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书名: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朝代:清作者:王士雄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下 药方篇第四] 方剂

    (《伤寒论》) 治寒霍乱,口不渴者。 人参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 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碎研,温服之,日三夜二,腹中未 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味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加减法∶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尤氏云∶脐上筑者,脐上筑筑然跳动,肾气上而之脾也。脾方受气,术之甘能壅脾气,故去 之。桂之辛能下肾气,故加之。 按∶此阳虚之肾气动,欲作奔豚也。故去术加桂,以杜其上凌之萌。若阴虚而脐上筑筑者, 大忌刚燥之剂,非峻滋肝肾之阴不可。盖一为水动,一为火动也。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尤氏云∶吐多者,气方上壅,甘能壅气,故去术。辛能散气,故加生姜。 按∶邹润安云∶即吐且利,有属太阴者,有属少阴者。在少阴,则无用术之理。在太阴,亦 在可用不可用之列。以术能治脾胃虚,不能治脾胃实。故吐多者,去之。下多者,还用之。盖术能举 脾之 矣。尚有如此细密加减之法,何今人既不议病,又不议药,轻于一试,何异以不教之民,而 使之战耶。吁,可哀已。 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尤氏云∶下多者,脾气不守,故须术以固之。悸者,肾水上逆,故加茯苓以导之。 按∶今人治霍乱,既不辨其证之虚实寒热,亦不察其吐多下多。温补率投,漫无忌惮者 ,吾不知其何心也。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尤氏云∶渴欲得水者,津液不足,白术之甘,足以生之。 按∶此渴因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加术以补脾而致其津夜也。所谓白术能生津液者,其 义如此,岂热烁津液而渴者,所堪一试哉。 腹中痛,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尤氏云∶腹中痛者,里虚不足。人参之甘,足以补之。 按∶里虚腹痛,必喜温按。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尤氏云∶寒者,腹中气寒也。干姜之辛,足以温之。 按∶五苓,主热多,谓表有热也。理中,主寒多,谓里有寒也。故方下既有腹中未热,益至 三四丸之法。此复云∶寒者加干姜,是腹中尚未热。故独于此味,又加重也。盖腹中寒,为寒之真 谛。 故仲圣不嫌烦复,而琐琐教人,以此为辨证之法。顾昧者一见吐下肢寒,略不察其腹中光景 何如,擅以姜、附、丁、桂欲其转热,遂至从此而一身皆冷。呜呼!岂未闻热深厥深之圣训 乎。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尤氏云∶腹满者,气滞不行也。气得甘则壅,得辛则行,故去术加附子。 按∶饮热粥一升许,固是助药力,亦是辨证法。设时行热霍乱,不但热粥在所大忌,即使不 忌 不知今,是房之以车战也。 按∶原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汤 。加黄连,名连理汤。合五苓,名理苓汤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