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书名:类证治裁朝代:清作者:林佩琴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之二 哮症论治] 哮脉案

    包哮症每十日一发,嗽痰夜甚,脉形俱属虚寒。乃用六味滋阴,治不对症,焉能奏效。议补益中气虚哮治法,用潞参、山药茯苓半夏、炙草、于术(炒)、杏仁煨姜。数服而效。 一小儿冬春久哮,屡服治风痰之剂,不应。诊其脉,知其脾弱,不能化乳湿,用四君子汤薏苡、 山药、谷芽(俱炒)、制半夏。数服愈。 汤氏宿哮秋发,咳呕气急,暑湿为新凉所遏。宜辛平解散,用橘皮半夏汤桔梗、象贝、杏仁、茯苓、 枳壳香薷生姜。数服而平。 王丹溪治哮专主痰,每用吐法不用凉剂,谓寒包热也。今弱冠已抱宿根,长夏必发,呼吸短促, 咳则汗泄,不能平卧,脉虚,左尺搏大,不任探吐,乃劳力所伤。暂与平气疏痰,俟哮咳定,当收摄真元。 先服桑白皮汤去芩、连、栀、夏,用桑白皮蜜炙)、甜杏仁(炒研)、茯神竹茹贝母苏子(炒研)、 薄橘红。数剂后,服生脉散、潞参、五味麦冬,加海浮石海螵蛸远志肉、山药、炙草、茯苓。 巫妇梅夏宿哮屡发,痰多喘咳,显系湿痰郁热为寒邪所遏。暂用加减麻黄汤温散。麻黄(三分)、 桂枝(五分)、杏仁(二钱)、苏叶、半夏(制。各钱半)、橘红(一钱)、桔梗(八分)、姜汁(三匙), 二服后随用降气疏痰∶栝蒌皮、桑皮(俱炒,一钱)、贝母、杏仁(俱炒研。各二钱)、海浮石(三钱)、 前胡、枳壳(各八分)、苏子(炒研,六分)、茯苓(二钱)、姜汁三匙。数服哮嗽除。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