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书名:普济方·针灸朝代:明·永乐四年作者:朱梓时间:公元1406年

[卷八 针灸门] 穴

    
    至阴二穴
    金也。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一云宛宛中。针二分。灸三 壮。 明堂云。主疟发寒热头重心烦目翳KTKT。鼻塞不通。小便淋沥失精铜人经云。足太阳 脉之所出也。为井。治目生翳。鼻塞头重。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处。 转筋寒疟。汗不出烦心。足下热。小便不利。失精。针入二分。可灸三壮。西方子云。主 鼻鼽清涕出。及主耳聋鸣。腰胁相引急痛
    通谷二穴
    水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陷中。灸三壮。针二分。铜人经云。足 太阳 脉之所流。为荥。治头重目眩善惊鼽衄颈项痛。目KTKT。甄权云。结积留饮癖。胸满 食不化。西方子云。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项如拔。不可左右顾。目不明。恶风寒。胸 胁支满。心中愤愦数欠。癫心下悸。咽中澹澹恐。主心痛鼻鼽清涕。
    束骨二穴
    木也。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灸三壮。针三分。明堂云。主惊痫 狂癫 身寒热。头痛目眩。秦承祖云。主风赤胎赤。两目皆烂。铜人经云。足太阳脉之所注也。 为。治腰如折。如结。耳聋恶风寒。目眩项不可回顾。目内皆赤烂。又云。主身热肌肉 动。西方子云。主肠泄。癫疾互引。善惊。羊鸣。头痛狂易。多言不休。疟从脚起。髀 枢中痛不可举。
    京骨二穴
    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按而得之。针三分。灸三壮。明堂 云。 五壮。素问注三壮。明堂云。灸五壮。主寒疟苦热。惊悸不欲食。腿膝痿。脚挛不得伸。癫 病狂走痰髀枢痛。及胫膝寒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膝痛不得屈伸。目 内皆赤烂。发疟寒热。善惊。颈项强。筋挛足酸。腰背不可俯仰。鼽衄血不止。目眩。西 方子云。主目中白翳。目反白。从内皆始主头热鼻不利涕。黄淋沥。自啮唇背恶寒痛。 脚挛足寒。脊痉反折狂仆。
    申脉二穴
    阳跷脉所出。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针三分。千金云。申脉 在外 踝下陷中。明堂云。阳跷二穴。在外踝前一寸陷宛中。针三分。素问气穴注。阳跷穴是谓申 脉。阳跷所在外踝下陷中。按刺腰痛篇注。在外踝下五分。缪刺论注外踝下半寸容爪甲。铜 人经云。治腰痛不能举。体足寒。不能久立。坐若下舟车中。癫疾。又云。治香港脚肾气。 妇人血气。西方子云。主目反上视。若赤痛从内始。胫中寒热。 腠气。鼻衄血不止。资生经云。明堂上经有阳跷穴。而铜人无此穴。惟申脉二穴。阳跷脉所 出。 在外踝下陷中。与阳跷穴同。而未知其故。予按素问气穴论。阴阳跷穴注。云阳跷是谓申脉 阳跷所出。在外踝下陷中。则与铜人申脉穴合。是则阳跷即申脉也。故附明堂阳跷于申脉之 后。
    金门二穴
    一名关梁。在足外踝下(一云陷中)。灸三壮。炷如小麦。针一分。铜 人经 云。足太阳。阳维所别属也。治霍乱转筋。膝酸。身战不能久立。癫痫尸厥。暴疝小儿 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西方子云。主马痫及暴死。
    仆参二穴
    一名安邪。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针二分。灸七壮。明堂云。三 壮。 铜人经云。治足跟痛不得履地。脚痿转筋。尸厥如中恶状。霍乱吐逆。癫痫狂言见鬼。针入 三分。明堂云。主腰痛不可举足。承山下重。西方子云。主足跟下跟后痛。足痿失履不收。 癫疾马痫。吐舌鼓额。恍惚烦痛。小儿马痫。张口摇头。身反折马鸣。
    昆仑二穴
    火也。在外踝后跟骨上陷中。素问注。细脉动应手。灸三壮。炷如小 麦。 针三分。明堂云。上昆仑针五分。下昆仑外跟下一寸大筋下。一云。在大筋后内陷骨宛宛中 蹲地旁引取之。又云。主寒热癫疾。目KTKT鼻衄血多涕。腰尻重不欲起。俯仰难。恶闻人 音。女子绝产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腰尻痛。足肿不得履地。鼽衄 脚如结。踝如裂。头痛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痫。螈。又云。上昆仑治 恶血风气肿脚肿。又云下昆仑主刺风风热风冷痹腰疼偏风半身不遂。脚重疼不履地 针四分。灸亦良。百壮止。西方子云。灸十壮。主目眩不明。目如脱。目KTKT不明。恶风 寒。目急痛赤肿。头热鼻鼽衄。腹痛满。暴喘腹胀满不得息。不得大便洞泄。体痛。霍 乱尻腰肿。跟肿。狂易大风痫。口闭不得开。疟多汗。疟寒。小儿阴肿。头眩痛。脚痿 转筋。尸厥中恶。吐逆。咳喘暴痛。资生经云。明堂有上昆仑。又有下昆仑。铜人只云。 昆仑而不载下昆仑。岂铜人不全耶。抑名不同。未可知也。但上经云。内昆仑在外踝下一寸 下经云。内昆仑在内踝后五分。未知其孰是。予谓。既云内昆仑。则当在内踝矣。下经之 穴。为通上昆仑在外踝故也。
    附阳二穴
    在外踝上三寸(足太阳穴同。千金亦同)。阳跷。太阳前。少阳后。 筋骨 间。阳跷之。灸三壮。针五分。留七呼。明堂云。付阳在外踝上二寸(二字当作三)。后筋 骨间宛宛中。灸五壮。素问气府论。阴阳跷各一。注云。阳跷谓附阳穴在外踝上三寸。太阳 前少阴后筋骨间。阳跷之。明堂云。陷者中。主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胫酸重筋急。屈伸难 坐不能起。及四肢不举。铜人经云。治痿厥风痹。头重颐痛。髀枢股痛。螈。风痹不 仁。时有寒栗(一作寒热)。西方子云。外廉骨痛。资生经云。按素问气府论。阳跷穴注云 谓附阳穴也。在外踝上三寸。窃意阳跷即附阳也。及考气穴论阴阳跷四穴注云。阳跷穴是 谓申脉。阳跷所出。则是阳跷乃申脉。非附阳矣。故明堂下经。既有附阳在外踝上二寸。上 经又有阳跷在外踝前一寸。一寸二寸既异。是附阳阳跷是一穴也。但不知素问之注。何故前 后相背耶。
    飞扬二穴
    一名厥阳。在外踝上九寸(明堂千金。并云七寸)。针三分。灸三壮。 明堂 云。五壮。又云。外踝上七寸陷者中。主体重。起坐不能步。失履不收。脚酸重。战栗不 能久立。铜人经云。一名厥阴。足太阳络。别走少阴。在外踝上七寸。治野鸡痔。节风。 足指不得屈伸。头目眩。逆气鼽衄。癫疾寒疟。又云。主头眩目痛。西方子云。主颈项疼。 汗出腰痛如折。中痛吐舌。下部寒热。汗不出。体重狂疟。脊反折。痔伤痛。逆气。头 热足痿。
    承山二穴
    一名鱼腹。一名肉柱。一名肠山。在锐肠下分肉间陷中。灸一壮。 针七 分。明堂云。八分。得气即泻。速出针。灸不及针。止七七壮。明堂下经云。五壮(一云。 在腿肚下分肉间)。铜人经云。治腰背肩腕重。战栗。不能立。香港脚膝下肿。霍乱转筋。 大便难久痔肿痛。又云。定腹取之。主脚弱无力。脚重偏不遂。灸亦得。西方子云。主头 热鼻鼽衄。大便难。脚挛胫酸急。跟痛脚筋急痛兢兢。足下热不能久立。寒热癫疾。脚疼 痛。膝腰重。起坐难。小腹疝气游行。五脏腹内切痛。明堂云。主筋挛急。不可屈伸。
    承筋二穴
    一名肠。一名直肠。在肠中央陷中。灸三壮禁针。明堂云。在 胫后从脚跟后到上七寸。中央陷中。针三分。千金云从脚跟上七寸中央 不刺。铜人经云。治寒痹转筋。肢重。大便难。脚酸重。引少腹痛。鼻鼽衄。腰背拘急。 霍乱。又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劳热。足烦肿痛。转筋急痛。身瘾疹大小便不止。西方 子云。主头痛寒热。汗不出。恶寒支肿。大便难。脚挛脚胫酸。脚急跟痛。脚筋急痛兢兢。 足下热不能久立。胫痹不仁。螈脚酸。脚痛如折。脚酸痛。重引小腹。及腰脊痛。恶寒 痔痛。指下肿。鼻鼽衄。资生经云。铜人千金皆云禁针。明堂乃云针三分。亦可疑矣。 不针可也。
    合阳二穴
    在膝约中央下二寸(作三寸)。针六分。灸五壮。铜人经云。治腰脊强 引 腹痛。阴肿成痈。筋疾重。履步难。寒疝疾阴偏痛。女子崩中。西方子云。主膝股热。胫 酸重。腹下痛。肠阴偏暴肿痛。
    委中二穴
    土也。中央约文动脉。今附委中者。血也。热病汗不出。足热 厥逆 满膝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明堂云。甄权云。在曲HT内两筋两骨中宛宛是。令人面挺 腹地而取之。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甲乙云。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注云。在 足膝后屈处中央约文中。又骨空论云。在膝解后。屈脚中背面取之。明堂经云。令病患 合面卧。舒挺两脚取之。灸三壮。主脚弱无力。腰尻重。曲中筋急。半身不遂。铜人经云 足太阳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腰侠脊沉沉然遗溺。腰重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可出血。 痼疹皆愈。西方子云。凡风湿痹。腰脚重痛。于此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主小腹热而偏 痛。阴跳遗溺。小便难。尿赤难。衄血剧不止。腰痛侠脊至头皆痛。筋急身热。痔痛。腋下 痛肿。少腹坚肿。脊强反折。螈。癫疾头痛。热病汗不出。足热厥逆满。膝不得屈伸。
    委阳二穴
    三焦下辅也。在足太阳之后。出于中外廉两筋间。屈伸取之。承 扶下 六寸。灸三壮。针七分。素问注云。在足中外廉两筋间。千金云。足太阳前。少阳后。铜 人经云。足太阳脉之中。治腋下肿痛。胸满肠虚。筋急身热。风痹不仁。小便淋沥。西方子 云。主阴跳。及小便难。小腹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腰痛不可俯仰。脊强反折。螈癫疾 头痛筋急膨胀。飞尸遁注。痿厥不仁。
    浮二穴
    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灸三壮。针五分。西方子云。主小腹热。 大便坚。太阳膀胱经大肠结。股外经筋急。髀枢乏。
    殷门二穴
    在肉下六寸。针七分。西方子云。主腰脊不可俯仰。举重恶血注之 股外肿。
    扶承二穴
    一名肉。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冲上文中。针七 分。 明堂经云。灸三壮。千金云。在尻臀下股阴下文中(一云尻臀下横文中)。又云。主腰脊尻臀 股阴寒痛。五种痔疾。泻鲜血。尻椎中肿。大便难。小便不利。西方子云。主小便不利。失 精。腋下肿。尻下肿。大便宜出。及阴胞有寒。腰脊相引如解。尻腋肿。大便难。资生经云 以上诸穴。皆根据铜人经次第而编。明堂上下经有穴。而铜人不载。亦或附入。惟有其穴。 而无其名者。无虑数十穴不编。当各根据本经所说。而针灸之。不可泥此经之无穴名。而不针 灸也。又云。扁鹊鬼邪。凡十三穴。与同人明堂同。而其名却异。故不编入。许希针经之 穴。既与诸经不同。其名又异。如兴龙穴之类是已。亦不附入者。不欲以一人之私名。乱诸 经之旧穴。以滋后学人惑也。又云。右诸经穴。以铜人为次。凡三百六十。其明堂上下千金 等方。有穴铜人不载。数穴既附入之。其未附入。更数十穴。如眉冲(眉两头直发际上)。明 堂(鼻直上入发际明下)。当阳(当瞳人直上入发际一寸明下)。胸堂(两乳间。见咳逆上气)。 头 冲。一名颈冲(见瘿瘤)。气冲。一名气堂(见谖)。口注市。在两乳边邪下(见尸厥)。身交。 在脐下横文中。胞门。在关元左边二寸。气门。在关元旁三寸(并见无子)。气穴(见月事)。 水原玉泉门(并见无子。冲门(见难产)。九曲(见血块)。中都阴谷)。合阳(见血崩)。天 瞿(见瘿瘤)。穷骨百劳穴(见产后余疾)。故载之卷末。其扁鹊灸鬼邪十余穴不载云。
    吕细
    足太阳膀胱经。资生等经不载。出济生拔粹方。及流注通玄指要赋。治 牙齿痛。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