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说难》
书名:子午流注说难朝代:近代作者:吴棹仙时间:公元1956年

[下卷] 五脏五六腑六释义

    是穴位。能转注他穴。凡节之交(一)三百六十五会五脏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 气味(二)。乃水谷之气。化为气血。自内而外。由外而内。回环相通。盖天之六元(三) 之气。补益人体五脏。则为本输(四)。地之五味(五)补益人体六腑。则为府(六)。 脏之气合于腑。自内相合。府之精。输于脏。由手足之原穴而转注。故五脏之俞即原 穴。六腑水谷之精华贯入五脏俞穴之起原处。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乃大渊大陵太冲太白太溪。左右计十原。增鸠尾脖。曰膏曰肓。概括六腑所出之要穴。共称 十二原。 五脏五所出为井木。六腑六所出为井金。天一生水(七)。木上之水乃金之 所生。积阳为天。天生万物。故阳井为金。积阴为地。水为阴。水能生木。故阴井为 木。以四时证之。冬月水旺。春月木旺。木上之露。其色青。自根而达于枝叶。木根于 地。地下有水。则木繁荣。故曰水生木。故阴井为木。秋月金旺。木上之露其色白。自 叶溜根。秋后枝叶虽枯槁。而蒂固根深。金生水。故阳井为金。盖秋金之气。抑制其木 之枝叶。增益其地下之水分。此五运(八)相推行之次序。井金井木既定。则根据五运流 注之。阴井为木。阴荥为火。阴俞为土。阴经为金。阴合为水。阳井为金。阳荥为水。 阳俞为木。阳原阳经为火。阳合为土。出为井。溜为荥。注为俞。过为原。行为经。入 为合。五脏五。六腑六。各行其道。故曰五之所留。五脏无原。六腑精华注入五 脏之俞。故以俞为原。此六腑之所与合。 至于人体有病。根据经穴旺时取之。甲丙戊庚壬开府之井穴。乙丁己辛癸开藏之井 穴。阳日阳时开阳穴阴日阴时开阴穴。均间时一取之。阳日流注到阴日。仍开阳穴。 阴日流注到阳日。仍开阴穴。各根据相生之次序。每日十一时共开六穴。阳日气纳三焦(九) 。六腑皆备。阴日血归包络(九)。五脏悉通。此所谓五脏之所溜处。 邪气之来。实则泻之。多泻其子。试举四时以为例。春取络脉诸荥。大筋分肉之 间。木旺于春。荥为火穴。木能生火。取诸荥乃泻其子。病甚者深取之。病间者浅取 之。下云如春法。亦即此义。夏取诸俞。俞为土穴。夏日火旺。取诸俞乃泻其子。秋取 诸合。余如春法。盖取其子仍有甚间之分。详见于前。冬取诸井。水生木。冬日水旺。 取诸井亦泻其子。此四时之常例。详推其变。邪气病患。尤多克我。如土气旺则水受其 克。当泻其土穴。针深而留之。故冬取诸井。兼取诸俞。盖井穴过浅。只适宜于间(十) 者浅刺速入速出。如冬病之甚者。须深针而留之。指间井穴不足取。当取诸俞 之分(十一)。 五脏各有五。五五二十五。六腑各有六。六六三十六。共六十一穴。扁鹊 子午经便于流注干支之推算。增心本脏五穴。共为六十六穴。阳日阴日。根据各脏各腑相 生之次序取之。间时一穴。木火土金水。与金水木火士五得五时。中间四时。共为九 时。阳日增三焦一穴。取其生我者(十二)。阴日增包络一穴。取其我生者(十二)。一日 六穴。计六时。间五时。合十一时。十日共一百十时。始于癸日亥时。终于癸日子时 (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其间缺癸日十时。此流注中天然之缺点。 天之十干(十三)。下合地之五运。地之十二支(十四)。上应天之六元。甲乙木。丙丁 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阳奇阴偶。六腑为阳。五脏为阴。甲胆为阳木。乙肝为 阴木。丙小肠阳火。丁心为阴火。戊胃为阳土。己脾为阴土。庚大肠为阳金。辛肺为 阴金。壬膀胱阳水。癸肾为阴水。根据各脏各腑十日环周之次序。其中尤有阴阳交错之 至理者。盖五运之始为土。土为四象之母。根据次以生之。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 生火。火生土。一日一字。甲与己合。同宗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 癸化火。奇偶虽不同。而五日中六十时。时干支恰一周。吾国造甲子始。六十年一大周 年。五年中有六十月而周月。五日内有六十时而周时。五运六气。古今哲学。年年岁岁 不同。日日时时亦各不同。然甲己同宗。则阴阳奇偶交相错落。故甲日开穴。重出于己 日之下。己日开穴。又重见于甲日之下。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日。亦互相交流。同一义理。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