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
书名:张氏医通朝代:清·康熙三十四年作者:张璐时间:公元1695年

[卷十二 婴儿门下] 发热

    痘疮将出。必先发热。然其热有风痰食惊变蒸之异。及时气传染。俱能出痘。疑似之间。即 当审其所触。随证清理。以 观其势。更察其耳冷尻冷足冷。中指梢冷。耳后红丝赤缕现。呵欠喷嚏。六脉洪数。身微洒淅颤 动。白睛微红。目光如水。颧间有花纹见者。乃为真候。如温温微热。乍凉乍热咳嗽嚏呕。欠 呵顿闷。面微红者。此必痘稀毒少。身凉后出尤轻也。其或骤发壮热。如火熏炙。头面俱赤。闷 乱昏眩。狂躁不定。一热便见红点。此必稠密毒盛。急投柴胡饮。甚则凉膈散下夺之。发热时肢 体骨节俱痛者。六淫之邪也。宜表散兼透毒之剂。发热时遍身作痒。此表虚冒风寒。毒不能出。 故痒。桂枝汤加黄、防风白芷蝉蜕。发热时恶寒。身振振动摇。此气血弱。不能逼邪快出。 邪正交争。故振。升麻汤人参穿山甲桂枝、防风。发热时腹痛攻搅躁渴。此毒势壅遏。热 气内蒸。急以蜜调元明粉四五钱。不下再服。甚则凉膈散。大便一利。其痛即减。疮亦随发。勿 泥首尾不可下也。若虚寒脉弱而腹痛者。小建中加升麻。若腰胁痛者。此毒在肝肾。最为恶候。 急以石膏六七钱。人参一钱。茶一撮。煎好入元明粉三五钱。加生白蜜热服。或可十全一二。若 唇口上下紫黑。燥裂疼痛者。此毒攻脾脏。难治。急投犀角消毒饮。加石膏、黑参以救之。发热 时或吐或泻。此毒邪奔越。精神不减者。为吉兆。毒瓦斯上下分泄也。若见点后。犹吐泻不止。四 苓散加枳、橘、山楂。虚者。钱氏异功散藿香木通。发热时如惊者。为热乘心包。亦是吉兆。 导赤散加蝉蜕、紫草。形实便秘者。泻青丸微下之。如见点后。惊搐不止者危。发热时切牙窜视。 此心经热甚也。导赤散加黄连赤芍。若切牙闷瞀。为肝经风热羌活汤青皮柴胡。发热时 声音遂变者。宜清肺气消毒饮连翘桔梗面赤。加紫草。发热及见点时两目红肿者。风热 上攻也。导赤散加荆、防、蝉蜕。若热至五六日。或腹胀喘急。便秘狂烦。痘不见点。而热甚于 背者。风寒留滞于经。羌活汤。不应。加麻黄。热甚于腹者。实热亢盛于里。大承气汤。其或谵 语循衣。昏睡不省者。皆毒瓦斯内攻。导赤散加连翘、犀角。使小便流利。神爽发 出为吉。若大便四五日不通而谵语者。紫草承气汤下之。昏迷累次。谵语不休者。不治。发热二 三日痘隐隐不透。壮热谵语。喘胀便秘者。夹食感寒而发。先以升麻汤加麻黄汗之。次以大柴胡 利之。发热时小便黄赤短涩者。热毒不透。渗入膀胱也。导赤散加荆芥、连翘、鼠粘子。自汗者。 邪从汗散也。不须更与升发之剂。衄血者。邪从衄解也。衄久不止。犀角地黄汤丹皮加木通、 荆芥穗。发热时遍身皆热。手足独冷者。此脾胃虚弱。急宜补中益气汤。三四服仍厥冷者难治。 发热时以火照之。若皮肉里有鲜红成片者凶也。若遍身如蚊迹蚤斑者不治。发热时壮热谵语。喘 胀搐搦。寻视腰背有一二点如蚊迹者。闷痘也。不治。发热时腰痛如折。不能坐立者。折腰痘也。 四五日当口鼻出血而死。痘出三四日。身犹有热者。尚欲添痘也。出尽则热自止。若五六日后。 痘出尽复热者。必有余毒未尽。当轻剂以解其毒。不可骤遏。至八九日复发热者。名曰煎浆。将 欲收靥结痂故耳。凡痘疹发热。不可误认外感。过投解散之剂。则表之阳虚。不惟不能长发。且 有痒塌之患。亦不可误认内伤。过投消导。则里之阴亏。不惟不能灌浆。倒陷之祸立至矣。

知识点: