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书名:一得集朝代:作者:时间:

[卷中医案] 霍乱症治验八条

    丙戌秋。定海霍乱盛行。有用雷公散纳脐灸者。百有一活。鲍姓妇年三十许。亦患是症。泻五六次。即目眶陷而大 肉脱。大渴索饮。频饮频吐。烦躁反复。肢厥脉伏。舌苔微白而燥。舌尖有小红点。余曰。此暑秽之邪。伏于募原。乃 霍乱之热者。勿误作寒治。而灸以雷公散等药也。盖暑秽之邪。从口鼻吸受。直趋中道。伏于募原。脏腑经络皆为壅 塞。故上下格拒。而上吐下泻。如分两截。此即误。又可所云疫毒伏于募原也。夫募原乃人身之脂募。内近胃腑。外 通经脉。热毒之邪。壅塞于里。则外之经络血脉皆为凝塞。故肢冷脉伏。内真热而外假寒也。当先用针按入法流 注之刺法。以开其外之关窍。其头面印堂人中。手弯之曲池。脚弯之委中。及十指少商商阳中冲少冲。皆刺出 血。以宣泄其毒。服以芳香通神利窍之汤丸。方用黄连黄芩藿香郁金石菖蒲花粉竹茹陈皮枳实木瓜木香汁、蚕矢等。调服紫雪丹。一剂而吐泻止。肢和脉起。诸恙皆安。 又丁姓妪患是症。脉濡数虚大。以藿香、芩、连、半夏、竹茹、木瓜、陈皮、薏苡滑石为剂。此乃暑邪挟湿。而 脉未伏。肢未厥。故治法略有区别耳。 又项姓子年十二。脉伏肢冷。舌白不渴。目直神昏。此内伏暑邪。外感寒凉。而本元又虚。若骤用芳香开达。必至 元气暴脱。乃参、附茯苓白芍、藿香、冬术。九制倭硫黄、木瓜等。先为扶脾固元。吐泻果止。而肢温脉起。次日舌 旁及尖现红点。目赤口渴。此元阳已复。外寒去而内热乃现。改用知母石膏竹叶、花粉、木瓜、藿香、郁金、陈皮、 银花、滑石等。 服两剂而脉象渐和。惟觉惫甚。而胃少纳食。乃余热未清。胃络不和。以轻清之剂清养胃阴。如西洋参石斛、竹茹、 荷叶麦冬、茯苓、生扁豆西瓜皮乌梅山栀、木瓜、绿豆衣等。出入为方。调理数剂而愈。 又一妇。舌苔灰滑。肢冷脉伏。面色青惨。口不渴饮。身亦安静。此真太阴中寒。用附子理中汤。加藿香、半夏、 陈皮。一剂而愈。 又一人。腹痛如绞。上吐下泻。面目俱赤。舌苔老黄。舌尖赤而起刺。肢冷脉伏。烦躁如狂。饮不解渴。吐泻之物。 酸臭不可近。此暑秽之毒。深入于里。仿凉膈散法加石膏、银花。化其在里之暑毒。一剂而吐泻定。舌苔转为鲜赤。略 带紫色。脉出洪大。此为热转血分。以竹叶石膏汤加细生地、丹皮、银花、山栀一剂而愈。此等症不概见。必须审症明 确。方可用之。一或稍误。祸不旋踵。 又一妇转筋四肢厥冷。筋抽则足肚坚硬。痛苦欲绝。诊之浮中二部无脉。重按至骨。细如蛛丝。然其往来之势。坚 劲搏指。先以三棱针刺委中出血。血黑不流。用力挤之。血出甚少。再针昆仑承山。针刺毕。腿筋觉松。再用食盐艾 绒炒热。用布包裹。熨摩委中及足肚上下。方用三棱莪术、归须、红花桃仁僵蚕山甲地龙牛膝、薏苡、木 瓜。服下一时许。筋乃不抽。而吐泻亦止。次日改用丝瓜络莱菔子、桃仁、竹茹、薏苡、滑石、蚕砂、木瓜、刺蒺藜、 山栀皮等清暑湿而宣通脉络。后以西洋参、麦冬、石斛、橘皮、竹茹、薏苡、丝瓜络、茯苓等出入加减。调理旬余始痊。 又一农夫史姓。年四十许。偶入城患干霍乱。腹痛如绞。不吐不泻。倒地欲绝。四肢厥冷而脉伏。与立生二服不效。 又急制独胜散。用热酒冲服。仍不效。唇面青惨。鼻尖寒冷。痛益剧。其势甚危。不得已与外台走马汤巴豆霜用五 分。服下半时许。腹中大鸣而大便乃下。臭秽难闻。痛乃稍缓。扶至城内亲戚家将息。次日竟能缓行归家矣。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