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翼》
书名:金匮翼朝代:清作者:尤怡时间:公元1768年

[卷七] 诸痢治法统论

    痢疾古名滞下,亦名肠。以其滞涩肠脏,下多不快而有声也。或赤或白,或赤白 相杂,或下肠垢而无糟粕,或糟粕相杂,虽有痛不痛之异,然皆里急后重,逼迫恼人。 痢疾古有赤热白冷,及五色分属五脏之辨,然脏腑寒热,当以脉症互参,虽有前说,存 之而已,若执此认病,泥矣。 《准绳》谓后重因邪压大肠坠下者,当用大黄槟榔辈。如罗谦甫水煮木香膏、东垣白 术安 胃散等方。泻其所压之邪,则后重自除。若邪已泻,其重仍在者,知大肠虚滑,不能自收而 重,当用御米壳等涩剂,固其滑,收其气。用亦愈也。议论自正,但水煮木香白术安胃二 方,皆以御米壳为君,且有乌梅五味子白芍诃子,并无槟榔、大黄,而云然者,岂未 之察耶。 又谓大肠为邪坠下之重,其重至圊后不减,大肠虚滑不收之重,其重至圊后随减。愚谓 邪坠之重,圊后当减;虚滑之重,圊后不减。兹反言之,亦有误耶。 又谓休息痢多因兜住积滞,以致时作时止,宜四君子吞驻车丸,再投去积,却用兜剂。 按∶四君、驻车都非去积之剂,然议论自正。 败毒散,发散风湿益元散解利热邪,故俱治发热下利。 治痢大法∶后重者宜下;腹痛者宜和;身重者除湿;脉弦者去风;脓血稠粘,以重药竭 之;身冷自汗,以毒药温之;风邪内缩者,汗之则愈;溏为利者,温之而已。又曰∶在表者发 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热者内疏之,小便涩者分利之,盛者和之 ,去者送之,过者止之。 又曰∶食寒冷者,宜温热消导之;伤湿热者,宜苦寒以内疏之;风邪内陷者升举之; 湿气 内盛者分利之;里急者下之;后重者调之;腹痛者和之;洞泄肠鸣无力,不及拈衣,脉细微 而弱者,温之收之;脓血稠粘,数至圊而不能便,脉洪大而有力者,下之寒之。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