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正传》
书名:医学正传朝代:明作者:虞传时间:公元1515年

[卷之二] 疟证

    
    论
     《内经》曰∶夏伤于暑,秋为疟。又曰∶先寒而后热者,名曰寒疟。先热而后寒者,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 名曰瘅疟。丹溪曰∶疟皆生于风,疟者老疟也,以其隔二日一作,缠绵不去,古方多用峻剂,恐非禀受怯弱与居养 所移者所宜。始悟常山乌梅、砒丹劫剂,或误投之,轻病变重,重者必危。夫三日一作者,邪入于三阴经也。作于子 午卯酉日者,少阴疟也。作于寅申巳亥日者,厥阴疟也。作于辰戌丑未日者,太阴疟也。疟得于暑,当以汗解。或因取 凉太过,汗郁成痰,其初感也,弱者即病,胃气强者伏而未动,至于再感,复因内伤,其病乃作,宜其难瘥。夫感暑与 风,皆外邪也,故非汗多不解。今之遘此疾者,已经再三劫试,胃气重伤,何由得愈。欲治此证,必先与参、术等补剂 为君,加柴、葛等发散药,渐而取汗,得汗而虚,又行补养。下体属阴,最难得汗,补药力到,汗出至足,方是佳兆。 又有感病极深,邪气必自脏传出至腑,其发无时。若发于午之后、寅之前者,血受病也,为难愈。须渐趱早,亦佳兆也。 治斯疾者,春夏为易,秋冬为难。大忌饱食,遇发日食饱,病愈加重。尤当以汗之难易,较轻重也。《内经》又曰∶疟之 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 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谓用三棱针刺孙络出血),此直往而未得并者也。故今人多以诸般草药,于臂膊内缚之,即此遗 意耳。外有阴虚证,每日午后恶寒发热,至晚亦得微汗而解,脉必虚濡而数。且疟脉弦,而虚脉不大弦为辨耳。若误作 疟治,而用常山、砒丹及柴胡、干葛等药,多至不救。医者宜以脉证参验其虚实而疗之,毋纵巨胆以杀人也。
    脉法
     《要略》曰∶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而小紧者下之瘥,弦迟者宜温,弦紧者可发汗针灸,浮大者可吐 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脉经》云∶疟脉自弦,微则为虚,代散则死。
    方法
     丹溪曰∶有暑疟,有风疟,有湿疟,有痰疟,有食疟。三日一发者受病一年,间日一发者受病半年,一日一发者受 病一月。连发二日住一日者,气血俱受病。俗名脾寒,乃因名而迷其实也。苟因饮食所伤而得之,未必是寒,况其他乎。 暑疟,宜人参白虎汤之类。 有痰者,二陈汤加常山、草果、柴胡、黄芩不能食者,必于饮食上得之,当以食治。 虚者,必用参、术一、二帖,托住其气,不使下陷,后用他药。若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若有汗,要无 汗,扶正气为主,带散邪。 数发之后,便宜截而除之。久发则中气虚弱,病邪已深而难治。世有砒丹等截药,有大毒,不可轻用。 大渴大热,用小柴胡去半夏,加知母麦门冬黄连黄柏栀子天花粉。 疟渴,用生地黄、麦门冬、天花粉、牛膝、知母、炒黄柏、干葛、生甘草久疟,二陈汤加川芎苍术、柴胡、葛根白术,一补一发药也。 甚者发寒热头痛如破,渴而饮水,多汁,可以参、、芩、连、栀子、川芎、苍术、白术之类治之。 痰滞胸满,热多寒少,大便燥实,大柴胡利之愈。 久疟不得汗,以二陈汤倍加苍术、白术,少加槟榔。 小儿疟疾者,有痞块,生地黄、芍药各一钱半,陈皮、川芎、炒黄芩、半夏各一钱,甘草二分,加生姜煎,调醋炙 鳖甲末。 疟母,用丸药消导之,醋炙鳖甲为君,三棱、蓬术、香附海粉青皮桃仁红花神曲麦芽随证加减,为丸, 醋汤送下。 老疟系风暑入在阴分,宜用血药引出阳分而散,川芎、抚芎、当归、红花、苍白术、白芷、黄柏、甘草煎,露一宿 服之。 疟,老疟也,三日一发,阴经受病也。夫疟得于暑,当以汗解。或处凉冷,令汗不得泄,郁而成痰,又复嗜欲纵 饮,及轻试劫药,胃气大伤,其病难愈。必先与参、术、陈皮、芍药等剂,佐以本经引用之药,若得汗而体虚,又须重 补。俟汗通身,下过委中,方是佳兆。仍节饮食,避风寒,远房劳,无不愈者。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六条)
    截疟常山饮
    (局方) 川常山草果槟榔知母炙甘草乌梅穿山甲(慢火煨脆) 上各等分,细切,每服五钱,水酒各半盏,煎至八分,露星月一宿,清晨冷服之,欲吐则顺之,忌热汤一日。然常 山性暴悍,善驱逐痰饮,大伤真气,病患稍虚弱者,戒勿轻用。
    截疟七宝饮
    (局方) 常山(一钱)浓朴青皮陈皮炙甘草槟榔草果仁(各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酒水各半盏,寒多加酒,热多加水,煎八分,露星月一宿,空心冷服,忌热茶汤一日,至午食温 粥。 东垣曰∶夏月天气上行,秋月天气下行,治者当顺天道。如先寒后热,太阳阳明病,白虎加桂也,此天气上行宜用 之。若天气下行,则不宜泻肺,宜泻命门相火则可矣。亦有内伤冷物而作者,当先调中,后定疟形,治随应见,乃得康 宁。亦有久而不瘥者,当求虚实,以脉为期,虚补实泻,可使却疾,此之谓也。 太阳证,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然,热止汗出,难已,羌活生地黄汤小柴胡加桂汤阳明证,令人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日月火气乃快然,桂枝二白虎一汤、黄芩芍药加桂汤。 少阳证,令人身体解,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小柴胡汤。 太阴证,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小建中汤异功散。 少阴证,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小柴胡加半夏汤。 厥阴证,令人腰痛,小腹满小便不利如癃伏,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四物玄胡苦楝附子汤
    白虎加桂枝汤
    (活人)治温疟。 知母(四钱)甘草(一钱)石膏(五钱)桂枝(一钱)粳米一合) 上以水三盏煎米,至二盏去米,入诸药,再煎至一盏,温服。三服,汗出愈。
    温脾散
    (宝鉴)治久疟不愈。 紫河车(俗名金线重楼绿豆(各一两)甘草(五钱)信砒(一钱五分,研细) 上为细末,入砒一处研匀,每服五分,新汲水少许调下。须于发日隔夜夜深服药,忌荤酒瓜果生冷鱼腥鸡肉等物三 日,孕妇勿服。但至诚合此药,与人并不吐。此虽有砒一味,而有河车、绿豆、甘草三味及新汲水皆能解毒,不妨。 按∶以上二方,劫病之捷胜于他方,但虚弱或久病羸瘦之人,终不可轻用。如服上药吐不止者,以生绿豆细研,新 汲水调饮,多即止。 (丹溪活套)云∶凡疟证,或连日或间日发作,恶寒发热,腰背头项俱痛,此属太阳经疟也,宜二陈汤加麻黄、羌 活、本、防风之类。如连日或间日发作,先寒后热,或寒少热多,或但热不寒目痛鼻孔燥,此属阳明经疟也,宜用 二陈汤加干葛、升麻、石膏、知母、白芷之类。如连日或间日发,或先寒后热,或寒热间作,胁痛口苦,或呕吐恶心, 此少阳经疟也,宜二陈汤倍加柴胡,及黄芩、人参、青皮之类。如于子午卯酉日发,寒热呕吐,舌干口燥,此少阴经疟 也,宜二陈汤加川归、川芎、黄柏、黄连、柴胡之类。如于辰戌丑未日发,寒热呕吐,不嗜食,或腹满自利,此太阴经 疟也,宜二陈汤加苍白术、柴胡、芍药之类。如于寅申巳亥日发,恶寒发热,寒多热少,或腹痛引阴,如淋状,善恐, 此厥阴经疟也,宜用二陈汤加桂枝、附子干姜之类。大抵疟属三阳,宜汗宜吐,麻黄、葛根、柴胡、常山、草果、乌 梅之属治之。疟属三阴,宜下宜温宜和,大柴胡汤柴胡桂姜汤柴胡四物汤附子理中汤之类,选而用之。 (祖传方) 截法∶ 木通秦艽常山穿山甲(醋炙黄,各一钱)辰砂(五分,另研)乌梅(七个)大枣(七枚) 上细切,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先以枣和辰砂末食,后服药。
    一方
    用常山、草果、知母、槟榔各一钱,酒一盏浸一日,临发日早服。
    又方
    治久疟不愈,一服便止,永不发,其效如神。 常山(一钱五分)槟榔(一钱)丁香(五分)乌梅(一枚) 上细切,作一服,用好酒一盏浸一宿,临发日清晨饮之。 予壮年过杭,同舟有二男子,皆年逾四十,已各得疟三年矣,俱发于寅申巳亥日,一人昼发于巳而退于申,一人 夜发于亥而退于寅。予曰∶但到杭,可买药俱与痊可。昼发者,乃阴中之阳病,宜补气解表,与小柴胡汤倍柴胡、人参, 加白术、川芎、葛根、陈皮、青皮、苍术。夜发者,为阴中之阴病,宜补血疏肝,用小柴胡合四物,加青皮。各与十帖, 教其加姜、枣煎,于未发前二时服,每日一帖。服至八帖,同日得大汗而愈,永不再发。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