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
书名:张氏医通朝代:清·康熙三十四年作者:张璐时间:公元1695年

[卷七 大小府门] 大小便不通

    经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瞀闷。此谓五实。夫脾胃气滞不能转输。加以痰饮食 积阻碍清道。大小便秘涩不快。二陈汤加升、柴、二术。数服。能令大便润而小便长。湿热痰火 结滞。脉洪盛。大小便秘赤。肢节烦疼凉膈散小承气汤选用。阴囊肿胀。二便不通三白散。 大小便俱不通。小腹膨胀。乃膀胱溺满。支撑回肠。故并大便不得出。用二陈倍茯苓泽泻、木 通先利小便。回肠得通。而大便随出矣。风闭。用烧皂肉灰为末。粥清调下。或烧汤蒸下部良。 冷闭。用连根葱一二茎。带土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一粒。盐二匙。同研烂作饼。烘热掩脐中。 以帛扎定。良久于饼上灸之。热闭。用田螺捣烂。加麝香一分。冰片半分。入脐中。以帛束之。 如人行十里即通。 石顽曰。肥人素多痰饮湿热结聚。因病每致大小便不通。腹满不食气逆喘急。势盛不得不下。 有屡下不得通利者。有再三下而始通者。有下之利不止者。大抵湿热素盛之人。大便不行。日数 虽多。结粪甚少。所下不过溏粪垢腻。甚至骤下不可遏者。多有热去寒起。正气随脱。即变呃逆 之证。以此本属湿热。温补仍助本病。苦寒徒乏胃气。每至不可救药。若始先知其湿热痰积。用 导痰汤多加姜汁竹沥。下滚痰丸。甚则下控涎丹。方为合法。若迟则湿热上涌势剧。胃中津液 尽变浊秽。虽有合剂。不能取效也。凡大便不通腹中雷鸣者。下之必无结粪。盖肥人下后。多 有脱泄不止之虞。瘦人汗后。每多干热不止之患。不可不知。 丹溪治一老人。因内伤外感。自误发汗。脉浮数。年高误汗。必有虚证。乃与参、术、归、 、甘草陈皮等。自言从病不曾更衣。今虚迸痛不堪。欲用利药。朱谓非实秘。气因误汗而虚。 不得充腹。无力可努。仍用前药。间与肉汁及锁阳粥。浓煎葱椒汤浸下体。下软块五六枚。脉大 未敛。血气未复。又与前药。二日。小便不通小腹满闷烦苦。仰卧则点滴而出。朱曰。补药未 至。倍参、术。服二日。小便通。半月而愈。 又治一妇人脾疼。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脘。气聚上焦。二陈加木通。初服探吐。再 服而愈。 汪石山治一妇。因忧惧劳倦。小腹胀满。大小便秘结不通。医以硝、黄三下之。随用随秘。 反增胸腹胃脘胀痛自汗食少。汪诊之。脉皆濡细而数。曰。此劳倦忧惧伤脾也。盖脾失健运之 职。故气滞不行。前药但利血而不能利气。遂用人参二钱。归身钱半。陈皮、枳壳黄芩各七分。 煎服而愈。 喻嘉言治一人。大小便俱不通。因新秋病疟。三五发后。用药截住。遂觉胸腹间胀满日增。 不旬日外。腹大胸高。上 气喘急。二便全无。食饮不入。能坐不能卧。能俯不能仰。屡服下药不应。商用大黄二两作一剂。 喻曰。此名何病。而敢放胆杀人耶。医曰。伤寒肠结。下而不通。惟有大下一法。何谓放胆。曰。 世间有不发热之伤寒乎。伤寒发热。津液枯槁。肠胃干结。故用下药以开其结。然有不转失气者 不可攻之戒。正恐误治太阴之腹胀也。此因腹中之气。散乱不收。津水随气横决四溢而作胀。全 是太阴脾气不能统摄所致。一散一结。相去天渊。再用大黄猛剂大散其气。若不胀死。定然腹破。 遂以理中汤少加黄连。疾势略减。次日用五苓散本方。药才入喉。病者即索秽桶。小便先去。大 便随之。腹中原是大黄推落之泄粪。其所以不出者。以膀胱胀大。腹内难容。将大肠撑紧。无隙 可出耳。石顽治杨松龄。夏月感冒。曾服发散药十余剂。大小便俱闭涩不通。更一医。用硝、黄 下之。少腹左畔遂胀起如墩。不赤不热。有时哗哗作声。复延疡医。以敷药治其外。以解毒利水 药治其内。药未进而躁扰不宁。因延石顽诊之。六脉紧细而快。此过汗津液大伤。又与苦寒攻里。 致阴邪内结。膀胱不化。溺积不通。法在不救。幸胃气有权。形神未槁。尚能稍进糜饮。姑许以 治。因与济生肾气大剂。煎成入有嘴壶。托起其项。徐徐仰灌升许。顷令转侧。以鹅翎探吐。即 时溲便如注。少腹顿平。更与十全大补调理而安。此证前后患者四五人。或小便淋沥。或遗溺不 止。或形羸气脱。皆立辞不治。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