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经大成》
书名:目经大成朝代:清·乾隆六年作者:黄庭镜草成此书,此后四易其稿,但未付梓。弟子邓学礼得悉此书后于嘉庆十年刊行时间:公元1741年

[卷之一] 内景图说

    脏腑内景各有区别。咽、喉二窍同出一腕,喉在前主出,咽在后主吞。喉系坚空,接肺本,为气息之门。咽 系柔空,接胃本,为饮食之路。二者并行,各不相犯。盖饮食必历气口而下,气口有一会厌,每物将咽,会厌即 垂,气口乃闭。言语呼吸则会厌开张,故当食答话,触着喉腕,遂呛而咳矣。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虚如蜂窠, 下无透窍,吸则满,呼则虚,经谓之华盖,取上覆而下能灌注之义。肺下为心,尖长而圆,色赤,内孔数多寡不 等,上通于舌,下无透窍。心下包络,即膻中也,象如仰盂,心处其中,寂然不动。脾、胃、肝胆、两肾、膀 胱各有系系于旁,听其臣使。如外邪乘侮,只干包络,心不能犯,犯心死不治。此下有膜膈,与脊胁周回相着, 遮闭浊气,使不得上熏心肺。膈膜之下为肝,肝为血海,有独叶者,有二三叶者,短叶中则胆附焉,胆有绿汁, 藏而不泻,上通于目,下亦无窦,书谓肝窍通目,实胆也。此喉之一窍以成脉络,以奉生身者如此;咽下为胃, 水谷等物一居其所,粮运之关津也。胃左则脾附其上,色元黄,形类刀镰,动则磨胃,食乃消化。胃之左右则小 大肠环回周叠,充满少腹。大肠左侧为膀胱,乃津液之腑,上无入窍,止有下口,全假气化施行,气不能化,则 溲溺不通而病矣。凡胃中腐熟水谷,其精气自胃之上口(曰贲门)传于肺,肺播于诸脉。其渣滓自胃之下口(曰 幽门)传于小肠,至小肠下口(曰阑门)泌别其汁,清者渗出小肠,而渗入膀胱,渣秽之物转入大肠,再停广肠, 始直下。此咽之一窍资培气血、传送糟粕者如此。三焦,据经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又曰∶三焦 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不轨而荒,惑人探讨,素心人阅愚辨自见。肾有二,精所舍也,生脊膂十四柱下,而 曲附脊旁,形如豇豆相并,色黑,外裹黄膜,内各具白带二条,上条系于心胞,下条过屏翳穴,趋脊骨而通髓海。 两肾俱属水,左为阴水,右为阳水命门即在两肾曲并中间,主持诸气,陶养真火。男女交媾,先有火会而后情 聚,可见天地生物,火在水之先。第生在先,灭亦在先耳。是故赵养葵全部医书,以真火为宗旨,而加意于命门, 盖欲世之爱身者,毋日夜残贱此火,治病者毋苦寒直泄此火。即使火似有余,缘真水之不足也,毫不敢去火,只 补水以配火。火之不足,亦未必水定有余也,更不须泻水,就于水中补火。明此水火枢要,其脏腑内景可类推矣。 经曰∶纪于水火,余气可知。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