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侣山堂类辩》
书名:侣山堂类辩朝代:清作者:张志聪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上] 邪正虚实辩

    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 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 气夺则虚。又曰∶邪之所凑,其正必虚。是凡病未有不为邪气所伤,而即为正气虚脱者也。是以大骨枯槁,大 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皆因外感风寒内伤五志之所致。故凡病当先却其邪,调其血气,顺其所逆,通其 所稽,则阴阳和平,而正气自复。若止知补虚,而不清理其病,邪病一日不去,正气一日不复,渐积至久而成不 救之虚脱矣。又常见少年子女,因感外邪,而为发热咳嗽,或为唾血,或为夜热,不行清理其邪,而致阴阳破 散,血气干枯,有不数月而死者,有不周岁而死者,而曰此百日怯也,此周年怯也。悲夫!夫少壮之人,精神日 盛,血气日生,若不因邪病而成虚怯,未之有也。有不因邪病而成虚怯者,奇恒之病也。(不因外感内伤,故曰奇恒。)《大 奇篇》曰∶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紧急,皆隔,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从内 而外,故曰发。)夫人之荣卫血气、皮肉筋骨,皆资生于胃腑 水谷之精。胃脉沉鼓涩者,胃虚生气衰也。血气不能荣养于身,故成偏枯之证。年未满二十者,精神正 盛,血气方殷,而反见此衰败之证,此因先天所秉之元气虚薄,而后天不能资培,斯成自损之病,然亦至三 年之久,而不致于速死。审辩邪正虚实,临证要紧关头,名医之门多疾,若能分别救治,庶几其有瘳乎!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