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说难》
书名:子午流注说难朝代:近代作者:吴棹仙时间:公元1956年

[上卷 本输穴说难] 足少阴肾经五穴

    一、涌泉井穴
    部位
    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白肉际。跪取之。
    证治
    腰疼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痛不嗜食。妇人无子咳嗽身热喉痹胸胁满目眩。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五指端尽痛。足不得践地。 针灸针入三分。无令出血。可灸三壮。 按涌泉乃肾所出之井穴。藏真下于肾。肾者主水。故穴在足心。名曰涌泉。肾为生 气之藏。立命之根。故刺之不可见血。如妄刺之而血出不止则死矣。慎之慎之。 二、然谷荥穴
    部位
    在足内踝腕骨前。然骨下陷中。
    证治
    咽内肿。心恐惧。如人将捕之。涎出。喘呼少气足跗肿不得履地。寒疝少腹 满。上抢胸胁。咳唾血。喉痹。淋沥。女子不孕。男子精溢。酸不能久立。足 一寒一热。舌纵烦满消渴。初生小儿脐风口噤痿厥洞泄
    针灸
    针入三分。不宜见血。可灸三壮。 按∶然谷乃肾所溜之荥穴。阴荥为火穴。坎中有一阳无根之少火生气。其穴亦名龙 渊。潜龙在渊之义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于深谷之中不受水 克。故名然谷。吾蜀有产盐区。名自喷井。火自地中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亦然谷少火之明证也。 三、太溪俞穴
    部位
    在内踝之后跟骨之上。动脉陷中。
    证治
    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呕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 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若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 瘠。手足厥冷
    针灸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按∶太溪穴。肾脉所注为俞土。乃九针十二原要穴。久病重病欲知脏气之强弱者。 必诊此脉。金匮中脉法。有寸口趺阳少阴之分。趺阳即胃原冲阳。少阴即太溪 也。(仙)曾于途中救治倒地昏迷之急痧证。寸口无脉。太溪有脉。用开十宣法。救之而痊。如太溪 脉已绝。不可救也。 四、复溜经穴
    部位
    在足内踝上二寸。动而不休陷中。
    证治
    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KTKT。善怒多言。舌干胃热。虫动涎出。足痿不 收履。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五种水病。溺青赤黄白黑。 青取井。赤取荥。黄取俞。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肿。五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盗汗不止。
    针灸
    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五壮。 按∶穴名复溜。以足少阴别入跟中之脉。下歧为二。后绕大钟足太阳。前下行水照海。为阴跷奇经起点。上达交信。亦在内踝上二寸。此别脉也。其太溪正 经直上之脉。复从内踝稍后上二寸而溜于此。与出涌泉溜然谷同义。故名其穴曰 复溜。复溜在后。交信在前。中隔一小筋。交信乃阴跷。再上分中筑宾 穴。又阴维脉之起点。故曰阴跷阴维者。足少阴之别也。 五、阴谷合穴
    部位
    在膝内辅骨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得之。
    证治
    膝痛不得屈伸。舌纵涎下。烦逆溺难。少腹急引阴痛。妇人漏下。不止。腹胀满 不得息。小便黄。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
    针灸
    针入四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按∶按阴谷乃足少阴肾所入为合之水穴。穴在内辅骨后下。大筋小筋间。互相根据倚。 取穴者必先令病者微屈其膝。以指审其间应手之脉。再拨开上下大小筋。乃可进 针。此乃足阴经最高而深藏不露之穴。故名阴谷。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