤中气也;出言壮厉,先重后轻,是
外感邪盛也。攒眉呻吟,苦
头痛也。诊
时吁者,郁结也。形羸
声哑,
痨瘵之不治者,咽中有
肺花疮也。
暴哑者,
风痰伏火或暴怒叫喊所致也。面
起浮光,久哑,无
外邪实证者,
心衰肺瘪,所谓
声嘶血败,久病不治也。独言
独语,首尾不续,思虑伤神也。
新病闻呃,非火即寒,久病闻呃,胃气欲绝也。大抵声音清亮,不异于平时者,为吉。
咳声清脆者,
燥热也;紧闷者,
寒湿也;续续片刻不止
者,风也。日甚者,风也;
夜甚者,水也。天明咳甚者,胃有
宿食,寒湿在
大肠也。
听声之法,岂徒以
五音决五脏之病哉,须将患人之语言声音,
轻重长短,有神无神,与病家来请之语,
及一切旁观物议,皆当审听,入耳注心,斯乃尽闻之道也。(上参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