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书名:普济方·针灸朝代:明·永乐四年作者:朱梓时间:公元1406年

[卷十三 针灸门] 劳瘵

    治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痛大便难小便淋沥腹胀下利食泄(资生经)。穴中 治五劳羸瘦。七伤乏力明堂云。五劳虚乏。四肢羸瘦)。穴三里 治五劳七伤。穴肩井 治五劳七伤。温疟疟疰背膊急。胫项强风劳食气。穴大椎寒热喘满虚烦口干传尸骨蒸劳热。肺痿咳嗽。穴肺俞虚劳肺痿。劳损痿黄。五尸走注。项强及疗劳损虚乏。穴魄户 治五劳。四肢力弱虚乏(秦承祖法)。穴支正 治劳损虚乏不得睡。穴 治背痛身热。穴下焦俞 治但是虚乏冷极。灸曲泉 治冷病面黑。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小腹气积聚。贲豚腹弱。绕肠欲死不知人。五脏气 逆上攻。穴气海 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无所不疗。穴膏肓俞 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脏久冷。腰疼。心腹膨胀。胁满小腹痛。目视KTKT。少气 溺血 溲浊出精。阴痛五劳七伤。虚惫。脚膝拘急。好独卧。足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腰中 四肢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又疗身寒热。食多身羸瘦。面黄黑。目KTKT。及女人 久积冷气成劳。穴肾俞 治劳疾羸瘦体热。颈项强。穴脑空伤饱。身黄羸瘦。穴章门 治食不为肌肤。穴漏谷 治日见羸瘦。穴下脘 治羸瘦。穴下脘胃俞脾俞下廉 治久劳怯。手足心壮热。多盗汗精神困顿。骨节寒疼。咳嗽渐吐脓血。肌瘦面黄。减 食少力。 令身正直。用草一条。男左女右。自脚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上至曲大横纹处截断。却 将此草。自鼻尖量从头正中。须分开头心发贴肉量至脊。以草尽处。用墨点记。别用草一条 令病患自捻合量口阔狭截断。却将此草于墨点上平折两头尽处是穴。灸随年多灸一壮(如 年三十。则当灸三十一壮。屡效)。 人患羸瘦。固瘵疾自有寒热等证。宜随证医治。若素来清者。非有疾也。惟病后瘦甚 久 不复常。谓之形脱。与夫平昔充肥忽尔羸瘦。饮食减少者。或有他疾乘之。则难救疗。须辨 之早而着艾可也。然仲景论六极。必曰。精极人气少无力。渐渐内虚。身无润泽。翕翕羸 瘦。眼无精光。且云。八味肾气差六极而差五劳。则是八味丸所当服肾俞等穴。尤所当灸也 治腹中气胀。引脊痛。食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肋。穴脾俞。大肠俞五脏六腑腹满腰背痛。饮食吐逆。寒热往来小便不利。羸瘦少气。穴三焦俞。 灸随年壮。 治劳瘵。癸亥夜更六神皆聚之时。解去上体衣服。于腰下两旁微陷处。谓之腰眼。直身 平立 用笔点定。然后上床合面而卧。每灼小艾炷七壮。虫或吐出。或泻下即安。又法。膏肓俞穴。每穴各灸九壮。乃根据前虫醉日。各穴俞多灸为妙。后百日忌煎爆生冷热物毒食。仍戒 房事。避风寒。减喜怒。安心静处。将息若一月后。犹觉未瘥于初穴上再灸。 治传尸伏连骨蒸癖。鬼气恶寒。或如疟状。宜灸大椎上一穴。又灸大椎两旁近 下少 许。对椎节间各相去一寸五分二穴。又灸两胁下二穴。名章门。又灸当心脊骨上两旁。各相 去一寸二穴。以上七穴。日别灸。皆取正午时灸。各七壮。满百壮渐瘥。至五百壮。病除。 治骨蒸癖。灸两肩井二穴。若人面热带赤色者。灸之即瘥。取穴之法。坐以手三指。 从膊 骨罅。向项筋上捺之中指下节是也。上廉二穴在膝外下三寸是。一云。三里下三寸是。下 二穴。在上下三寸是。当心脊骨上平立。以物柱地。当心点记。回量脊上点即是穴。以上 七穴。灸之如前法。 治骨蒸癖。令患者于板上平身正立。以杖柱板向上。度当脐点。杖记之。又回杖量脊 中点 之。又令患人合口别以物横口。两吻当中折之。以折处点灸。又两乳一大肋间二穴。总六穴 灸之。并如前法。凡量。皆取病者男左女右。无名指中节屈之为寸。又法。取男左女右手中 指以物从指本量至指端。仍将此度于趺跗上系鞋处。横纹当胫面上。量一度是穴。 治传尸喜魇梦。穴商丘。二穴灸七壮。瘥乃止。厉兑二穴。灸一壮。大良。二间二 穴。灸三壮。以上六穴。商丘疗多卧。厉兑疗嗜卧怠惰。章门疗贲豚气胀。 治二十种骨蒸。崔知悌曰。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谓。亦称复连。亦曰无辜。丈 精为根。女人以血为本。无问老少。多染此疾。凡取四花穴。以稻秆心量口缝如何阔。断其 长多少。以如此长裁纸四方。当中剪小孔。别用长稻秆踏脚下。前取脚大指为止。后取脚曲 横纹中为止。断了却环在结喉下垂向背后。看秆止处。即以前小孔纸。当中安分为四花。 盖灸纸四角也。又一医传一法。先横量口吻取长短。以所量草。向背上三椎骨下直量至草尽 处。两头用笔点。再量中指长短为准。却将量中指草。横直量两头。用笔圈四角。其圈者是 穴。不圈不是穴。可灸七七壮止。王氏云。三十日灸活十三人。前后瘥者数逾二百。非止单 攻骨蒸。又别疗气风。或瘴或劳。或邪或癖。病状既广。灸活者不可具录。灸后。宜服治劳 地黄丸良。 卫生宝鉴方云。昔按察副使奥屯周卿子。年二十三岁。至元戊寅三月间。病发热肌肉 消瘦 四肢困倦。嗜卧盗汗。大便溏泄肠鸣。不思饮食。舌不知味。懒于语言。时来时去。约 半载余。请予治之。诊其脉浮数。按之无力。正应王叔和浮脉歌云。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 生精要补虚。先灸中脘乃胃之纪也。引清气上行肥腠理。又灸气海穴。乃生发元气。滋荣百 脉。长养肌肉。又灸三里。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气。散上热使下达于阴分。以甘寒之剂泻热 火。佐以甘温。养其中气。又食粳米羊肉之类。固其胃气。戒以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 病气日减。数月气得平复。逮二年肥盛倍常。或者曰。世医虚劳病。多用苦寒之剂。君 用甘寒之药。羊肉治发热。人皆忌之。今食羊肉粳米之类。请详析之。予曰。内经有云。火 位之主。其泻以甘。藏气法时论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甘以泻之。泻热补气。非甘寒 不可。若以苦寒。以泻其土。使脾土愈虚。火邪愈盛。又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 者。补之以味。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十剂云。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先师亦云 人参能补气虚。羊肉能补血虚。虚损之病。食羊肉之类。何不可之有哉。或者叹曰。洁古 之学。有自来矣。 治五劳七伤。及山岚瘴气。背膊烦重。心痛注忤气羸。食不生肌肤。寒热邪气。颈项强 面 色黑黄。精神昏倦。积年淋沥。积癖鬼气。传尸骨蒸等疾。穴胃俞。二穴灸七壮止。或至一 百壮。量病轻重加灸。又穴肾俞。二穴灸七七壮。病深者。日灸七壮。至百壮佳。又章门二 穴可灸七壮。日灸渐至七七壮。同前法。又太冲二穴。灸五壮。渐加日灸如前法。 凡取膏肓二穴。令病患坐。曲背伸两臂着膝。令直手大指抵膝齐。以物抵肘勿令臂动。从膊 骨上角摩捺至膊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根据转膊骨之里。去膊骨容侧指许。摩 膂肉之表肋间灸处捺之。自觉牵引胸肩中。灸两膊骨内各一处。五百壮。多至千壮。气下如 水。若无停痰宿水。必有所下也。灸法无所不治。若病困。即令侧卧。挽臂令前取穴。或正 坐伸臂。令人挽之使两臂骨相远。不尔。膊骨覆穴即难取也。其穴近五椎。相望求之。又肝 俞二穴。在第六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日灸七壮。病深者至百壮佳。又神堂穴。在第五椎 下两傍各三寸陷中。正坐取穴。宜灸七壮。至七七壮。如前法。以上七名。总灸四穴。若不 能遍灸。当取紧者灸之。其紧者。即膏肓。胃俞。章门。肾俞。太冲是也。若能根据次第灸之 各满百壮尤妙。凡量穴法。不拘病患肥瘦长短。取病患男左女右。手中指度两横纹为寸。 是为同身寸也。凡灸皆取正午时佳。若早起空腹灸。即伤人气。又令人血虚。若至晚食后灸 则病气难去。若治至卒病风气。即不在此例。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