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
书名:外科理例朝代:明·嘉靖二年作者:汪机时间:公元1368-1644年

[卷四] 脑疽一百十四

    肿痛未作脓者。宜除湿消毒黄连消毒饮之类。 大痛或不痛。或麻木者。毒甚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药。 肿痛便秘者。邪在内也。泄之。 不甚痛。或不作脓者。虚也。托里为主。 脓成胀痛者。针之。更以托里。 不作脓。或不溃者。托里药为主。 脓溃或不敛。或多者。大补气血。 烦躁饮冷。脉实而痛。宜泻火。 一人素不慎起居饮食。赤肿痛。尺脉洪数。以黄连消毒散一剂。湿热顿除。惟肿硬作 以仙方活命饮二剂。肿痛悉退。但疮头不消。投十宣。去桂。加金银花、本、白术、茯 、陈皮。以托里排脓。彼欲全消。自制黄连解毒散二服。反肿硬不作脓。始悟。仍用十宣散 。加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肿少退。仍去桂。又四剂而脓成。肿势亦退。继以八珍汤加 黄、五味子、麦门。月余脓溃而愈。(此凭脉症也。) 夫苦寒之药虽治阳症。尤当分表里虚实次第时宜。岂可始末悉用之。然肿赤痛。尺脉 按之则濡。乃膀胱经湿热壅盛也。故用黄连消毒散。以解毒除湿。顾肿硬作痛。乃气血凝滞 不行而作也。遂用仙方活命饮。以散结消毒破血也。其疮头不消。盖因热毒熏蒸。气血凝滞 而然也。宜用甘温之剂补益阳气。托里以腐溃之。况此症原属督脉经因虚火盛而出。若不审 其因。专用苦寒之药。胃气以伤。何以腐化收敛。几何不致于败耶。凡疮易消散。易腐溃。 易收敛。皆气血壮盛故也。 一人耳后漫肿作痛。肉色不变。脉微数。以小柴胡汤加芎、归、桔梗四剂。肿少起。更 里消毒散数剂。脉活数。此脓已成。宜针。彼畏不从。因痛极始针。出脓碗许以托里药两月 余始安。(此凭脉症也。) 一人脑疽。肿痛脉数。以黄连消毒散二剂少退。与仙方活命饮二剂而止。再以当归、川 芎、芍药、金银花、黄柏知母而溃。又以托里药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头项俱痛。虽大溃。肿痛益甚。兼作泻。烦躁不睡。饮食少思。其势可畏。诊其 毒尚在。与仙方活命饮二剂。肿痛退半。与二神丸六君子汤。加五味、麦门、酸枣仁四剂 。诸症少退。食颇进睡少得。及与参苓白术散数服。饮食颇进。又与十全大补汤。加金银花 、白芷、桔梗。月余瘥。 一老患此。色赤肿痛。脉数有力。与黄连消毒散二剂少退。更与清心莲子饮。四剂而消 。(此凭脉症也。) 一人肿硬不作脓。惟疮头出水。疼甚。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止而脓成。针之。更以托 里药而愈。 一妇脑左肿痛。左鼻出脓。年余不愈。时或掉如坐舟车。许叔微曰。肝虚风邪袭之然 以川芎一两。当归三钱。羌活旋复花细辛防风蔓荆子石膏、本、荆芥穗、半夏 曲、干地黄甘草各半两。每服一两。姜水煎服。一料而愈。 机按此条认作肝虚风邪袭之。而治以去风清热养血祛痰之剂。因其掉。痛偏于左也。 。诸风掉。皆属肝木。又病偏左。乃肝胆所主。又曰。风从上受之。又曰。无痰不成运 。又曰。肝藏血。又曰。风乃阳邪。故方以风热痰血为主治者。理也。 一人脑疽已十余日。面目肿闭。头如斗。脉洪数。烦躁饮冷。此膀胱湿热所致。用黄 毒饮(百二一)二剂。次饮槐花酒二碗。顿退。以指按下。肿则复起。此脓已成。于颈额肩颊 各刺一孔。脓并涌出。口目始开。更以托里药。加金银花、连翘三十余帖而愈。(此凭脉症 一儿头患白疮。皮光且急。诸药不应。名曰脑疳疮。乃胎毒挟风热而成。服龙胆丸。( 百十五)及吹芦荟末鼻内。 兼搽解毒散而愈。若重者。发结如穗。脑热如火。遍身出汗腮肿胸高。尤宜此药。 机按龙胆丸芦荟末。皆凉肝胆杀虫之剂。盖肝胆主风。又风木自甚则生虫。故治疳多此 一人素饮酒。九月患脑之下项之上出小疮。后数日脑项麻木。肿势外。疡医处五香连 且云不可速疗。俟脓出用药。或。砭刺。三月可平。四月如故。予曰。凡疮见脓。九死一生 。果如医言。则束手待毙矣。且膏粱之变。不当投五香。当先火攻。然后用药。以大艾炷如 两核许者。灸至百壮乃痛。次为处方足太阳膀胱经其病逆。当反治。脉得弦紧。按之洪大 而数有力。必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以时言之。可收不可汗。经与 病禁下。法当结者散之。咸以之。然寒受邪而又禁咸。遂以诸苦寒为君。甘寒为佐。酒热 为因。用大辛以解结为臣。三辛三甘。益元气而和血脉。淡渗以导酒湿。扶持秋令。益气泻 火。以入本经通经为引用。故以羌活、独活、防风、本、连翘以解结。黄连、芩、柏、 知母、酒制以泻火、生甘草泄肾火。补下焦元气。参、、橘皮以补胃。但参、、甘草配 诸苦寒药三之一。多则滋营气补土湿邪也。苏木、归尾去恶血生地黄补血。酒防己膀胱 留热。泽泻助秋去酒湿热。凡此诸药。必得桔梗为舟楫。乃不下沉。服之投床大鼾。日出乃 寤。以手扪疮。肿减七八。至疮痂敛。都十四日而已。 机按脉之紧弦主疮痛。按之洪数主内热大阳寒水而受阳热。故曰其病逆寒水之经。而 用寒凉之药。 故曰反治。此因脉因经因其所嗜而制此方也。 一人患脑疽。势剧脉实。用黄连消毒散不应。以金银藤二两。水二钟。煎一钟。入酒半 服之势去三四。再服渐退。又加黄柏、知母、栝蒌、当归、甘草节。数剂而溃止。加黄、 川芎、白芷、桔梗数剂而愈。(机按此条凭脉而治也。) 一人脑疽。其头数多。痛不可忍。服消毒药不应。更以金银花服之。即鼾睡。觉而势去 。再四剂而消。一人所患尤甚。亦令服之。肿痛顿退。但不能平。加黄、当归、栝蒌仁、 白芷、桔梗、甘草节数剂而愈。 前条因治不应而变法。后条因症而处治。 一人脓将成。微痛兼渴。尺脉大而无力。此阴虚火动之症。彼谓心经热毒。自服清凉降 。愈炽。复求治。乃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五味、麦门、黄。及加减八味丸。渴止疮溃 。更以托里药兼前丸而愈。(此凭脉也。) 一妇脓成不溃。胀痛欲呕。饮食少思。急针之。与托里药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脑疽不甚痛。作脓。以托里消毒。脓成针之。补以托里药亦愈。(此凭症也。) 一老人脓清兼作渴。脉软而涩。予以为气血俱虚。用八珍汤加黄、五味。彼不信。乃 火之剂。果反作呕少食。始信。服香砂六君子汤四剂。呕止食进。仍投前汤。月余而愈。( 此脉凭症也。) 一人未溃兼作渴。尺脉大而无力。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黄、麦门四剂而渴减。又 与加减八味丸。渴止疮溃。更用托里药兼前丸而愈。(此凭症也。) 一夫人年逾八十。脑疽已溃。发背。继生头如粟许。脉大无力。此膀胱经湿热所致。脉 。血气衰。进托里药消毒数服。稍可。更加参。虽起而渴。此血气虚甚。以参、各一两 。归、各五钱。麦门、五味各一钱。数服渴止不溃。加肉桂十余剂。脓成针之。瘀肉渐腐 。徐徐取去。而脓清不敛。投十全大补汤。(十三)加白蔹贝母远志三十余剂。脓稠而 愈。设不峻补。不去腐肉。以渴为火。投以凉药。宁免死哉。疮疽之症。虽属心火。当分表 里虚实。果元气充实。内有实火寒剂或可责效。若寒凉过度。使胃寒脾弱。阳症变阴。或 结而不溃。或溃而不敛。阴阳乖戾水火交争。死无日矣。(机按此凭形凭脉凭症而治之也 一人肿痛。脉数。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而痛止。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消。(此凭脉也。) 一人肿。疼痛发热。饮冷。脉洪数。与凉膈散二剂而止。以金银花四剂而溃。更以托 里药而愈。(此凭症脉也。) 一老妇禀实。溃而痛不止。脉实便秘。以清凉二剂而止。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此凭脉 一妇年逾七十。冬至后脑出疽如瓯面大。疡医诊视。候熟以针出脓。因怒笞婢。疽辄凹 韭叶许。面色青黄不泽。四肢逆冷。汗出身清。时呕吐脉极沉细而迟。盖缘衰老之年。严 寒之时。病中苦楚。饮食淡薄。肥脓之气色涤。瘦悴之形独存。加之暴怒。精神愈损。故有 此寒变也。病与时同速。制五香汤一剂。加丁香附子各五钱。剂尽疽复大发。随症调理而愈 经曰。治病必察其下。谓察时下之宜。诸痛疮疡皆属心火。言其常也。如疮盛形羸。邪 高痛下。始热终寒。此反常也。固当察时下之宜而权治之。不可执一。 机按此条年老冬寒。理宜温补。兹用五香汤加丁附以辛散。何也。盖因其怒气郁结。阻 气。不得营运。致疽凹陷。且脉极沉细而迟。其为气郁可知矣。故用五香以开结。丁、附以 助阳。则郁散阳复。疽乃大发。此亦因其性因其脉而为治也。 一人脑疽作渴。脉虽洪。按之无力。予咀加减八味丸与之。彼不信。自用滋阴等药。 并至而殁。精要曰。患疽虽云有热。皆因虚而得之。愈后作渴。或先渴后疽。非加减八味丸 一妇年将七十形实性急。好酒。脑疽才五日。脉紧急又涩。急用大黄酒煨细切。酒拌炒 末。又酒拌人参炒。入姜煎调一钱服。过两时再与。得卧而上半身汗。睡觉病已失。此亦内 托之意。 机按此治。因性急。因好酒。兼因其脉而制此方。脉紧急且涩。由其性急嗜酒。以伤其 血而然。故用大黄以泄酒热。人参以养气血也。 一人便血数年。舌下筋紫。午后唇下赤。胃肺脉洪。予谓大肠脉散舌下。大肠有热。故 筋紫而又便血。胃脉承浆。唇下即承浆。午后因火旺。故承浆发赤。盖胃为本。肺为标。 乃标本有热也。用防风通圣散(六)为丸治之而愈。后每睡觉惊跳而起。不自知其故。如是者 年余。脑发一毒。痛。左尺脉数。此膀胱经热。而然。服黄连消毒散数剂少愈。次服金银 花、栝蒌、甘草节、当归。月余而平。 机按便血之后。睡觉惊跳者。由失血阴虚。心失所养而然。阴虚阳必亢。头为诸阳之首 。故亢阳上从于阳。疽发于脑。此条治法。因经因脉而制方也。 杜清碧病脑疽。疗之不愈。丹溪往视之。曰。何不服防风通圣散。(四十)曰。已服数剂 。丹溪曰。合以酒制之。清碧乃自悟以为不及。(此因症也。) 一举人年逾四十。患脑疽肿。其脉沉静。此阳症阴脉。断不起。果殁。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