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瘟疫一证,历代明哲具有
成方。如仲景有
大青龙汤、
阳旦汤,
越婢汤、
黄芩汤、
白虎汤、
大小柴胡汤、
三
承气汤、
麻黄升麻汤,诸条列瘟疫之见证,为
汗法、
下法、
和法、双解法,
轻重深浅,纤毫备具。特散见
于诸经条中而未尝直指其名为瘟疫,非不欲明言也。其书本
伤寒立论,而互为区别之书,非专论瘟疫之书,
且上古文辞简易,详于
辨证,而不详于立名,欲人从证上细辨,则不必于名上
区别,而自无混治之失。嗣是而后,河间有《宣明
五气论》,则论瘟疫较详,立法更备。如
桂苓甘露饮、黄
连
解毒汤、三已效方、
凉膈散、
人参石膏汤、
双解散诸方皆是,而亦未正其名。易老、东垣,
大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立方更备,而亦无专书、无特名。至吴又可先生贯串古今,融以心得,着
时行《瘟疫》一论,
真可谓独辟鸿蒙,揭
日月于中天矣。顾其书具在,而
时贤有未见而
不用其法,或虽见其书。而不能信者,无
怪矣!有口诵其书,啧啧称道,而对证施方,仍多不用其法。口则曰此时证也,而手则仍用伤寒之方,拘伤
寒之法者,比比皆然。愚揣其情,必非知而不用也,知其名而未得其辨证之法耳!愚目击
心伤,不揣固陋,
而取吴子之原本,或注释,或增订,或删改,意在辨瘟疫之体异于伤寒,而尤慎辨于见证之始,故首增辨气、
辨色、辨脉、辨舌、辨神诸论于开卷,使阅者一见了然,则吴子之书,人人可用,而瘟疫之横夭
者少,生全者多,诚斯世斯民之幸也!
上元
戴天章麟郊甫识于存存书屋
乾隆四十八年岁在癸卯夏五月望日孙男嗣琦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