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临证医案》
书名:王旭高临证医案朝代:清作者:王旭高时间:公元1644年

[卷之一] 痢疾门

    马高年下痢,一日夜百余次。舌苔白,身热恶心诊脉 细,饮食不纳,痢下五色,皆为忌款。败毒散法初起的是,然须 人参扶正和胃。若喻氏痢疾门中,五色噤口,不治者多。尚祈商政是荷。 参须败毒散陈米(荷叶包)石菖蒲 苗湿伤于下,风伤于上,热处于中。湿夹热而成痢,痢下 红血,湿热伤血分也。风夹热而咳嗽,痰稠舌白,风热伤气分也。从手太阴阳明,一脏一腑立法。 豆豉荆芥炭黄芩薄荷六曲桑叶山栀杏仁桔梗薤白赤芍通草湿温邪陷厥阴,下痢色紫后重,左脉沉小,右脉弦大, 舌黄,晡热,是阳明积热内恋,而木来乘土。高年体虚神怯,防其厥脱沙参川连白头翁升麻淡芩焦六曲川朴通草楂肉秦皮葛根金银花白芍砂仁 又前方升阳明,泄厥阴,以提下陷之邪。今改用败毒法,祛其邪,从表解,即喻氏逆流挽舟之意也。 人参败毒散去薄荷、生姜,加神曲。陈米煎汤代水。 又舌苔灰黄,腹痛下痢,是阳明湿热积滞。而倦怠音低, 正气大虚,饮食不纳,虑延噤口重症。仍以苦辛寒化肠胃之湿 热,而开通其气,冀其谷进、热和、痢减为妙。 北沙参川石斛川连木香石菖蒲川朴枳实滑石白芍淡芩焦楂陈皮荷叶鲜藕 又下痢不减,胃气略开。病将半月,高年元气内亏,湿热未化,深恐生变。 沙参淡芩川连川朴枳实白芍广木香木瓜西洋参茯苓通草荷梗 又痢将半月,色如败酱,腹痛后重,舌苔灰黄。湿热胶滞,肠胃不和,纳谷殊少。高年防其虚脱。 西洋参川连陈皮六神曲谷芽青皮当归白芍地榆炭淡芩砂仁茯苓皮 又考治痢方法,因于暑湿热阻滞肠胃者,不出苦辛寒药疏 通理气。若胃不纳者,谓之噤口痢九死一生。今高年体弱,胃 不纳谷,舌色灰黄,身热腹痛,既不可补,又难用攻,只得宣通化滞,开其胃气。 白头翁汤加枳实、红曲、白芍、青皮、楂肉炭、木香、荷叶蒂茉莉花蒂、砂仁(半生半熟炒研)、稻叶。 某红痢日久,脾气必虚,营气必耗。前方理中汤下驻车 丸,颇验。奈轻听人言,服红曲、滑石末,致痢复剧。脉迟缓而 涩,舌薄白而底绛。渴不贪饮,口恶甜味。素体多湿,今脾阳失 运,湿又动于中矣。徐灵胎云∶血痢挟湿者,胃风汤最妙。《医 归·痢疾门》亦采是法。 八珍汤去地、草,加肉桂、升麻、粳米。 渊按∶理中汤温运中阳驻车丸分导湿热,从脉象迟涩看出。红曲、滑石适与相反。 李久吃洋烟,脉沉而细。病方三日,微寒微热,头略胀痛, 昼不痢,痢在夜,是属寒邪;而反色赤者,寒伤营也。当以和营散寒、温通阳气为法。勿与常痢同治。 防风白术陈皮木香白芍(桂枝三分,煎汤炒)炮姜砂仁 服二剂愈,应手之至。 渊按∶脉细肢寒,昼不痢,痢在夜,乃脾阳不能统摄营阴也。 蔡右脉细弦,木侮土也;左脉细弱,肾水亏也。病由肝气 而起,水不涵木也。兹患下痢赤白,木胜土衰,湿热不化也。华 先生用补中升阳,参入育阴,从本求治,极有见地。鄙意再参温化,乃兼顾脾肾之阳气也。 党参茯苓冬术归身阿胶杜仲白芍炮姜木香川连神曲菟丝饼 尤伏暑挟积,湿热内蕴胸痞呕恶,发热舌燥。通腑之后, 变为下痢,痢色红白腻冻,饮食不纳,虑成噤口。须得胃开谷纳,痢减不呕为妙。高年颇为重症。 川连淡芩白芍陈皮青皮茯苓焦楂肉川朴沙参砂仁谷芽玫瑰花 此病两脉虚濡,脾胃元气大弱,似宜参入扶正为善。然下痢 古称滞下,起于湿热居多,早补早敛,往往受累,此河间苦辛宣 通腑滞之法,所以为痢门必采之方。若补阴阳,治脾胃,多为久痢而设也。 宋远行伤饥,饮酒伤胃,而成休息下痢。痢经两载不愈,许学士香茸丸最妙。今师其意,变汤服之。 杜仲菟丝饼丁香当归白芍炮姜鹿角霜木香茯苓砂仁 陆《脉经》云∶代则气衰,细则气少。多指阳气为言。今 下痢而得促脉,脾胃之阳微特着。况形衰畏冷,而小便清长者 乎!惟是下痢赤者属血分腹中痛为有积,立方从此设想,寻其罅而通之补之,亦治病之机巧也。 附子枳实理中汤送下驻车丸。 薛先患红痢,续加以疟,又变泄泻,泻止仍痢,两月有余。 脉弦硬,昼无小便,每交子后至辰便痢数次,小溲亦得稍通。此 伏暑湿热蕴于肠胃及厥阴。厥阴之表便是少阳,故先见热痢,后 兼疟象,乃厥阴、少阳表里同病也。疟后大便溏泄者,少阳木邪 侮土也。泻止而疟痢仍作者,胃气强旺,土不受邪,仍还厥、少 两经也。小便少者,阴气亏则渗愈少,当滋其化源也。今清厥阴 之热而举清阳,兼益肾之阴,运脾之湿,从白头翁合胃风汤意。 白头翁汤加防风、白术、白芍、五味子大熟地、伏苓、神曲、谷芽、北沙参。 渊按∶议论如秋月寒潭,开后学心思不少。方亦精妙。 王厥阴有寒,肠中有热。少腹冷痛,下痢红粘,身热肢寒, 汗出舌腻,恶心不食,虑成噤口。拟辛通厥阴之寒,苦泄肠中之 热,用姜萸当归四逆汤加香、连、芩、楂主之。 桂枝白芍吴茱萸炮姜炙甘草木通当归川连木香黄芩楂肉炭砂仁 渊按∶有热深厥深之象,乃湿热积重遏肠胃,气机不得通化,宜佐通因通用法,使胶粘之邪速去。 范肝胃不和,湿热积滞为痢。痢延半载,仍脘腹胀痛,恶心。治以苦辛泄肝和胃,佐以分消运化。 川连茯苓川朴木香楂肉青皮陈皮砂仁赤芍白芍 另用驻车丸三钱,乌梅丸一钱,相和服。 又痢减腹仍痛,肝胃未和也。现值经来,脉弦寒热血虚木郁。拟养血疏肝。 八珍汤去草,加香附、木香、陈皮、神曲、砂仁。另驻车丸、乌梅丸、归脾丸各一钱,相和服。 张便痢白腻如水晶鱼脑色,小便不利,少腹偏右板窒。诸 医以为肠痈,固以相似。然考肠痈为病,有寒有热。《金匮》并 出二方,如大黄牡丹汤苡仁附子败酱散,概可见矣。但此症则属寒积,脉弦紧而数,面色青而不渴,宜用温通。 肉桂五苓散加楂肉、砂仁。 又温通已效,仍从前方加炮姜、木香。 又欲溺不爽,溺后气向下坠,便痢白腻虽稀,然腰尻酸 痛如折。全属阳虚气陷之象。仿东垣参入前法。 西党参升麻冬术肉桂茯苓泽泻炮姜木香诃子(煨)砂仁生鹿角 此方连三剂,大便白腻全无,脾胃已开。按此症并非肠痈, 乃寒积下痢耳。因诸医皆云肠痈,只得委曲周旋,但从肠痈有寒 有热,轻轻转笔,折入温通方法,既不碍医,又与病相合,不得 不然之事也。故志之。 某休息痢将及五年,腹中块垒时痛,痢下仍兼干粪。脉弦 迟,苔灰白。此虚而有寒积也。《本事方》云∶痼冷在肠胃,泄 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理,不可畏虚养病。此症的是。姑拟 一方备采。信则服之,疑则勿服。 参须(三钱)熟附子(三钱)干姜(二钱,炒)甘草(钱半)当归(钱半,酒炒) 大黄(三钱,酒炒)川朴(三钱)枳实(三钱,土炒)元明粉(二钱) 共研细末,蜜水泛丸。每日三钱,砂仁汤送下。 渊按∶痢疾湿热未清,早服兜涩,往往延成休息,用温下法 颇为合拍。但大黄分量宜重一倍,否则不但积不去,且不敌姜、附之温燥耳。 张症有变迁,治无一定。痢疾多由积滞,而烟客中气素 亏,肾气亦损。小溲不利,肾虚阳气不化也;舌红无苔,肾虚阴 津不升也。腹不痛,无积可稽;气下注,清阳下陷。种种虚象, 所以淹缠不易奏功。夫有胃则生,古人是训;而大烟伤气,剥削 可虞。故烟痢一症,医家难以着手。诸宜自爱,谨慎为上。 熟地炭白芍川芎炭肉桂泽泻归身炭党参(元米炒)冬术茯苓蜜炙粟壳 渊按∶熟地不宜炒炭。 某泄痢白腻,腹不痛,脉沉细。此寒也。宜温之。 吴茱萸茯苓木香陈皮炮姜六神曲焦白术诃子乌药砂仁 李河间论痢属热者多,而景岳论痢属寒者不少。此症腹不 甚痛,但肛且胀,脉紧肢寒,并不发热,兼素有寒疝,苔白不渴,寒象为多。宗景岳论治之。 吴茱萸茯苓炮姜木香炙甘草焦六曲陈皮砂仁 邢休息痢必有积,延来两月,近今发热,湿热郁蒸于肠 胃,痢色或白或赤。化湿热以运中州,疏积滞以和气血。勿以为日既久,遽投固涩也。 白术川连白芍木香当归茯苓广皮楂炭升麻泽泻防风 另∶资生丸补中益气丸、驻车丸等分,相和一处。每朝服三钱,开水送下。 徐红痢匝月,仍腹痛后重。据云,先曾发热三次。此属中 虚表邪传里。现今脉细肢寒,太阴阳气已弱;小便艰难,膀胱气 化又钝。拟开其中焦,化其湿热,兼升阳解表,亦表里双解之法也。 柴胡桂枝茯苓泽泻川连木香白术党参砂仁炮姜炙甘草 张疟后劳碌感寒,疟邪复发,更加红痢后重,此中虚气陷,湿热未楚也。用败毒散。 活人败毒散加神曲、楂炭、陈皮。 许热伏营中,久痢纯血,腰疼腹痛。舌苔薄白,底绛,兼 有紫点。此属湿热挟瘀之候。病将一载,法以咸苦通涩兼施。 杜仲(盐水炒)阿胶(川连炒)川断(盐水炒)黄柏(盐水炒)地榆炭白 芍防风根炙升麻当归生熟砂仁 又投咸苦通涩之剂,诸恙皆减,仍宗前法增损。 原方去黄柏、防风,加熟地、淡芩(醋炒)、荷叶蒂。 高三疟汗少,邪不外达,饮食不节,变增泄泻。今竟下痢 红白粘腻。自来体质气虚多湿,最怕淹缠。急宜忌口为要。 羌独活柴胡前胡川芎花槟榔莱菔子陈皮炙甘草茯苓山楂炭焦六曲木香砂仁 金红痢三年,腹左结块板硬不移,按之则痛,漉漉作声, 即便下痢。此瘀凝寒积,久留于肠腑。当以温药下之。 苍术炭川熟附枳实炭地榆炭茯苓当归通草桃仁(炒黑研)大黄(酒炒) 仁渊曰∶洁古芍药汤亦治痢要方,湿热积郁结肠胃甚者,宜 通下以开壅塞,使邪不久留,正气不致大伤,何数十证无一及之 者,或未遇此等耳。夫痢疾古名肠,夏秋湿热居多。邪壅肠胃 重而经络轻者成痢,肠胃轻而经络重者为疟疾、伏暑。亦有经腑 同病,寒热痛痢并作者,初宜苦辛芳淡通而化之。挟表则活人败 毒散。积重痛甚者,因而竭之,洁古芍药汤。病有寒热虚实,药 有补泻温凉,非一法所能概也。若噤口不纳者难治。乃湿热伤 胃,邪势捍格,绝不思谷,治法虽多,须中气尚有根柢,犹或可 治。烟痢亦难治,因久吸洋烟,肾精脾气先已告困,迨痢疾一 发,势即不支,故诸药不效耳。初起视其正尚可支,急为逐邪, 切勿彷徨。辗转三五日后,脏真伤而津气竭,欲攻不能,欲补不 可,即棘手矣。若邪正并急,尤宜舍邪顾正,或温补脾胃,或清 补气液,佐彻邪一二味,能受即是生机。否恐邪未化而正已脱, 但不可早用兜涩,无益而害之。盖兜涩莫过洋烟,洋烟不灵,岂 禹粮、石脂、诃、粟、榴皮能为力乎?苟元气津液可恃,邪不自 容,痢中自有去邪,邪化痢止,必然之理。虚不受补者死,且胃 气亦不可恃。平人能纳谷者,虽重可治。烟痢脾肾脏真受伤,虽 能纳谷,不过稍延时日,待胃败则死耳。盖脾为仓廪,后天之 本;肾为先天二阴锁钥故也。根柢一坏,神丹莫挽矣。论脉弦 急大者死,缓弱者生。须看其所下何如。若虚坐努责,或紫水败 酱,虽腹痛后重,虚象大着矣。切勿再进苦寒伤胃,宜温运脾 肾,疏达肝木。木达气升,其痛自止;痢随痛减,胃气亦醒。达木用肉桂最妙,盖甘缓辛通发散为阳,最能畅达郁结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