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逢源》
书名:针灸逢源朝代:清·嘉庆二十年作者:李学川时间:公元1815年

[卷二 素问经文] 素问针解篇

    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 除之 者。出恶血也。(菀积陈久也言络脉中有积久恶血则宜除之。)邪盛则虚之者。出针勿按也。 (不按针孔以虚其在经之盛邪。)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经气不泄。乃实之也)疾 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邪气得泄。乃虚之也。)言实与虚者。寒(虚)温(实)气多少 也。(气少为虚气多为实)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言针下气至疾速难知也)察后与先者。知 病先后也。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勿失虚补实泻之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言不能 守其法)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气至应时谓 之开。已过未至谓之阖又若针下气来谓之开可以迎而泻之针下气去谓之阖。可以随而补之 此皆针与气开阖相合之义○以上解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文)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 当补泻也。则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针下寒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 。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更改也。浅深在志者。知病之内外远近如一者深浅其候 等也(四肢胸背之孔穴。虽有远近不同。其浅深。取气则一也。)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手 如握虎者。欲其壮也。(壮。持针坚而定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患无左右视也。(以 上解宝命全角论文。)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患目制其神令气易行 也。(下下针也。目者。神之窍。欲正病者之神。必瞻其目制彼精神。令无散越。则气为神 使。脉道易行也。此即九针十二原篇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 。刺之无殆等文之义。) 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人皮 应天。(无物不包。天之象也)人肉应地。(温柔博浓。地之象也)人脉应人。(内营外卫人在 气交之中之象)人筋应时(长短大小四时盈虚之象)人声应音。(清浊长短。五音之生也)人阴 阳 合气应律。(六阴六阳天地之气十二律之象也。)人齿面目应星(森罗布列星之象也。)人出入 气应风(呼吸出入风之象也)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形骸周遍野之象也)故一针皮二针 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 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总结上文。)人心意应八风。(人之心意多变天之八风无常故相应) 人气应天(气属阳而营运不息故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发之多齿之列耳之聪目之 明五声之抑扬清浊皆纷纷不乱各有条理。故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人阴阳脉血气 之行于肉中。亦由经水之在土也。故应于地○自人心意应八风下复明上文不尽之意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