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聚英》
书名:针灸聚英朝代:明·嘉靖八年作者:高武时间:公元1529年

[卷一上]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pj-j9.bmp 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起、发也。络、绕也。还、复也。循、巡也。又根据也。沿也。属、会也。中焦者。在胃 中脘 。在脐上二寸下脘穴之分也。膈、隔也。凡人心下有隔膜。与脊胁周遭相着。所以遮隔浊气 。不使上熏心肺也。手太阴起中焦。受足厥阴之交也。由是循任脉之外。足少阴经脉之里。 以次下行。当脐上一寸水分穴之分。绕络大肠。手太阴、阳明相为表里也。乃复行本经之外 。上循胃口。迤逦上膈。而属会于肺。荣气有所归于本脏也。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 肺系。谓喉咙也。喉以候气。下接于肺。肩下胁上际曰腋。膊下对腋处为。肩肘之间 也。尽处为肘。肘、臂节也。自肺脏循肺系出而横行。循胸博第四行之中府云门。以出腋下 。下循内。历天府侠白。行手少阴心主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泽穴也。盖手少阴循臂 出手小指之端。手心主循臂出中指之端。手太阴则行乎二经之前也。 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句)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肘以下为臂。廉、隅也。边也。手掌后高骨动脉为关。关前动脉为寸口。曰鱼、曰鱼 际云 中。乃循臂内。上骨之下廉。历孔最列缺。入寸口之经渠太渊以上鱼。循鱼际。出大指 之端。至少商穴而终也。端、杪也。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臂骨尽处为腕。脉之大隧为经。交经者为络。本经终于出大指之端矣。此则从腕后列缺 穴。达次指内廉。出其端。交于手阳明也。 是经多气少血。平旦时气血注此。受足厥阴之交。凡十一穴。左右共二十二穴。手之 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刺深无过二分。其留无过一呼。过此者。则脱气。 中府(一名膺俞)云门下一寸。乳上肋间。动脉应手陷中。去中行六寸。肺之募。(募 、犹 以壮人为法也。)主腹胀四肢肿。食不下。喘气胸满。肩背痛。呕。咳逆上气。肺系急 。肺寒热。胸悚悚。胆热呕逆。咳唾浊涕。风汗出。皮痛面肿少气不得卧伤寒胸中热飞尸遁疰。瘿瘤。 云门巨骨下。侠气户傍二寸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去胸中行任脉两旁相去各六 寸。 气。气上冲心胸胁背痛喉痹。肩背痛。臂不得举。瘿气。 天府腋下三寸。臂内廉动脉陷中。以鼻取之。甲乙。禁灸。灸之使人逆气铜人。 针四 肝脉相搏。血溢鼻口。鼻衄血不止。卒中恶风邪气。泣出。喜忘。飞尸恶疰。鬼语遁下。喘 不得息。疟寒热。目眩远视KTKT。瘿气。 侠白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中。铜人。针三分。灸五壮。主心痛短气干呕烦满。 尺泽肘中约纹上动脉中。甄权云。屈肘横纹筋骨罅陷中。手太阴肺脉所入为合。水。 肺实 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主肩脊痛。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溺色变。卒遗失无度。面 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洒淅寒热。风痹肘挛。手臂不得举。喉痹。上气呕吐。口舌 干。咳嗽唾浊。疟。四肢腹暴肿。臂寒短气。心痛。肺胀膨膨。缺盆中痛。心烦闷乱。少 气不足以息。劳热风。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上气喘满腰脊强痛。肺积息奔。小儿慢惊 风。 孔最去腕上七寸陷者中。铜人。灸五壮。针三分。主热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厥痛。 屈伸难。手不及头。指不握。吐血失音咽肿痛。头痛。 列缺手太阴络。别走阳明。去腕侧上一寸五分。滑氏曰。以手交叉头食指末筋罅中。 铜人 。手肘无力。半身不遂掌中热口噤不开。寒热疟。呕沫。咳嗽。善笑。纵唇口。健忘溺血。精出。阴茎痛。小便热。痫惊妄见。面目四肢痈肿。肩痹。胸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 。尸厥寒厥。交两手而瞀。实则胸背热。汗出。四肢暴肿。虚则胸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 素问云。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KT。小便遗。补之。 按素问曰。直行者。谓之经。旁出者。谓之络。手太阴之支。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列缺为太阴别走阳明之络。人或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自列缺至阳脉见者。俗谓 之反关脉。此经脉虚而络脉满。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惜叔和尚未之及。而况 高阳生哉。 经渠寸口陷中。肺脉所行为经。金。素注。针三分。铜人。针二分。留三呼。禁灸。 灸伤 出。暴痹喘促。心痛呕吐。 太渊(一名太泉避唐祖讳)掌后陷中。肺脉所注为俞。土。肺虚补之。难经曰。脉会太渊 。曰。脉病治此。平旦寅时气血从此始。故曰寸口者。脉之大要会。手太阴之动脉也。铜人。 灸三壮。针一分。素注。针二分。留二呼。灸三壮。主胸痹逆气。善哕。呕饮食。咳嗽。烦 冤不得眠。肺胀膨膨。臂内廉痛。目生白翳。眼赤筋眼痛。眼青转筋。乍寒乍热。缺盆中 引痛。掌中热。数欠。肩背痛寒。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脉涩。咳血呕血振寒咽干狂言口。溺色变。卒遗失无度。 鱼际大指本节后内侧陷中。又云散脉中。肺脉所溜为荥火。铜人。针一分。留三呼。 明堂 热头痛。咳嗽哕。伤寒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烦心少气。腹痛不下食。肘挛肢 满。喉中干燥。寒栗鼓颔。咳引尻痛。溺血呕血。心痹悲恐。乳痈。东垣曰。胃气下溜。五 脏气皆乱。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鱼际。足少阴俞。 少商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白肉际宛宛中。肺脉所出为井。木。铜人。针一 分。 心善呕。心下满。汗出而寒。咳逆。疟振寒。腹满。唾沫。唇干引饮。食不下。膨膨。 手挛指痛。掌热。寒栗鼓颔。喉中鸣。小儿乳蛾。唐、刺史成君绰忽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 。水粒不下三日。甄权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立愈。泄藏热也。 按难经曰。诸井者。肌肉浅薄。不足为使也刺井者。当刺荥。甄权写井而疗喉痹。杜宝 善类聚井穴。主治病证者。难经曰。井主心下满。又曰。春刺井。盖并行而不悖也。 或问素问注、铜人、明堂、千金诸书。于穴有宜针灸。有禁针灸。刺浅刺深。艾壮多 寡不 。当别用一主治穴以代之。若病势重急。倘非此穴不可疗。当用此一穴。若诸书皆禁针灸 。则断不可用矣。针浅深。艾多少。则以素问十二经浅深刺法为主。诸书相参互用之。不可 偏废也。经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肥人刺深。瘦人刺浅。故在春夏与瘦人。当从浅刺。 秋冬与肥人。当从深刺。又曰。陷下则灸之陷下不甚者。灸当从少。陷下甚者。灸当从多 。又寒凉之月。火气衰。灸当从多。温暑之月。火气旺。灸当从少。又肌肉浅薄穴。刺浅 艾少。肌肉深浓穴。刺深艾多。又春与夏不同。秋与冬不同。肥瘦有适中者。有过肥而臃 肿者。有太瘦而骨立者。以意消息。不可执一论也。又大人与小儿。刺浅深。艾多少不同。 又人头面及小儿宜毫针艾炷小麦也。 小肠腑图\pj-j10.bmp 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十六曲。盛谷一斗。水 七升半。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为白肠。〔俱素问〕 五脏各有所。(句)腑皆相近。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何也。然。经言心荣肺卫。通 行阳气。故居在上。大肠、小肠传阴气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远也。〔难经〕 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