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书名:医宗金鉴朝代:清作者:吴谦时间:公元1742年

[卷二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筋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芍药三两枳实(炙)四枚大黄两生 姜(切)五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 许叔微曰:大柴胡汤一方无大黄,一方有大黄,此方用大黄者,以大黄有荡涤蕴热之 功,为伤寒中要药。王叔和云:若不用大黄,恐不名大柴胡汤。且经文明言下之则愈 ,若无大黄,将何以下心下之急乎?应从叔和为是。 【方解】 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之法。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解其外以和 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也;少加大黄,所以泻结热也;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 。 @@@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 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 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按】 王肯堂曰:「温温」当是「嗢嗢」。又云:「以呕」之下,当有阙文。 【注】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曾经吐、下不解者:以极吐则虚其胸,邪热乘虚入胸,故心下嗢 嗢欲吐,而胸中痛也。极下则虚其里,邪热乘虚入里,故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 也。询知先时若果经极吐下,则为在表之邪热,悉陷胸腹,而所见者,皆是里证未和 ,故宜与调胃承气汤下而和之。若不尔者,谓不因极吐、极下而有斯证,则又不可与 是汤也。夫但欲呕者,少阳也;胸中痛者,太阳也;微溏者,太阳少阳合病之利也, 并无心中嗢嗢郁郁,腹满烦热等证,固不可与承气汤矣。然此亦非柴胡证,故柴胡汤 亦不可与也。须从太阳、少阳合病下利,若呕者,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可也。 【集注】 方有执曰:胸中痛,邪在膈也。若曾极吐,则应有心下嗢嗢欲吐之状,何也?以胃口 已被吐伤,邪热上抟于膈,故欲吐而不得吐也。腹微满郁郁微烦,邪在胃也。若曾极 下,则应大便微溏,何也?以下则胃虚,邪虽实于胃,大便反不能结□也。故曰:先 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谓胃承气汤。言当荡其热以和其胃也,不尔,言未经极吐下也。 但欲呕至末,申明上文之意。 喻昌曰: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嗢嗢,欲吐而不吐,其人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 满郁郁微烦者,此有二辨:若曾经大吐、大下者,表邪从吐解,且已入里,可用调胃 承气之法;若未经极吐、下,但欲呕不呕,胸中痛微溏者,是痛非吐所伤,溏非下所 致,调胃之法不可用矣。 程知曰:过经者,谓病过七、八日至十三日,经气已周犹不解也。岂惟十三日,且有 二十余日者矣。盖过经不解,病必皆在阳经留连;若在阴经,则又岂能若是之持久耶 !久持且不能,安望其生乎? 程应旄曰:大便溏则气得下泄,腹不应满,烦不应郁郁,今仍腹微满,郁郁微烦,必 胃有阻留,而下后仍不快畅也。病属阳明证,反无阳明,而只有少阳,其中必有所误 ,故直穷其所以致证之由,而后可从证上认病。 @@@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满而呕,日晡所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 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 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注】 凡伤寒过经不解,热邪转属胃府者多,皆当下之。今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胸□满而 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大柴胡证也。下之而不通利,今反利者,询知为 医以丸药迅下之,非其治也。迅下则水虽去,而燥者仍存,恐医以下后之利为虚,故 复指曰潮热者实也,是可再下者也。但胸□之邪未已,故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以外 ,复以小柴胡汤加芒硝,以下少阳之里。不用大黄而加芒硝者,因里不急且经迅下, 惟欲其耎坚润燥耳!是又下中兼和之意也。 【集注】 『内台方』议曰:潮热者,实也,何不用大柴胡、大小气下之,却用芒硝何也?盖 潮热虽属实,然已先用丸药,伤动藏府,若再用大黄下之,则脾气伤而成坏证矣,祗 用芒硝润燥以取利也。 方有执曰:十三日,过经也。不解,坏证也,非其治也。以上乃原其坏,由于医之误 。以下至末,救误之治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