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指掌》
书名:明医指掌朝代:明作者:皇甫中时间:公元1368年—1644年

[卷七] 惊悸怔忡健忘证八

    【歌】惊悸心中常惕惕,如人将捕时惊惑。延缠不已渐怔忡,寤寐神魂多恍惚精神短少或多痰,健忘病因而得。皆缘大恐与大惊,触事丧志心神失。 【论】夫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停痰,痰居心位, 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或耳闻大声,目击异物,遇险临危,触事丧志,则心为之忤,使人有惕惕之状,始则为 惊悸。久而心虚停饮水气乘心,胸中渗漉,虚气流动,水既上乘,心火畏之,心不自安,故怏怏然而怔忡也。 日久不已,精神短少,心气空虚,神不清而生痰,痰迷心窍,则遇事多忘;亦因思虑过度,病在心脾,故令转 盼遗忘,名曰健忘。三者虽有浅深之殊,皆心脾之病,其所由来者一也。而治之之法,必审其脉之虚实,病之 浅深,元气盛衰,则虚实邪正之情自了然矣。 【脉】惊悸怔忡,寸动而弱。寸紧关浮,悸病乃作。饮食痰火,伏动滑搏。浮微弦濡,忧惊过却。健忘 神亏,心虚浮薄。
    惊悸
     血虚惊悸者,四物汤贝母橘红黄连山栀,(方见血证。)安神丸气血两虚者,益荣汤、(方 俱见女科。)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 人参(四两)玄参(二两)杜仲(炒,去丝,四两)天门冬(三两)麦门冬(三两)远志(四 两)熟地黄(六两)百部(三两)桔梗(三两)牡丹皮(四两)柏子仁(四两)五味子(四两)甘草 (二两)茯神(四两)茯苓(四两)石菖蒲(四两)酸枣仁(四两) 末之,蜜丸,每下三钱。
    怔忡
     心血虚少,惕惕然恍惚怔忡,益荣汤。(方见女科。)痰火盛,心下怔忡者,温胆汤加炒黄连、山栀、 当归、贝母。(温胆汤即二陈汤炒枳壳一钱、竹茹一钱,二陈方见痰证。)水气承心而作怔忡,朱雀丸。心 气郁滞,痰气结于心下而作怔忡,四七汤竹沥姜汁。(方见气证。) 朱雀丸 治水气怔忡。 白茯苓(一两)沉香(半两) 末之,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人参汤送下。
    健忘
     思虑伤脾,作事忘前失后者,归脾汤。心气不定,恍惚多忘者,定志丸。年老神衰,遇事多忘,二丹丸。 痰多郁滞于心脾而善忘者,四七汤加竹沥、姜汁、胆星、栝蒌。(方见气证。) 归脾汤 治怔忡、健忘。 白术(一两)茯神(一两)黄(一两)圆眼肉(一两)枣仁(炒,一两)人参(半两)木香 (半两)甘草(二钱半,炙) 每服锉四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定志丸 治恍惚多忘。 远志(一两)人参(一两)蒲黄(二两)白茯苓(三两) 末之,蜜丸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二丹丸 治健忘,开心志。 丹参(半两)天门冬(半两)熟地黄(二两)麦门冬(一两)白茯苓(一两)人参(半两)远志 (半两)朱砂(半两)石菖蒲(半两) 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至百丸,圆眼汤送下。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