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书名:普济方·针灸朝代:明·永乐四年作者:朱梓时间:公元1406年

[卷十六 针灸门] 痫病

    (附论) 凡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脉。因喜成痫。河洛关中 土地 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脉急。牙车 筋 急。其土地寒。皆决舌下。去血灸颊。所以防噤也。吴蜀地温。无此疾也。方既传之今人。 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于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有天 横。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挛蒸未解。慎不可针灸。爪之动其百脉。仍因惊而成痫也。 惟阴痫噤痉。可针灸爪之。凡灸痫。当先下儿使虚。乃承虚灸之。未下有实而灸者。气逼前 后 不通。杀人。若身体不甚热。心腹下胀满。便可灸之。若壮热满者。先须下后灸。痫发平旦 者。在足少阳。晨朝发者。在足厥阴日中发者。在足太阴黄昏发者。在足太阴。人定发 者。在足阳明夜半发者。在足少阴。右痫发时病所在。视其发早晚。灸其所也。 痫有五脏之痫。六畜之痫。或在四肢。或在腹内。当其候随病所在灸之。虽少必瘥。若 失其要。则为害。 王氏云。小儿发逆上啼笑。面暗色不变。是痫候。或鼻口青时小惊。或巨闭青时小惊。 或身热头 常汗出。或身热吐而喘。或身热目时直视。或卧惕惕而惊。手足动摇。或卧梦笑。手足动 摇。或意气下而妄怒。或咽乳不利。或目瞳子卒。大黑于常。或喜欠上视。或身热小便难。 或身热目视不清。或吐利不止。厥痛时起。或弄舌摇头诸候二十条。皆痫之初也。见其候。 使爪其阳脉所应灸。爪之皆重手。令儿骤啼。及遇绝脉。亦根据方与汤。又童子直视腹满啭鸣 下血。身热口噤不得乳。反张脊汗出发热。为卧不寤。手足掣喜惊。凡八条。痫之处者也 如有此。非复汤爪所能救。当时而灸之。
    法
     治肝痫病。面青目反视。手足摇。灸足少阳厥阴各三壮。 治心痫面赤心下有热。短气息微数。灸心下第二肋端宛宛中。此为巨阙也。又灸 手心主。及少阴各三壮。 治脾痫病。面黄腹大吐利。灸胃脘三壮。侠胃脘旁灸二壮。足阳明太阴各二壮。 治肺痫病。面目口沫出。灸肺俞三壮。又灸手阳明太阴各二壮。 治肾痫病。面黑。正直视不摇。如尸状。灸心下二寸二分。三壮。又灸肘中动脉各二壮 又灸足太阴少阳各二壮。 治膈痫病目反。四肢不举。灸风府。又灸顶上鼻人中下唇承浆。皆随年壮灸之。 治阳痫病不动摇。灸两承山。又灸足心两手劳宫。又灸两耳后完骨各随年壮。又灸脐中 五十壮。 治马痫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顶风府脐中三壮。病在腹中。烧马蹄末服之良。 又灸仆参。 治牛痫病。目正直视。腹胀乃发。灸鸠尾骨。及大椎各三壮。烧牛蹄末服之良。 治羊痫病。喜扬目吐舌羊鸣。灸大椎上三壮。又灸第九椎下节间三壮。 治猪痫病如尸厥。口哕。喜吐沫。灸完骨两傍各一寸七壮。又法。灸巨阙三壮。在鸠 尾下一寸陷中。 治犬痫病。手屈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肋户一壮。又法。灸足阳明脚头 两空。各一壮。 治鸡痫病。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又法灸手少阴三壮。在掌后去腕 半寸阴穴陷者中。 治小儿暴痫。灸两乳头。女儿灸乳下二分。 治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傍各一寸。 凡六 处。又灸当复度取背。以绳绕颈。下至脐中。竭便转绳向背。顺脊下尽绳头。灸两傍各一寸 五壮。若面白啼哭声色不变。灸足阳明太阴。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取之法 横度口尽两吻际。又横度鼻下亦尽两边。折去鼻度半。都合口尽为度。从颊上发际。上行 度之。灸度头一处。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随手动者是。此最要处也。灸三壮。次灸当头上入 发二 分许。直望鼻为正。次灸其两边。目瞳子直上入发际二分许。次灸顶上回毛中次灸客主人 穴。在眉后际动脉是。次灸两耳门。当耳开口则骨节开 动脉陷中是也。次灸两耳上卷取之。当卷上耳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 自取其指也。次灸两耳后。完骨上青脉。亦可以针刺令血出。次灸玉枕。项后高骨是也。次 灸两风池。在项后两辕动筋外。发际陷中是也。次灸风府。当项中央发际下。可与风池三处 高下相等量取。次灸头两角。当回毛两边起是也。又灸鼻人中。口上灸。当令近鼻。次灸承 浆。至此又有太极者。可灸两眉头是出(出婴孺方)。以上头部。凡十九处。儿生十日。可灸 三壮。三十日可灸五壮。五十日可灸七壮。病重俱灸之。轻者只要灸囟中风池玉枕也。艾使 熟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着肉。徒灸多炷。故无益也。 若腹满短气转鸣。灸肺慕。在乳上第二肋间宛中。悬绳取之。当童子是。穴灸膻中。次灸胸 堂 次灸脐中。次灸薛息。薛息在两乳下第一肋间宛宛中是也。次灸巨阙。大人去鸠尾下一寸 小儿去脐作六寸之分。去鸠毛下一寸是也。次灸胃脘。次灸金门。金门在谷道囊之后。当 中央是也。从阴囊下度至大札前中分之。以上腹部十二处。胸堂巨阙胃管。十日儿只可灸二 壮 一月以上可灸五壮。阴下缝中可灸二壮(或云随年壮)。若脊强反张。灸大椎。并灸诸脏 及督脊上当中。从大椎度至穷骨中屈。更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以上背部十二 处。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灸五壮。若手足掣惊者。灸尺泽。次灸阳明。次灸少 商。次灸劳宫。次灸心主。次灸合谷。次灸三间。次灸少阳。以上手部十六处。其要者阳明 少商。心主。尺泽。合谷。少阳也。壮数如上。又灸伏兔。次灸三里。次灸腓肠。次灸阳 明。次灸少阳。次灸然谷。以上足部十四处。皆要可灸。壮数如上。手足阳明谓人四指。凡 小儿惊痫皆灸之。若风病火动。手足掣者。尽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本节后。 治小儿癫痫螈。脊强低引项。灸长强穴三十壮。在脊底端。跗地取之乃得。 治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穴七壮。在鼻直上入发际五分。 治小儿风痫者。先屈指手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上发际宛宛中。三壮。 治小儿惊痫。先惊啼叫后乃发也。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络脉(旋毛中即百会穴 也)。 治痫。头目眩痛。颈项强息。胸胁相引。不得倾侧。癫疾呕吐涎沫。灸本神。在曲差傍 一寸半。在发际。又直耳上入发际四分。足少阳阳维之会。灸五壮。 治小儿惊痫。灸临泣。当目上直上入发际五分陷者中。足少阳太阳阳维之会。灸三壮。 主颊 主目不得视。口沫泣出。两目眉头痛。小儿惊痫反视。甲乙经云。灸筋缩在第九椎节下间。 督脉气所发。俯取之。灸三壮。主小儿惊痫螈。狂走。脊急强。目转上插。圣惠灸长强一 穴。在腰下。脊体骸端陷者中。灸五壮。主腰脊急强。不可俯仰。癫狂病大小便难。洞 泄不禁。五淋久痔。小儿惊痫病。又灸脉二穴。一名资脉。在耳内鸡足青脉是穴。主头 风 耳后痛。小儿惊痫螈。呕吐泄注。惊恐失精。视瞻不明HT曹。灸二壮。针入一分。又小 儿惊痫。灸鬼禄穴一壮。右唇中央弦上炷如小麦大。用钢刀尖断更住。又秦承祖。灸小儿胎 痫奶 痫惊痫狐魅神邪。及癫狂病。诸般医治不瘥者。以并两手大拇指。用软丝绳子急搏之。灸三 壮。艾炷着四处。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烧。其灸不愈。神效不可量也。 诸开灸上一壮如小麦大。婴孺方审是痫候。急灸顶上旋发中。若眼直视。灸两目直瞳子发际 各一处。心下一寸宛宛中。脊上一处。当脱骨上一处。大观一处。各灸二壮。七顶上多灸亦 良。更见有痫候。两乳内各一寸七壮。累试大效。小儿食痫者先寒热。洒沂乃发也。灸鸠尾 头上各穴。不可一时下灸。待诸处无效即续次灸之。轻者囟中。额上发际。鼻人中。耳门 风池。玉枕可也。凡灸头风。火多者。不过三十壮。此则沉者不可顿灸。可日日灸之也。 又灸口吻。各二七壮。又灸诸痫穴。不可悉灸。候诸处无效。方灸之。千金翼云。灸第二椎 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中骨也。凡三处。复断此绳作三折。令合等参 合。如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夹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也。以丹注灸所五处。各 百壮。削竹为藤绳。婴孺方又云。凡灸痫得啼为轻。易治。不得啼为重。难治。小儿生十数 日。便得痫者。皆可灸也。可灸一壮。其要极若三五壮。 治小儿惊痫。灸囊下缝二七壮。又两乳头三壮。又灸天窗百会。又灸耳上发际各五壮。 治小儿痫喘不得息。耳聋。穴颅息 治痫惊如有见者。穴列缺并取阳明络。 治痫遗清溺。虚则病诸瘕癫。实则癃闭少腹中热。善寐。穴大敦。 治痫手足扰。目昏口噤溺黄。穴商丘 治风从头至足。痫口闭不得开。每大便腹暴满。按之不下。一作噫悲喘。穴昆仑 治痫病腹满。常噎气。灸膻中巨阙各五壮。膻中在乳中间。平乳取之。巨阙在脐上六寸 治风眩痫病。角弓反张(全婴方)。灸上星三壮。 治马痫。穴金门仆参 治羊痫。穴会宗下空中 治小儿但是风痫病症。诸医治不瘥(明堂经)。穴率谷 治小儿发痫螈。呕吐涎沫。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穴颅囟 治小儿发痫螈。穴昆仑 治小儿发痫螈。穴脉神道颅囟 治小儿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穴金门 治狂痫不识人。及治风痫(全婴方)。灸百会五壮。 治风癫。灸督脉。在鼻直中央入发际三壮。 治癫厥。狂走后死。灸足大指生毛处五壮。 治狂邪发作无常。披发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灸间使。在掌后三寸两筋中间。男左女 右。随年壮。 治小儿惊痫。风痫螈。发作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穴前顶 治小儿惊痫。穴长强身柱 治小儿惊痫螈。呕吐泄注。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穴脉长强 治小儿惊痫。穴囟会前顶本神大柱 治小儿惊痫。张口摇头。啼叫反折(全婴方)。灸脐中三壮。 治痫发目上插。穴攒竹 治小儿痫。喘不得息。穴囟会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