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渔斋医话》
书名:友渔斋医话朝代:清作者:黄凯钧时间:公元1644-1911年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下卷] 寒热

    范(二八)往来寒热,经月不解,舌赤胁痛,微咳,脉来虚大,病在血分。 小生地(一钱五分)归身(八分)柴胡(七分)地骨皮(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 青蒿(一钱)桑叶(一钱) 因有盗汗,加姜、枣。 陆(二十)日发寒热数次,入夜单热,口苦发渴,头目俱痛。诊脉左弦右长,胸闷背板 。此正秋分以后,伏邪欲泄,为新寒束缚,似疟非疟,属三阳合病,汇而治之。 柴胡(一钱)葛根(一钱)紫苏(一钱)羌活(一钱)黄芩(一钱五分)橘皮(一钱) 甘草(四分)老姜(二片)大枣(二枚) 服下汗出如蒸,诸病俱松;再服汗如前,外症尽退。尚有微热,口苦而渴,此汗泄太过 。 生地(四钱)麦冬(三钱)黄芩(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川斛(三钱)青蒿(一 钱)甘草(四分)南枣(两枚)浮小麦(二钱) 两服痊愈。 僧(五八)倏寒倏热,咳呛气急冷汗。前医误作虚治,投人参、熟地,反见神昏谵语。 时有 客僧见源师,知余医理明确,放舟相邀。才按六部,即欲予决生死。切其脉浮弦,此风邪客 肺,气不得泄,以致气急冷汗。自述初起吐泻发渴,小便短涩,自宜分利,如何遽补;若证 候果虚,参、地何反添病邪。宜用轻剂,疏通肺气杏仁香豉薄荷前胡连翘山栀橘红通草 两服而愈。 盛(三一齿痛颈肿舌绛寒热,属风邪血热。 柴胡薄荷甘菊蔓荆子归身小生地芍药丹皮香附甘草 三服痊愈。 张(十五)仲夏倏寒倏热,脉浮大,自汗,舌白便赤,头重肢软。病在上焦,清疏为宜 。 杏仁淡豆豉橘红通草连翘黄芩薄荷甘草 一服起咳嗽,再剂身起红点,连服而愈。前症温邪客于肺,所以邪欲泄而现咳嗽发疹也 。 陆(三六)纳少形消,寒热无时,脉数而软,舌白便赤,少寐口臭。此伏火证,当立春 后,惊蛰前,阳气升发,伏邪欲泄也,宜清疏。 川连条芩川柏杏仁香豉紫苏防风 王女(六岁)日发寒热,两月不痊。当病作时,腹痛难禁,牙肉与指甲惨淡无华,神 气潦 倒。此症俗名胎疟,从前屡次更医,或补或清,总无定见。以余观之,先贤治疟,从少阳居 多,此又邪缠募原太阴受病,腹痛可验。或曰∶少阳亦有腹痛。余曰∶少阳腹痛,南阳论 有明条,但此症脉小而软,略无弦象,所以医贵变通。请以予药投之,即明言之不妄矣。 人参(六分)白术(一钱)归身(一钱)草果(五分)白芍(一钱)柴胡(四分)半夏 曲(一钱五分)橘皮(八分)炙草(四分)煨姜(三片)大枣(二枚) 一服愈。 僧达禅病发热,胸烦呕吐背痛恶风,脉来弦而有力。症俱温疟,用小柴胡去参, 加竹 茹、栝蒌皮,以除胸中烦热。一服不应,呕逆转甚,加石膏五钱。一服亦无进退,怔忡复发 ,心摇不已。即构思一方,以怔忡为君,事主昏乱。由于包络少外护之能,邪热乘虚,侵犯 城郭,主亦为之动摇,岂可投补,但宜泻其丁火。 川连(八分)小生地(三钱)木通(一钱)甘草梢(四分)连翘(一钱五分)山栀(一钱五 分) 服下心病渐安。 下日又诊,脉仍弦大,病势逐增,神昏谵语。细询其体中不安处,徐以手按其腹,至脐左旁 ,身为歉仄。此因有痛惧按之象,邪已入里明矣。因悟不头痛恶风,即呕吐心烦,不欲饮食 ,亦属少阳标证,舍大柴胡法,无剂可施。 大黄(四钱迟入)石膏(五钱)芒硝(一钱五分)柴胡(一钱)黄芩(一钱五分)半夏( 一钱五分)橘皮(一钱)甘草(四分) 僧有至亲侍奉汤药,见立方猛峻,不敢轻服。因住家枫溪,有乩仙特灵,即往叩问,乩 伏 一方,与予方药味分两均符,惟加浓朴八分,竹叶十片。归即煎服,两剂诸症悉平而愈。 俞氏(四四)两脉弦大,恶风,寒热,舌黄齿燥,发渴,暑疟之重也。小柴胡去参,加 石膏、杏仁、滑石,两帖愈。 王(二二)疟疾初起,当和清少阳,何得见胆怯心跳,与朱砂琥珀龙齿,何益于病 !可 知少阳经属胆乎?一月来非但邪不能泄,反以肥浓为补,致痰涎胶固胃中,寒热更甚,神昏 谵语,病邪兼入阳明,拟两和法。 半夏橘皮浓朴栝蒌皮茯苓柴胡黄芩甘草 两服愈。 伍(三二)发热浃旬,干咳不止,舌苔白腐,大便日泄数回,两脉不浮不沉,弦而有力 。此肺疟也。 杏仁(三钱)橘皮(一钱五分)桔梗(五分)青蒿(一钱)连翘(一钱五分)栝蒌仁( 二钱)猪苓(一钱)茯苓(二钱) 两服汗出,热退嗽止。二仁虽滑,所谓有病则病当之。 张(二八)发热咳嗽,日轻夜重,脉浮弦而数。此手太阴疟也,当从肺治。 杏仁(三钱)前胡(一钱五分)橘红(一钱)黄芩(一钱五分)柴胡(八分)半夏(一钱五 分)甘草(四分) 方(二四)三疟年余,寒来束缚,热发炙肌,当和营卫。 柴胡(一钱)桂枝(四分)黄芩(一钱五分)半夏(一钱五分)橘皮(一钱)归身(一钱 五分)浓朴(一钱)白术(一钱五分)炙草(四分)老姜(三片)大枣(二枚) 三服寒热俱轻,饮食觉快。当补营卫,补中益气汤加减,此遵立斋法。 党参(二钱)制白术(二钱)黄(二钱)归身(一钱五分)橘皮(一钱)茯苓(一钱 五分)半夏(一钱三分)柴胡(四分)炙草(五分)老姜(三片)大枣(二枚) 四服病当来日而不知矣。 王氏(五六)三疟经年,临发头痛,将解汗泄,纳食膨胀,时兼腹痛咳呛。病久气血两亏 ,营卫失调,若非多服补剂,病魇终是难驱,酷信师巫,不信医药故言。 人参(或间服党参)于术黄归身橘皮柴胡葛根红花半夏神曲益智仁 白芍砂仁壳炙草姜枣 屠(四一)微寒壮热,口臭发渴,头疼体酸,小便短赤,脉来弦实。此为温疟,小柴胡 加石膏治之而愈。 僧(四四)疟变单热,夜不欲寐,口苦作呕,相延匝月,不思纳食。症是沉重,脉象有 根无妨,作疟邪入血分治。 小生地归身滑石柴胡黄芩半夏橘皮甘草姜皮 一服热即退,呕仍然。因胃虚糯米饮人乳各半盏,服下即安。此系华仙方。 沈(十九)疟(即三阴疟。)初起,脉来沉涩,寒热俱重。盖此症农人最多,大半起于 三秋 。某因内有伏暑外感风寒,饮食入胃,运化失常,多生痰涎,以成此症。治法须分感之偏 胜,体之浓薄,以权药之轻重。更察国中末邪之浅深,元气虚实,以权药之彻补。(彻邪 补正。)久发不止,必致传于五脏,尤当细心切脉问因。一遵先贤,分别施治,何患病魔之 缠绵难愈哉!世俗以此症为徒罪病,言其二三年不肯愈也。 石膏(三钱)知母(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以上三味内清暑热)柴胡(一钱)苏叶( 一钱 五分)防风(一钱五分。以上三味除风寒)橘皮(一钱)浓朴(一钱)半夏(一钱五分)山楂 (二钱。以上四味荡涤胃中痰涎)甘草(四分)姜皮(四分)大枣(二枚,以和营卫) 四服而愈。此方治体实邪重者,可见立方治病,全要用意精切,则药无虚发矣。 戊(二二)日疟缠绵,五旬不愈,多痰口苦,舌光而渴,脉细而数。良由暑邪内伏,胃 失运 行,平素虽阴亏体质,又兼久热,归、地养血,似乎对症,路实分岐。盖暑邪从鼻吸受,是 无形,滋之补之,不见其利,反见其害。 杏仁香豉橘红通草连翘滑石青蒿甘草西瓜翠 服后汗泄,小便利,诸患俱平。惟余微热痰气未清,按脉浮大,是宜清补肺气。 北沙参麦冬半夏曲茯神草橘红连翘 一服其病如失,加参条数剂而康。 戴(十四)日疟历两月不止,兼有咳呛,舌白脉细而数。此属正虚邪浅。 柴胡桂枝青蒿党参生地冬术归身白芍杏仁橘红小麦大枣 六服疟咳皆愈。 徐(三九)冷雨侵肌,营卫不调,三日疟初起。 柴胡(一钱)桂枝(五分)石膏(三钱)橘皮(一钱)半夏(一钱)黄芩(一钱五分)甘 草(四分)姜枣 四服寒剩些微,小柴胡去参,加知母、苍术、蔻仁,又数剂而愈。 许(二八)三疟经年,寒轻热重,津津汗出,腿跨酸楚,补中益气加生地、茯苓、半夏 ,六服减其大半;去升麻,又加牛膝,不数剂而痊。其效在阴阳并补,升降得宜。 许(三八)三疟年半,阴阳俱虚,大小腹常痛,宜益先天之真,遵仲景八味丸而愈。 秦(二二)疟脉沉细,寒热俱猛,病作入夜必有梦遗,当作邪盛治。其法以升阳散寒 ,清暑除热,香燥理胃,用猪苓意在乎其阴阳使不得交错。治病当寻源头,其精关不禁,系 水火不交而致,固摄之药,闭遏邪气,反能益病。但使调和阴阳,诸症皆得而愈矣。 柴胡升麻葛根防风黄芩知母橘皮浓朴半夏猪苓 四服寒退什九,热退其七,梦遗一服就无,改轻升阳之品,去浓朴,加党参钱半。 姜(三四)三疟住后,遇劳复发,足酸腰痛,当补营卫。 生地归身白芍党参黄半夏橘皮升麻柴胡炙草 王(三一)日发单寒不热,古称牝疟,此卫阳郁滞所致。中秋后虽值天气微寒,却不宜 桂枝温表,缘内有暑邪故也。凡阳陷入阴为寒,用升阳可以止寒,温肌无益。 柴胡升麻葛根防风黄芩半夏橘皮枳壳姜皮 李(三二)暑邪被凉风所遏。日疟以散风清暑涤痰三法并用,治风寒暑热如神。 柴胡葛根黄芩知母枳实半夏橘皮甘草姜皮 任(二四)日疟最重,吐泻并作,勺水难下。此乃湿热满布三焦,营卫不通,似为险候 。以 予观之,一条直路,并无屈曲难行;其症虽重,可汗应手效也。柴苓汤去参,加浓朴、黄连 。果一服而愈。 钟(四九)三疟愈后,继热病,旋变小便不禁,茎痛如割。责之久病肾虚。 熟地萸肉山药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 四服如风扫尘。 徐氏(四四)痹热咳嗽,经月不解,此肺疟也。 柴胡黄芩半夏橘红杏仁防风苏叶连翘甘草 两服疟愈,咳嗽未除,清金养胃而痊。 徐(二六)疟疾夜发,胸痛纳胀,已历四旬。 柴胡当归丹皮白芍黄芩灸鳖甲橘皮乌梅肉炙草 三服痊愈。 马女(十七)疟后腹痛呕黄水,不思纳食,或纳旋即吐出,两脉沉细而数,口苦而渴。 按∶寒热虽除,邪终未泄,宜理少阳阳明。 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橘皮浓朴益智仁炙草姜皮 赵氏(二八)日疟兼旬不止,腹块纳胀,舌苔干黄,脉虚。此正弱邪踞,先宜清疏。 柴胡炙鳖甲橘皮半夏黄芩谷芽浓朴白芍 夏(十八)寒热后,胸闷不思纳,盗汗腰痛,经月不愈。此疟邪盘踞募原。 小生地丹皮黄芩青蒿鳖甲知母橘皮半夏神曲炙草浮小麦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