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按》
书名:古今医案按朝代:清作者:俞震篡时间:公元1778年

[卷七] 耳

    张友夔壮岁。常苦两耳痒。日一作。遇其甚时。殆不可耐。挑剔无所不至。而所患自 若 也。常以坚竹三寸许截之。拆为五六片。细刮如洗帚状。极力撞入耳中。皮破血出。或多至 一蚬壳而后止。明日复然。失血既多。为之困悴。适有河北医士周敏道至。询之。曰。此肾 脏风虚。致浮毒上攻。未易以常法治也。宜买透冰丹服之。勿饮酒。啖湿面菜蔬鸡猪之属。 能尽一月为佳。夔用其戒。数日痒止。而食忌不能久。既而复作。乃着意痛断累旬。耳不复 痒。 震按此种奇痒。断非寻常之药所能治。若寻常耳痒。或风或火。亦易治也。 立斋治一人。年二十。耳内出水作痛。年余矣。脉洪数。尺脉为甚。属肝肾二经虚热。 用加减地黄丸料。一剂而愈。 又一男子每交接。耳中作痛。或作痒。或出水。以银簪挖入。甚喜阴凉。此肾经虚火。 用加减八味丸而愈。 又一妇人。因怒发热。每经行。两耳出脓。两太阳作痛。以手按之。痛稍止。怒则胸胁 乳房胀痛。或寒热往来小溲频数。或小腹胀闷。皆属肝火血虚。用加味逍遥散。诸证悉退 以补中益气五味而痊。 震按以上三案。或凭脉。或证书。亦皆易辨。惟用加减八味丸者。谅其尺脉必微弱。或 虚大。故加温药以导纳之。若尺脉洪数。似宜用知柏地黄丸。 〔附〕一妇人于壁上取鸡翎卷耳。适蜈蚣生子在翎上。带入耳中。生小蜈蚣。穿脑内。 且痛且痒。百药莫效。一医令烧鸡肉。热置一器内。留一小孔盖上。令病者以耳受之。鸡香 熏入。蜈蚣悉攒鸡肉上。其病立愈。 石山治一人。年近六十。面色苍白。病左耳聋。三十年矣。近年来。或头左边及耳皆肿 溃脓。脓从耳出甚多。时或又肿复脓。今则右耳亦聋。屡服祛风去热逐痰之药。不效。汪 诊左手心脉浮小而快。肝肾沉小而快。右脉皆虚散而数。此恐乘舆远来。脉未定耳。来早脉 皆稍敛。不及五至。非比日前之甚数也。夫头之左边及耳前后皆属于少阳也。经曰。少阳多 气少血。今用风药痰药。类皆燥剂少血之经。又以燥剂燥之。则血愈虚少矣。血少则涩 滞。涩滞则壅肿。且血逢冷则碍。今复以寒剂凝之。愈助其壅肿。久则郁而为热。腐肉成脓 从耳中出矣。渐至右耳亦聋者。脉络相贯。血气相根据。未有血病而气不病也。故始则左病 而终至于右亦病矣。是为病久气血两虚。且年六十。气血日涸。而又出外劳伤气血。又多 服燥剂以损其气血。脓又大泄以竭其气血。则虚而又虚可知矣。以理论之。当滋养气血。气 血健旺。则营运有常而病自去矣。否则不惟病不除。而脑痈耳疽。抑亦有不免矣。人参二钱 黄三钱。归身、白术生姜各一钱。鼠粘子、连翘柴胡陈皮各六分。川芎、片芩、 白芍各七分。甘草五分。煎服十数帖而愈。 震按汪公之议论精微而又显畅。用药亦标本兼赅。真有掉臂游行之乐。即初诊时乘舆远 来。脉未定。而不足凭之说。更可为卤莽者鉴戒。 江应宿治上舍孙顺吾。患耳鸣重听。人事烦冗。杂治半年不愈。江视之。脉数滑。以二 陈加瞿麦、蓄、木通黄柏。一服知。二服已。 震按耳鸣同而此案与下案法各不同。若易而用之。彼此无效。故知治病之难。难于识病 也。 喻嘉言治大司马王岵翁耳鸣。论曰。肾之窍开于耳。耳之聪司于肾。肾主闭藏。因肝木 为子。能疏泄母气而散于外。故凡谋虑郁怒之火一动。耳窍不清。听远稍碍。较之聋病。尚 属天渊。聋病者。窍中另有一膜。遮蔽外气。不得内入。故以开窍为主。而方书所用菖蒲、 麝香等药。及外填内攻等法。皆为此而设。至于高年之人。肾气既衰。阴气不自收摄。越出 上窍。耳中如蛙鼓蚊锣。鼓吹不已。外入之声为其内声所混。听之不清。若得气不逆上。听 必自清。当用磁石为主。以其重能达下。性主下吸。又能制肝木之上吸。再以地黄龟胶等 群阴之药辅之。更用五味子山茱萸之酸以收之。令阴气自守于本宫。不上触于阳窍。则空 旷无碍。犹之收视而视愈明。返听而听愈聪之理也。方书治少壮人痰火鸣聋。用滚痰丸多效 者。以黄芩大黄沉香之苦。最能下气。而礞石之重坠。大约与磁石之用相仿也。 震按丹铅续录。载王万里耳痛。魏文靖公谓易之坎为耳痛。恐则伤肾所致。其论与此 颇同。而用青盐、鹿茸、雄、附为剂。则药之阴阳各别。要当以脉辨之。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