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医大全》
书名:疡医大全朝代:清作者:顾世澄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十七 咽喉部] 喉痹门主论

    陈实功曰∶喉痹咽喉肿痛,半塞半开,又宽又肿,此乃标病,虽重无妨。用金锁 匙吐出痰涎,利膈饮推荡积热。(《正宗》) 冯鲁瞻曰∶喉痹者,即缠喉风类是也。其候面赤气粗,咽喉肿闭,乃蓄热生风,积 聚毒痰而作。甚者内壅肉瘤一块,气闭不通。若至鼻而青黑,塞噎头低,痰胶声锯 者不治。更有脏寒,亦能令人咽闭而吞吐 不利者。盖诸证下寒过极,则上热反盛,不独此也。其候与蛾证相近,而治法不能无 异,大抵无形肿闭者为痹,有形肿痛者即是蛾耳。先吐风痰者,急则治其标也。后 解热毒者,缓则治其本也。至于上热下寒者,用热药食前冷服之,不可误服凉药也。 又曰∶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君火也,一阳少阳相火也,手少阴心脉 挟咽,足少阴肾脉喉咙,其人膈间素有痰涎,或因饮酒过度,或因忿怒失常,或 因房室不节。盖饮酒过度,胃火动也,富贵人多犯之;忿怒失常,肝火动也,妇人 多犯之;房室不节,肾火动也,男子多犯之。火动痰上而痰热熏灼,壅塞咽嗌之间, 痰者火之本,火者痰之标,火性急速,所以内外肿痛,水浆不入,乃外证之最危者。 治疗之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用丸散以吐痰散热,治本用汤药以降火补虚。 奈何治者但云治脾肺火,而未云降肝肾火也,必须以《内经从治之法,切不可骤 用寒凉,益促其危耳。故实火须用正治虚火须用从治,须分明白不可少误。 又曰∶咽与喉,会厌与舌,四者同在一门,其用各异。喉以纳气,故喉气通于 天;咽以纳食,故咽气通于地,会厌管乎上,以主开阖,掩其气喉,令水谷能进食 喉而不错,四者交相为用,阙一则饮食废而死矣。云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 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痛嗌痛者,谓咽喉不能纳唾与食,而地气闭也。云喉 痹咽嗌痛者,谓咽喉诸病,天地之气,并闭塞也。(按咽之低处为嗌。) 又曰∶咽在后主食,喉在前主气,十二经中足太阳主表,别下项,余经皆内 循咽喉,尽得以病之。而统在君相二火,喉主天气,属肺金,变动为燥,燥则涩而闭。 咽生地气,属脾土,变动为湿,湿则肿而胀。皆火郁上焦,致痰涎气血结聚咽喉,肿 达于外,麻痒且痛为缠喉风,肿于两旁为喉痹,其单蛾双蛾木舌舌胀缠喉、 走马、喉风,病同于火故不分也。惟缠喉、走马,杀人最速。 又曰∶喉痹多属痰热,重者用桐油探吐。缠喉风亦属痰热,谓其咽喉里外皆肿 者是也。亦用桐油以鹅翎探吐。 又曰∶肺绝喉闭,其脉浮散而微细,其声如鼾,有如痰在喉中响者,此为肺绝之 候。宜速用人参汤调入竹沥姜汁服之。若早治者十全七八,次则十全三四,迟则十不救一。 又曰∶喉痹用陈年霜梅,入蜒蚰令化,每患喉痹等证,用梅噙于口中,神效。(《锦囊》) 张子和曰∶治喉痹用针出血,最为上策。《内经》火郁发之。发谓发汗,出血者, 乃发汗之一端也。 《医论选要》曰∶脏腑停寒,寒则气缩,如物窒碍于其间,固有喉痹之证。 又曰∶阴证下虚,令人喉痹,又当治其下寒,则痹自通矣。 又曰∶走马喉痹者,谓喉痹急甚,其死又速,药缓不及救也。惟针出毒血,病实时愈。 窦汉卿曰∶或问风毒喉痹,内外俱肿,其故何也?风毒之气结于喉间,则壅塞喉 间,乃风毒与痰相搏故也。《素问》云∶无风则不动痰,无痰则不受风,风痰相搏,结 塞咽喉。其外证咽喉形如鸡子,其色微白,外面腮上有肿,其形似疮,身发寒热,牙 关紧强,语声不出者是也。先用汁加元明粉,或蜜汤探取其痰,急服荆防消毒散, 牙间肿处紫黑,用小刀点破,即用冰片散吹之。无不效验。(《全书》) 又云∶风热喉闭,内外俱肿者,谓其人久积热毒,因而感风,风热相搏,发出 外来则壅喉间。其人面赤腮肿,身发寒热,喉中有块如拳,外血鲜红。先用玉字药蜜 调点之,次用荆防消毒加减治之。 又云∶如牙关紧强不得开者,此皆风痰相搏,壅塞咽喉。先用木针排开,或黄 菜汁,或温蜜汤,或醋水,俱入元明粉灌喉,再用鹅翎搅之,吐出痰涎几碗,外 用五倍子醋调敷之,急服荆防二陈汤,吹冰片散。 又云∶虚阳上攻,由于久病元气虚弱,邪火上行,咽喉肿痛,上下不升降,水火 不既济,心火冲喉故肿痛而闭塞,其形若何?曰语声不出,牙关紧急,痰涎满口,手 足厥冷,头目昏眩者是也。治法如前。 又云∶或厥重不省人事,目张直视,可用吴茱萸研烂,醋调涂两脚心,然后用降 气汤治之;气喘前胡乌药气短沉香人参,待手足温,饮薄粥以敛元气。入 谷则昌,绝谷则亡,此之谓也。 又云∶如腮颔浮肿,外面赤者,此必感于风毒,急用紫苏、枫叶、柏枝煎汤洗 之,外用荆防羌活汤以祛其风。或十宣散。 又云∶酒毒喉痹,乃酒毒蒸于心脾二经,则壅咽喉,其人面赤而目睛上视者是 也。取痰法如前,再用冰片散吹之,清凉散饮之。 又云∶酒毒喉痹其形若鸡子,其肿鲜红,其光如镜。外证发热恶寒头痛颈强。 此上焦积热,心脾受之,盖心脾二经主上焦。宜服粘子解毒汤。 又云∶风热喉痹由于忧思劳碌太过,或对风言语、风入肺经作痰,务多去痰为要。 其色鲜红,久而紫赤,急用小刀点之,或用芦刀点之,血微出火已泻矣。再服煎剂, 并冰片散吹之甚效。凡紫赤色者变为淡红色,愈之渐也。 又云∶气痈喉痹,此证为因聚毒塞于喉间,痰涎稠实,发寒热者,仍分上中下 三关。毒在下关者难治,上中二关用吹药吹喉,茶汤送下雄黄化毒丸七粒。 窦梦麟曰∶喉闭,此证因外感寒邪内伤热物,或大寒后便入热汤洗,故将寒气 逼入脾经冷气阻于中脘邪气热客于心经,故生此疾。急用三棱针刺手腕中紫筋 上,或少商穴出血,却将雄黄化毒丸冷茶 磨化灌之,仍将冰片散次入喉中,待漱出风涎稠痰为愈。 又云∶风毒喉痹,外赤肿,内肿微红带白色,其形似蒸饼,连腮肿痛。外证身 恶寒而无热,腮颔浮肿,牙关紧强,此乃风痰相搏,结寒喉间。治法必以去痰为主, 吹药吹之。若外面肿红,用围药敷之,中留一小孔,再润之,以助药力。 又云∶风热喉痹,其肿红而微紫,其形如拳,其人面青目上视。外证壮热恶 寒,俨若伤寒,此病患久积热毒,因而感风所致。如病患声音不响,宜用润肺之药治之。 又云∶酒毒喉痹,其肿黄,其血黑,其形若臂,其肿若坎。外证面赤,目睛上视, 此乃热毒伤于心脾,气通于口,循环上下,故咽喉痛。治法先取其痰,再吹药,鼠粘 子汤多加干姜花粉、生黄连山栀枳壳连翘桔梗元参。 又云∶阴毒喉痹,肿如紫李,现黑色,其色光血红可治;阴毒血黑不治。外证恶 寒,其身动振,腰痛脚冷,此乃冬月感阴湿火邪相干也。其血微红及肿处软,喉 中有痰可治;血红黑甚,肿硬喉干难治。先服五福化毒丹,次以苏子降气汤,再吹药, 一月之内戒酒。 又云∶伤寒喉痹,乃伤寒遗毒不散,致八九日后喉痹。皆因热毒入于心脾二经,吹冰片散。 钱青抡曰∶喉闭必先两日胸膈气紧,出气短促,蓦然喉痛,手足厥冷,气闭,命 悬顷刻。速用鸡翎或鹅毛蘸桐油,喉间搅探吐痰立开。切忌牛黄,入口不救。如无 药或有药不进者,急将两臂以手勒数十次,取油头绳扎大拇指,以针刺指甲边,(即少商 穴。)血滴下其喉即通。只刺男左女右,重者两手齐针。(《单方全集》) 丹溪曰∶喉痹属痰、属风、属热,皆因郁火而兼热毒,肿甚不红者,乃咽喉之虚证。 奎光曰∶伤寒后发喉痹乳蛾难治。为气闭不通,无形无势,其证喉项强硬,目 睛上视,故多不治。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