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书名:普济方·针灸朝代:明·永乐四年作者:朱梓时间:公元1406年

[卷四 针灸门] 手太阴肺之经

    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于肺。肺行 荣卫 故十二经脉。自此为始。所以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又高德云。中焦。乃脐中也) 下络大肠(大肠为肺之维。故肺脉络大肠)。还循胃口(胃口。谓胃之上口。贲门之谓也)。上 膈属肺(手太阴为肺之注。故其脉上膈属于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腋谓肩之里也)。下循内 (为肩肘之间也)。行少阴心主之前(少阴在后。心主处中。而太阴行其前也)。下肘中(尺 泽穴分下)。循臂内上骨下廉(上骨为臂之上骨也。下廉为上骨之下廉也)。入寸口经渠穴在 此寸口中)。上鱼(鱼谓手大指之后也。以其处如鱼之形。故曰鱼)。循鱼际(鱼际。谓手鱼之 际。有穴居此。故名曰鱼际也)。出大指之端(少商穴分也)。其支者(针经曰。支而横者为络 此手太阴之脉。别走阳明者也穴名列缺)。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手太阴自此交入手 阳明)。是动则病(手大阴常多气少血。今气先病。是谓是动。难经曰。是动者气也。此之谓 乎)。肺胀满。膨膨而喘咳(膨膨。谓气不宣畅也)。缺盆中痛(缺盆穴在肩下横骨陷中。言其 处 如缺豁之盆。故名曰缺盆)。甚则交两手而瞀(太素注云。瞀。抵目也)。是谓臂厥肘前曰臂 气逆曰厥)。主肺所生病者(邪在气留而不去。则传之于血也。血既病矣。是气之所生。故 云。所生病也。难经曰。所生病者血也。斯之谓乎)。咳嗽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臂 内前廉痛。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数频也。欠少也。言 小便频而少也)。气虚则肩背痛。寒。则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卒遗失无度。盛者。寸口 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寸口人迎。诸书不同。有言寸口人迎者。有言 肺口人迎者。有言气口人迎者。然则气口脉。与寸口脉异乎。同乎。按五脏别论注云。寸口 可以候气盛衰。故云气口。可以切肺之动静。故云肺口。由是则肺口气口。皆寸口也。观 丁德用二难图可知矣。气口人迎在头而法取之手也。左手关前一分。人迎之位也。右手关前 一分。气口之位也。候气口以知阴。候人迎以知阳。知阳知阴。而盛躁明矣。明盛躁。而死 生定矣。扁鹊所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皆因其原如环之无端。转相激灌。朝于寸口人迎。 以处百病。而决其死生也者。正谓兹矣。人迎主外。寸口主内。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 小大齐寸命之口平。无病。若其不一。谓之有病。素问云。人迎盛病在三阳。寸口盛病在三 阴。若细而信言之。则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 盛而躁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以上。谓之格阳。寸 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病在手。心主寸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阴寸 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阴寸口四盛以上。谓之关阴。若寸口人迎俱盛四倍 以上。谓之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是以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补足厥阴。二泻一 补。曰一取之躁取之手。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曰一取之躁取之手。 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曰二取之躁取之手。寸口一盛。泻足厥阴补足 少阳。二补一泻曰一取之躁。取之手。寸口二盛。泻足少阴补足太阳。一补二泻曰二取之躁 取之手。寸口三盛泻足太阴。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曰二取之躁。取之手。寸口人迎。皆 宜切而验之。气和乃止。今肺经言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则是寸口二盛而躁。泻手太阴 补手阳明。二补三泻。曰。二取之者是也。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则是人迎三盛而躁。泻 手阳明补手太阴。三泻一补。曰二取之者是也。余同此例。又阴阳别论注云。胃脘之阳者胃 人迎之气也。察其气脉动静大小。与脉相应否也。胃为水谷之海。故候其气而知病处。人 迎在结喉两旁一寸五分。脉动应手。其脉之动。常左小而右大。左小常以候脏。右大常以候 腑。气口在手鱼际之后二寸皆可以候脏腑之气)。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于鱼际。实则手锐掌 热。虚则欠KT。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阳明也。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际之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 上 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下抵季肋。其 病当所过者。下支转筋痛。甚则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名曰仲冬痹也。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 聋嗌 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 身热。热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 丙丁死。刺手太阴阳出血。如大豆立已。 手太阴肺经。从腹走手。长三尺五寸。左右共七尺。凡二十二穴。 中府二穴。云门二穴。天府二穴。侠白二穴。尺泽二穴。孔最二穴。列缺二穴。经渠二 穴。鱼际二穴。太渊二穴。少商二穴。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