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古今] 考试医学论
医学人命所关,故《
周礼》
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至宋
神宗时
,设
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生,皆分科考察升补。元亦仿而行之。其考试之文,皆有
程序,未知
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也。故当时立方
治病,犹有法度。后
世医者,大
概皆读书不就,商贾无资,不得已而为衣食之计。或偶涉猎肆中,剿袭医书,或托名近地时
医门下。始则欲以欺人,久之亦自以医术不过如此。其误相仍,其害无尽,
岐黄之精义几绝
矣!若欲斟酌古今考试之法,必访求世之实有师承,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之医。如宋之教授
,令其严考诸医,取其许挂牌行道。既行之后,亦复每月严课,或有学问荒疏,
治法廖误者
,小则撤牌读书,大则饬使改业。教授以上,亦如《周礼》医师之有等。其有学问出众,治
效神妙者,候补教授。其考试之法,分为六科。曰
针灸,曰
大方,曰妇科,曰幼科兼痘科,
曰
眼科,曰
外科。其能诸科皆通者,曰全科。通一二科者,曰兼科。通一科者,曰专科。其
试题之体有三∶一曰论题,出《
灵枢》、《
素问》,发明
经络脏腑、
五运六气、
寒热虚实、
补泻
逆从之理。二曰解题,出《
神农本草》、《
伤寒论》、《
金匮要略》,考订药性,病变
制方之法。三曰案,自述平日治病之验否,及其所以用此方,治此病之意。如此考察,
自然
言必本于圣经,治必遵乎古法,学有渊源,而师承不绝矣。岂可听涉猎杜撰,全无根柢之人
,以人命为儿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