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
书名:医碥朝代:清作者:何梦瑶时间:公元1751年

[卷之五·四诊 切脉] 脉之行动

    脉之行动,如以气鼓葱叶中之水,使之流动也。有浮有沉,有迟有数,有涩 有滑。 浮古人于一身中分三部九候,后人亦于寸口中分三部九候。寸关尺三部也, 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九候也。是故候之于皮毛间而即得之者,谓之浮; 候之于筋骨间乃得之者,谓之沉;候之于皮毛之下,筋骨之上,适当肌肉之中而得 之者,谓之中。 沉沉之极名伏。 数疾也,躁也。一息六至,数而跳突名动。 迟与数相反,一息三至。 《内经》谓人一呼(出气也)脉再动,(动,即至也。)一吸(入气也)脉再动,呼 吸定息(一呼一吸为 一息,定息者,前息已尽,后息未起之时也。)脉五动,闰以太息,(数息必有一息略长者, 名太息,如月之 有闰也。一呼一吸本止四动,有五动者,则以其为太息也。诊时当别令一无病患, 调定呼吸,默数得十息,诊者亦 默数,得四十五至,为平脉。)命曰平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即一息二至也,此 迟之甚。)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即一息六至,此为数。)而躁,(即数疾意。)尺热,( 尺,即手臂。) 曰温病。(温病热证。)一呼脉四动(即一息八至)以上,曰死。脉绝不至,(不特迟,且不至。) 曰死。乍疏(疏,即迟)乍数,曰死。 滑滑即滑溜之谓,言其行动往来之流利也。在平脉则为血充,在病脉则 为血热鼓动,痰气流注。 涩糙涩也。与滑相反,往来粘滞者是。 浮沉有得于禀赋者,趾高气扬之辈脉多浮,镇静沉潜之士脉多沉也。(又肥人多沉, 瘦人多浮。)有变于时令者,春夏气升而脉浮,秋冬气降而脉沉也。其因病而致者,则 病在上、(人身之上部也。)在表、在腑者,其脉浮。(上、表、腑皆属阳,浮脉亦属阳, 阳病见阳脉也。) 在下、在里、在脏者,其脉沉也。 问∶浮则外有脉而内无脉,谓之里虚;沉则内有脉而外无脉,谓之表虚。可乎? 曰∶不由禀赋时令与外感内伤,无故而浮沉,谓之虚,可也。以浮为阴失守,沉为 阳内陷也。有故则不可,如以为可,则四季之月,无病之人,脉本和平,常居 中候,亦可断为表里兼虚乎?然则古人谓浮为里虚,又谓浮脉举之有余,按之 不足。其说非欤?曰∶谓浮为虚者,必浮而兼虚者乃名之,非浮即可名虚也。谓浮 为虚于里者,必有里虚之实乃名之,非浮则必虚其里也。至脉体之为虚为实, 本不因浮沉而变,实则浮沉皆有余,虚则浮沉皆不足。而轻取之与重按, 势有不同。则夫脉之实者,愈按愈实,虚者愈按愈虚。盖重按则脉被遏抑,实者鼓击 有力,故愈形其实,虚者无力鼓击,故愈形其虚。是则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止可言浮而虚者,不可言浮而实者也。或曰∶如子言,浮而实者愈按愈实,是三候 皆有,又何以名之为浮乎?曰∶浮脉本浮,按抑之而后沉,不按之则仍浮,故曰浮 也。又问∶亦有脉浮而言表虚,何也?曰∶外感发汗太过,或内伤自汗太多,皆令 表阳虚,气外越,故浮也。 迟数得于禀赋,则性躁急者脉多数,性宽缓者脉多迟。变于时令,则晴燠 而脉躁,阴寒脉静也。至其应病,则亦如之矣。仲景以迟为脏寒,数为腑热,可 不泥。以腑亦有寒,脏亦有热也。 滑涩亦有得之禀赋者乎?曰∶富贵之子,神气通畅,则脉亦流畅;贫贱之子, 神气沮抑,则脉亦蹇滞,此即《太素》以脉之滑涩论穷通之意也。若夫时令,则肝 脉属春而微滑,肺脉属秋而微涩矣。至其应病,则本乎气血之通塞耳。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