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
书名:张氏医通朝代:清·康熙三十四年作者:张璐时间:公元1695年

[卷六 神志门] 痫

    脉经云。前部左右弹者。阳跷也。动则苦腰痛癫痫恶风偏枯僵仆羊鸣。身强皮痹。从少 阳斜至太阳者。阳维也。动则苦癫痫。僵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从少阴斜至厥阴 者。阴维也。动则苦癫痫。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脉来中央浮。直上直下者。督脉也。动则苦腰背膝寒。夫癫。小儿痫也。巢氏妄立五 痫之说。曰阳痫。曰阴痫。曰风痫。曰湿痫。曰马痫。证治杂出。殊不知癫痫之发。皆由肝肾龙 雷上冲所致也。 痫病卒中痉病相似。但痫病发时昏不知人。卒然眩仆倒地。甚则螈抽搐目上视。或口 眼斜。或口作六畜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复发。有连日发者。有一日三五次发者。若中风 中寒中暑中热。则仆时无声。醒时无涎沫。醒后不复发也。刚痉柔痉亦屡发。然身体强直。角弓 反张。不似痫之身软。或为六畜声也。痫证之发。由肾中龙火上 升。而肝家雷火相从挟助也。惟有肝风。故作搐搦。搐搦则通身之脂液逼迫而上。随逆气而吐出 于口也。阴气虚。不能宁谧于内。则附阳而上升。故上热而下寒。阳气虚。不能周卫于身。则随 阴而下陷。故下热而上寒。 丹溪主痰与热。以星、半、芩、连为主。热多者。凉膈散川连麦冬以泄之。痰多者。戴 人三圣散以吐之。如惊者。东垣安神丸以平之。可下。以承气汤下之。然后安神平肝之剂。归、 地、牛黄朱砂青黛柴胡川芎之类。心热痰迷心窍者。清神汤。病久而成窠囊。窠囊日久。 必至生虫。妙功丸神效。既与行痰涤热。痫证已愈。然须防其再发。宜十全大补加枣仁、远志、 麦冬。禀气素虚者。鹿角胶经年常服。六味丸加远志、沉香。亦不可缺。风痫骤发。项强直视。 不省人事。此肝经有热也。或有切牙者。泻青丸导赤散治之。如病发者。可用轻粉白矾、代 赭石。发过米饮调下。重剂以镇之也。若起于郁者。四七汤木香、南星。发时用前药下灵砂丹不得卧。用养正丹。多呕。下黑锡丹。痰多者。导痰汤加木香、竹沥。痫病昼发。灸阳跷。宜补 中益气益智。夜发。灸阴跷。宜六味丸加鹿角胶。丹矾丸五痫诸证。方用黄丹一两。白矾二 两。银罐中通红为末。入腊茶一两。不落水猪心血为丸。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茶 清送下。久服其涎自便出。服一月后。更以安神药调之。久患气虚。痰气壅塞。须防卒变。不可 妄许以治也。凡见目瞪如愚者不治。治之亦必无功。 石顽曰。痫证往往生于郁闷之人。多缘病后本虚。或复感六淫气虚痰积之故。盖以肾水本 虚不能制火。火气上乘。痰壅脏腑经脉闭遏。故卒然倒仆。手足搐捻。口目牵掣。乃是热盛生 风之候。斯时阴阳相薄。气不得越。故迸作诸声。证状非一。古人虽分五痫。治法要以补肾为本。 豁痰为标。随经见证用药。但其脉急实。及虚散者不治。细缓者虽久 剧可治。 〔诊〕脉浮滑洪数为风痫。细弦微缓为虚痫。浮为阳痫。沉为阴痫。虚弦为惊。沉数为实热。 沉实弦急者不治。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