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
书名:血证论朝代:清作者:唐容川时间:公元1884年

[卷六] 发热

    吐血脉静身凉。不药可愈。以阴虽亏而阳犹不亢。阴与阳尚得其和。故易愈也。或身有微热皮毛似汗。 此为阳来求阴。水来就血。亦可自愈。所谓发热者。与身有微热不同。 失血阳气郁于血分之中。则身热郁冒。但头汗出。身热者。火闭于内。而不得达于外故也。但头汗出者。 火性炎上。外有所束。则火不能四达。故愈炎上。而头汗也。治法宜解其郁。使遍身微汗。则气达于外。而阳 不乘阴。热止血亦治矣。此如盛暑遏热。得汗而解。小柴胡汤主之。 又有瘀血发热者。瘀血肌肉。则翕翕发热。证象白虎。口渴心烦。肢体刺痛。宜当归补血汤。合甲己化土 汤。加桃仁红花柴胡防风知母石膏血府逐瘀汤亦治之。瘀血在肌腠。则寒热往来。以肌腠为半表半里。 内阴外阳。互相胜复也。宜小柴胡汤。加当归白芍丹皮桃仁荆芥红花治之。桃奴散。加黄芩柴胡亦治之。 瘀血在腑。则血室主之。证见日晡潮热。昼日明了。暮则谵语。以冲为血海。其脉丽于阳明。故有阳明燥热 之证。桃仁承气汤治之。小柴胡汤。加桃仁丹皮白芍亦治之。瘀血在脏。则肝主之。以肝司血故也。证见骨 蒸痨热。手足心烧。眼目青黑。毛发摧折。世以为难治之证。而不知热血在肝脏使然。宜柴胡清骨散。加桃 仁琥珀干漆丹皮治之。 以上所论。皆属血家发热之实证也。又有发热之虚证。分血虚水虚两类。另条如左。 血虚者。发热汗出。以血不配气。则气盛而外泄也。或夜则发热。以夜主血分故也。或寅卯时即发热。以寅 卯属少阳肝血既虚。则少阳之相火。当寅卯旺时而发热。地骨皮散。加柴胡青蒿胡黄连茯苓甘草治 之。又或胞中之火。因血不足。上合阳燥气。日晡潮热者。犀角地黄汤治之。 水虚者。水为气之所化。水津不足。则气热。皮毛枯燥。口咽生疮。遗精淋秘。午后发热。大补阴丸。以补水济 火。或清燥救肺汤。从肺胃以生水津。水足以濡血。则阳气不亢。燥热自除。五蒸汤亦统治之。 复有阴虚于内。阳浮于外。而发热者。须大补其阴。而复纳其阳。故产后发热。用四物汤。加黑姜。失血发热。 亦可用之。火重者。再加芩连。若肾阴不足。真阳外浮。发热喘促者。是为阴不恋阳。阳不入阴。宜从阴引阳。 用二加龙骨汤。加五味子麦门冬阿胶。或三才汤。加盐炒肉桂少许。桑叶云苓白芍冬虫夏草山茱萸牛 膝五味子知母沉香龟板。此外又有食积发热者。手足心腹热。胸满哕呃。大便不调。日晡及夜发烦。宜枳 壳浓朴大黄。消去之。则不壅热矣。勿谓虚人无实证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