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逢源》
书名:针灸逢源朝代:清·嘉庆二十年作者:李学川时间:公元1815年

[卷二 素问经文] 素问离合真邪论

    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地有经水。人有 经脉 。(清渭。海湖汝渑淮漯江河济漳。以合人之十二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 。则经水凝泣。(不行也)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讥滥也)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阴阳不和也。)夫邪之八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皆由于寒热之变。)虚邪因而 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其因虚而 入客于经。亦如经水之得风。即血脉得气也。故致经脉亦时陇起盖邪在脉中。随正气往来 以为之动静耳。循循。随顺貌)至其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 处。(邪气随脉。必至寸口。有邪则陇起而大。无邪则平和而小。随其所在。而为形见。故 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遏者。制 也。)吸则内针。无令气忤。(吸则气至刺实者去其逆气故令无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 前气未除。后气将至。故当静留其针。俟而泻之无令邪气复布也。)吸则转针。以得气为度 。(邪气未泄。候病者再吸。乃搓转其针。以针下得气之故为度。)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 气皆出。故命曰泻。(引。引退也○入气曰吸出气曰呼。呼尽则次其吸。吸至则不兼呼。此 言泻法吸则内针。下言补法呼尽内针。可知泻法中原有先补之义)不足者补之。必先扪而循 之。(先以左手扪摸循按者。欲得其穴也。)切而散之。(以指切捺其穴。欲其气之行散也。) 推而按之。(再以指揉。按其肌肤。欲针道之流利也。)弹而怒之。(以指弹其穴。欲其意有 所注。则气必随之。故脉络满如怒起也。)抓(音爪)而下之。(用法如前。然后以左手爪甲其正穴。方下针也)通而取之。(下针之后。必候气通以取病邪)外引其门。以闭其神。(门 穴门也此得气出针之法。)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即静以 久留候气至也。)其气以(已同至适而自护。(调适爱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 。(候吸引针则气充于内。)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推阖其门则气固 于外。神气存留。故谓之补○呼尽内针以下。详言补法)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