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书名:类证治裁朝代:清作者:林佩琴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之三 噎膈反胃论治] 噎膈脉案

    蒋色苍形瘦,是体质本属木火,食入脘阻呕沫。经言三阳结,谓之膈。夫三阳皆行津液,而肾实 五液之主。有年肾水衰,三阳热结,腐浊不行,势必上犯,此格拒之由,香岩先生所谓阳结于上,阴衰于下也。 通阳不用辛热,存阴勿以滋腻。一则瘦人虑虚其阴,一则浊沫可导而下。半夏(青盐拌制)、竹茹、蒌霜、 熟地炭、杞子炭、牛膝炭、茯苓薤白姜汁。数服渐受粥饮,兼服牛乳数月不吐。 耿年近古稀,两尺脉微,右关弦迟,气噎梗食,吐出涎沫,气平食入。夫弦为木旺,迟为胃寒。弦迟 在右,胃受肝克,传化失司,治在泄肝温胃,痰水自降。丁香益智仁煨、苏子霜、茯苓、青皮砂仁、姜(煨)。 数服痰气两平。 陈酒客中虚,气阻成噎,必有蒸湿酿痰。脉来迟弱,中脘阳衰,饮米粥亦拒,得热酒辄行,明系阳 微欲结。法宜通阳则胸脘得展,湿痰得降,而运纳有权。潞参、茯神、茯苓、砂仁、丁香、半夏(姜制)、 广皮、姜、枣煎。数服,粥饮不拒矣。后再加干姜(炮淡,二分)、益智仁(生研),数服胸舒而纳食。 某氏因恼怒曾呕瘀血,已是肝逆。今胸痛吐沫,脉涩尺微,食入反出,火土两衰,蒸化无力,乃脾肾 阳衰候也。然犯辛燥,又虞动血,择其辛温通降者宜之。韭子(炒研)、苏子沙苑子、砂仁、降香(汁冲)、 茯苓、半夏曲益智子(煨研),数服食进,痛沫悉止。 钟氏脾胃阳衰,浊饮不降,食入胀痛,有吐逆反胃之虞。右脉濡涩,左脉弦。宜泄肝浊以通腑阳。 浓朴(姜制,五分)、椒目(六分)、茯苓(三钱)、半夏(姜制,钱半)、苏子(炒研,七分)、枳壳(炒)、 陈皮,加姜,此三因七气汤加法,气降则饮降矣。再服呕胀减,大便得通,嗣用温脾胃,兼辛通降逆。半夏、 砂仁、韭子(炒研)、益智仁(煨研)、茯苓、石见穿生姜。数服渐纳谷食矣。 丁中年丧子,悲惋成噎,脘痛吐食。此清阳不旋,逆气不降,宜善自排遣,达观随化,非药石能愈之 。贝母郁金、茯神、制半夏、栝蒌、韭白汁、姜汁、苏子汁冲服。痛呕俱减。 族某客冬怫悒吐食,粒米不纳,仅进粥饮。今春怯寒吐沫,二便俱少,脉细涩模糊,浊逆阳微,肝肾 不主吸气。岂容再服萸、地酸腻,阅所服方,竞不识辛通大旨,仿两通厥阴阳明主治为近理。苏子、杏仁川贝益智橘白、潞参、茯苓、制半夏、姜汁、韭白汁冲服。数剂涎沫少,粥饮多进,间进牛乳,亦不吐。 用香粳米(炒黄)、九香虫煎汤煨药,更适。转方用大半夏汤,谷食安而大便渐通。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